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需求谁能懂?

敬天爱人

<p class="ql-block">适老化产品叫好不叫座,核心是产品与老年人真实需求脱节,再叠加价格高、老人消费观念保守等因素,最终导致市场遇冷,其中老年人的真实需求确实存在明显的被忽视问题,具体原因如下 :</p><p class="ql-block">1. 真实需求被严重忽视:很多产品是设计者基于想象研发的,而非贴合老人实际。一方面功能要么冗余要么偏离痛点,比如防跌倒拐杖频繁误报,智能设备堆了远程问诊等复杂功能,却没做好大字显示、一键呼叫等核心需求;另一方面忽视老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像触屏设备对触觉迟钝的老人不友好,部分老年玩具被老人觉得像儿童玩具,心理上难以接受。同时不同老人身体状况不同,固定化产品也难以适配动态变化的需求。</p><p class="ql-block">2. 产品价格超出消费能力:不少适老化产品研发分摊成本高,部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还有的附带高额服务成本,导致定价居高不下。而老年人普遍对价格敏感,更倾向于节俭消费,对于非刚需的适老化产品,大多不愿高价购买,形成高端产品“用不起”、基础服务难落地的供需错配。</p><p class="ql-block">3. 老人接受度和操作门槛双重阻碍:一是观念保守,很多身体尚可的老人对潜在危险预判不足,觉得没必要用适老化产品;二是操作门槛高,不同品牌设备系统割裂、数据不通,部分产品还需频繁充电、反复配置,超出老人的学习和操作能力;三是使用习惯难改,老人更依赖传统方式,比如宁愿打电话订餐,也不愿学用养老服务小程序。</p><p class="ql-block">4. 制度与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适老化标准零散且约束力弱,缺乏权威的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和统一的认证体系 。这使得低质、不合需求的产品混入市场,同时难以将老人的真实诉求转化为市场研发信号,进一步加剧了产品与需求的脱节,也让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好坏,影响购买意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