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米粉粑粑里的情

忆江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物质匮乏那个年代,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但人情味却格外浓。皖南乡下有个大妈进城看孙子,她手里提着篮子,里面装满了自家地里长出的青菜、萝卜和玉米。她一路颠簸,只为看看许久未见的孙子。儿媳迎出来时,脸上带着笑容,可心里却有些发酸——婆婆的裤脚还沾着泥土,显然是刚从田里赶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午的时候,儿媳忙活着煮玉米糊,又蒸了些米粉粑粑。糖是紧俏物,儿媳只能给孩子们和丈夫做了带糖馅的,而留给婆婆的,却是最普通的无馅粑粑。因为没有城里的计划供应糖。婆婆接过粑粑,咬了一口,笑着说:“这味道真好,比城里那些花哨的东西还实在。”儿媳听了,心里五味杂陈,却也无从解释,只能默默低头继续做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半年后的一个周末,儿媳一家回到了乡下。婆婆早早地站在村口等候,看到他们回来,脸上满是喜悦。她拉着孙子的手,问长问短,又忙着张罗午饭。这一次,桌上摆的还是米粉粑粑,但不同的是,每一个都带着甜蜜的糖馅。婆婆笑着说:“这是我攒了一年的糖,今天都给你们用了,可别嫌弃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儿媳看着婆婆端上来的粑粑,心里一阵酸楚。她知道,婆婆为了这一顿饭,一定省吃俭用了很久。而婆婆自己,却依旧吃着没有馅的粑粑,还笑着说:“我年纪大了,吃什么都一样,你们年轻人喜欢甜的,就多尝尝吧。”儿媳的眼泪忍不住滑落,她终于明白,婆婆的爱,就像这米粉粑粑一样,看似普通,却藏着最深沉的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那以后,儿媳每次见到婆婆,都会带些城里买不到的好东西回去。而婆婆呢,也总是把自己最好的留给孩子和儿媳。这种朴素的情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正如婆婆常说的那句话:“一家人,哪有什么分得清的,只要你们过得好,我就开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