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返程自驾游途经梅州,是我攻略中划重点的景点。2025.10.11下午,我与老伴从雁南飞茶田景区来到叶剑英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叶剑英纪念园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叶剑英纪念园包括叶剑英故居、纪念馆、祠堂、旅游休闲服务区等。叶剑英纪念馆和故居是纪念园的核心景区。叶剑英纪念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广东三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踏入叶剑英纪念园,青松翠柏环绕的肃穆中,入口处矗立着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牌坊,与叶帅故居、纪念馆共同构成历史文化景观的核心部分。牌坊作为入口象征,承载着纪念与瞻仰功能。</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纪念馆作为叶剑英纪念园的主体建筑,在设计理念上以舒展伏卧的体量,蜿蜒于青山之下,如孝子伏于父母膝下,安静舒缓。因适应地形所作的形体转折,也隐喻了叶剑英充满转折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像从大地里生长出的巨大石块。同时,粗糙厚重的夯土材料和轻盈的玻璃与钢的材质对比,象征了叶剑英儒雅细腻和刚劲雄浑的性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序厅里的叶剑英元帅雕像,这座主题雕塑高3.8米,近2吨重,后面的背景画寓意在如同惊涛骇浪的政治风云变幻中,叶剑英元帅为党和国家所作的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纪念馆通过大量图片、实物、艺术品的展示,集中而生动地展现出叶剑英元帅伟大光辉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表现出了叶剑英元帅的伟岸英姿,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共展出叶帅各个时期的图文600多张、艺术品22件、珍贵文献144份,实物近百件、艺术创作品13件,及一大批手稿、文稿、文献与实物史料,充分展现出叶剑英元帅崇高的革命风范、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伟大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泛黄的战地照片、磨损的军装、手写的作战地图,每一件展品都无声诉说着这位开国元勋的峥嵘岁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在南昌起义指挥部复原场景前,我久久驻足。1927年那个风雨如晦的夜晚,叶剑英毅然决然脱离国民党阵营,冒着生命危险将汪精卫“清党”密报转交周恩来,为起义赢得宝贵时间。展柜中那封用暗语书写的密信,字迹已模糊,却清晰映照出他“矢志共产宏图业”的赤诚。当讲解员提到他晚年仍坚持学习马列著作,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时,我忽然懂得:真正的信仰,是历经岁月磨砺愈发璀璨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 “战火硝烟铸忠魂”的担当精神</p><p class="ql-block">长征途中,叶剑英作为军委纵队司令员,既要指挥作战又要保障后勤。展板上“雪山草地行军图”标注着无数红色箭头,那是他带领队伍在绝境中开辟的生存之路。最触动我的是“密电破译”展区——1935年,他凭借敏锐判断识破张国焘分裂阴谋,连夜将密电送交毛泽东,避免了红军内部分裂。电文原件上“南下绝路”四个字力透纸背,恰似他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 “丹心为民照汗青”的赤子情怀</p><p class="ql-block">在“建设新中国”展区,一张叶剑英与农民握手的照片格外温暖。他始终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建国后推动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科技,让千万农民告别饥饿。纪念馆留言簿上,一位老农写道:“叶帅到俺村调研,说‘碗里要有米,锅里要有粮’。”这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如今纪念园外稻浪翻滚,正是他毕生追求的“仓廪实”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故居,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现有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地理位置其形似虎,头饮梅江水,背靠虎形山,风光迤逦,山明水秀。</p><p class="ql-block"> 故居简约淳朴的建筑风格与远处的高山、村中的农田,构成了一幅幅田园美景。古民居建筑风格大都较为淳朴简约,富有独特的客家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故居同叶剑英纪念馆(旧馆)相连通,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间农舍,泥土石灰混合结构,共有15间房子,其中4间为叶帅家所有。右侧第一间是厨房,第二间为叶帅父母亲的卧室,墙上悬挂着叶帅双亲的遗像,卧室里摆着古典风格的木床、木桌、木椅等,左侧后角两间分别是叶帅少年时代的卧室及书房。</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在此出生并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建国后,叶剑英分别于1951年、1953年、1971年和1980年四次回到故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当地政府及地县拨出专款进行部分整修。</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元帅的祖祠叫俊贤叶公祠,始建于明成化初年(约1465年),后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扩建为叶剑英故居, 200多年来多次修葺。该祠堂是叶剑英家族的重要纪念地,曾诞生叶剑英及九位将军,多位领导人曾到访。祠堂建筑融合风水与客家传统,现为红色旅游景点,毗邻叶剑英故居。 </p> <p class="ql-block"> 福智堂是叶剑英元帅的大伯叶铭祥的家。铭祥老先生的孙子叶选英和他的妻子在家里摆一个卖本地特产和旅游纪念品的小摊档悠闲度日。家里正厅上挂着五幅画像,正中间的就是叶剑英元帅的大伯叶铭祥,其余四个都是他的亲弟弟,左边第一个额头宽大的就是叶剑英元帅的父亲叶缵祥,是五兄弟中排行最小的弟弟。这个家族除叶元帅这一房,其余四兄弟的后人中只有一个在地级市梅州市政协工作,而叶选英的儿子在距福智堂百多米的叶剑英纪念馆做普通的管理员工作。可见叶剑英元帅是为官清廉的国家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 旅游休闲服务区内有农家乐园、植物园和客家风情街,供游人休闲及购物。生态林区中结合山道布置“叶道英亭”、“心系赤子”石刻等,展示叶剑英出生和成长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叶剑英纪念园,让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故居的纯朴,纪念馆详实的资料,以编年体与小专题相结合的形式,运用雕塑、绘画、音像等与声、光、电科技手法相结合,陈列表现方式丰富多样,在对叶剑英的生平进行客观、真实介绍的同时,着重表现叶剑英在几个革命危难时刻的伟大贡献,充分向世人展现叶剑英伟大光辉的一生。叶剑英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坚守信仰的纯粹、危急时刻的担当、心系人民的赤诚。这精神如同园中青松,历经风雨依然挺拔,滋养着后来人前行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