教研前准备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1日上午,汇鑫街道中心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以“班本课程梳理总结”为主题的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1.上次教研未完成的经验脉络梳理情况汇报。</p><p class="ql-block">2.回顾你的班本课程,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做了什么调整,促成调整的契机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p> <p class="ql-block">1.上次教研未完成的经验脉络梳理情况汇报。</p> <p class="ql-block">肖月老师:首先,我带领幼儿去感受美,主要通过开展“感受叶子““寻找叶子”的活动,其中引导幼儿去画“我眼中的秋天”以及幼儿绘本秋天的故事等,教师发现幼儿从前一阶段自己绘画一本阶段乐于分享,并能主动自主的进行交流分享的水平。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表现美,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要素进行活动,例如:装饰树枝、水粉点彩画、树叶粘贴画、叶子上的画等,本班幼儿能用较为流畅的线条来描绘,表现对象的整体形象,能用细节表现物体特征,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构图开始具有层次感,开始注意到特殊环境。</p> <p class="ql-block">王雪雪老师:班本课程《我长大了》的主线是语言领域谈话学习方面,其中贯穿着一些辩论学习(为什么会换牙?蛀牙、长大了要乳牙脱落)和叙事性讲述。前期开展的活动是和幼儿讨论身高体重的变化,围绕着我的本领主题进行讨论(幼儿每学期都会进行身高体重的测试,对于身高体重的变化有了一定的已经经验)。后期开展换牙的活动,开展为什么会换牙的讨论,幼儿在换牙的话题中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并且能够用举例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开展分享换牙的感觉(舒适性讲述)换牙的习俗及如何正确保护牙齿等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幼儿从最开始单一把身高体重的变化作为衡量长大的标准变成了多种方法衡量长大,同时在活动中幼儿的语言领域中谈话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能够较为密切地围绕主题交流,并能够主动回应、质疑、同伴的观点,开始有意识使用举例、质疑等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高。</p> <p class="ql-block">白闫 鑫老师:班本课程《种菜菜》的主线是科学领域观察方面,其中贯穿着一些记录(幼儿描述芽芽的形态,画芽芽)和简单测量(用手指测量芽芽多高),前期开展的活动有认识种子和丰富种植经验,都是为幼儿亲身实践种菜种子做经验准备,通过种菜种子幼儿亲近自然并萌发探究的欲望,也开始了初步的观察。在“芽芽长大了”这一活动中幼儿有了初步的比较观察,将芽芽前后的生长变化进行比较;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自己观察到的芽芽进行记录;在“芽芽不一样”活动中幼儿发现了茴香苗、香菜叶和菠菜叶的不同,还通过闻一闻、尝一尝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通过以上活动,幼儿从最初把所有的菜都统称为“菜”,长出的叶子叫做“芽”,到现在认识了菠菜,知道菠菜有叶子和根,他们的认知能力在观察中得到了发展。</p> <p class="ql-block">李程老师:班本课程《种蒜记》是以科学领域核心经验以观察为主,其中在记录蒜宝宝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儿童自制的记录表,是科学领域中记录与交流;在蒜宝宝长大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蒜苗长了多高呢?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蒜宝宝的高度呢?属于科学领域,比较与测量中的测量。</p> <p class="ql-block">张雪老师:</p> <p class="ql-block">2.回顾你的班本课程,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做了什么调整,促成调整的契机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p> <p class="ql-block">白闫鑫老师:问题:1最初理不清班本课程《种菜菜》的主要发展脉络属于哪一领域,把活动课程中涉及到的每个领域都记录分析,整个课程看起来很凌乱。2.班本课程没有按照活动名称记录,以日期的形式记录。3.后续不知道还可以开展哪些相关活动(因为不知道品尝、闻一闻等是否属于观察,是否能开展相关的活动)</p><p class="ql-block">解决:1.画一个思维导图回想开展的活动是哪一方面的,确定了班本课程的主要发展脉络属于科学领域观察方面。2.结合思维导图为活动增加了活动名称,去掉了日期。3.跟随幼儿的兴趣开展活动,经过学习和教研确定了品尝、闻一闻等属于科学领域观察,开展了“品尝”系列的活动。</p><p class="ql-block">调整与契机:增加了思维导图和活动名称;学习“螃蟹”思维导图,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了调整。</p><p class="ql-block">收获:通过开展班本课程,学习到了核心经验卡片“科学领域”的内容,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雪老师:问题:找不出班本课程的主线,感觉涉及多个领城,缺乏聚焦,不知道围绕什么核心去串联各部分内容。</p><p class="ql-block">解决:回顾班本课程开展过程,看孩子的兴趣点 ,或通过幼儿参与讨论热烈的话动环节来确定班本课程的主线,还通过小组教师分享,学习到了其他教师的分享内容。</p><p class="ql-block">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系统的规划课程内容。</p><p class="ql-block">收获: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也学会了以幼儿的疑问为切入点设计活动,同时也学到了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p> <p class="ql-block">肖月老师</p><p class="ql-block">问题:孩子们对于秋天的了解一开始仅限于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没有几个幼儿切实地去真的感受秋天,了解秋天。</p><p class="ql-block">调整、契机:我觉得只带幼儿在园内寻找感受,秋天过于局限,我以此为契机,鼓励孩子们每天带一片叶子,来到幼儿园观察叶子的变化,(形状,大小,颜色等)并引导幼儿讨论叶子还可以怎样“画”怎样“玩”?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收获:我的活动是基于省边课程为基础,去开展了班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等,班本活动不脱离省编课程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以及幼儿的理解和自身经验水平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王雪雪老师</p><p class="ql-block">问题:1.幼儿对调查表不感兴趣,表对于幼儿有限制</p><p class="ql-block">2.幼儿对身高体重变化兴趣降低</p><p class="ql-block">解决:1.取消调查表的活动,幼儿自主去画表证。</p><p class="ql-block">2.在活动中倾听幼儿的谈话,从谈话中找到幼儿对于成长的兴趣点,从而开展活动,对幼儿的兴趣进行支持。</p><p class="ql-block">收获:在活动中多倾听幼儿的谈话,从幼儿的谈话中发现兴趣点,从而把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活动中不要对幼儿的行为言语有所约束,活动跟着幼儿进行。班本课程的开展要结合主题,教参进行(在幼儿有兴趣的基础下)</p> <p class="ql-block">李程老师</p><p class="ql-block">问题:1.核心领域发展目标不清晰。</p><p class="ql-block">2.生长过程观察不持续。</p><p class="ql-block">3.生长异常,不知道如何处理。</p><p class="ql-block">解决:通过“螃蟹”的例子来进行分析思维导图;设置观察算宝宝的生长表环节,幼儿自行记录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讨论原因(通过与正常大蒜对比出水培,需需要换水,土坯需要浇水)</p><p class="ql-block">调整: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准确地,找到核心发展领域是属于科学领域,以观察为主,记录与交流、测量为辅。</p><p class="ql-block">收获:通过分享了解,班本课程可以以观察为主,其中观察也包括记录与交流、测量等;其次是如何开展班本课程。</p> <p class="ql-block">总结:徐潇老师</p><p class="ql-block">1.对于活动的进行,梳理反思,做一名反思型教师。</p><p class="ql-block">2.班本课程可以进行预设目标。</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程</p><p class="ql-block">初审:李盼盼</p><p class="ql-block">终审:赵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