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立冬后江南,稻田金黄。</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一行六人,由大彬驾车,来到青浦白鹤镇青龙村,游千年青龙古寺打前站。</p> <p class="ql-block">青龙古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清康熙年间又改名为吉云禅寺。几度兴衰,鼎盛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寺房5048间,号称</span>“佛角为天下之雄”。天灾战乱屡修屡毁,1993年起由光云法师主持重建,历时近20年,恢复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寺内现存上海最古老的宋代青龙塔,及全国独一无二的全殿堂玉佛与红木佛龛。</p> <p class="ql-block">寺前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属报德寺名报德寺塔。宋时随寺更名为隆福寺塔,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是上海最早海上贸易巨镇——青龙镇“七塔”中的“南塔”。</p> <p class="ql-block">青龙塔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塔身砖砌,呈平面八角形,直径6.6米,开四门,逐层转换。七层原高41.5米,每层置腰檐,砖砌斗拱,出挑木构件平座栏杆。内壁平面方形,逐层内收并旋转45°。</p> <p class="ql-block">寺塔曾经宋、元、明、清多次修葺,后被兵火破坏,现仅存塔身29.9米高。其中,元大德三年(1299)、致和元年(1328年)、至正三年(1343年),分别由青龙镇人任仁发及子贤德、孙士质三代相继出资修缮。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玄烨南巡赐名隆福寺为“吉云禅寺”,塔也随之更名。</p> <p class="ql-block">1954年,塔刹宝瓶被吹落,上铸有“明崇祯十七年(1644)”字样,现被收藏于青浦博物馆。1992年,倾斜的塔身(偏离中心1.56米)得到纠偏加固。青龙塔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于1962年9月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寺院大门——</p> <p class="ql-block">寺院内——</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p> <p class="ql-block">侧殿观音殿与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法物流通处——</p> <p class="ql-block">万佛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五方玉佛与红木佛龛——</p> <p class="ql-block">非但此殿佛像全为巨大汉白玉雕刻,整个寺院所有殿堂一切大大小小佛像,统统如此玉塑洁白雪色月光,中华神州大地天下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居中高大五佛外,整个殿内四壁,楼下楼上,乃至楼板边沿,全部置满佛像。万佛万佛,不是虚名,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尊尊小佛像,都有捐资供奉者的姓名,成千上万何等壮观。四方来四方去,寺院金碧辉煌恢弘伟大,普渡众生慈悲为怀,正是如此这般。</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姜汉椿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在玉佛寺上海佛学院执教20年,江浙沪众多寺院都有他教过的学生。此次来访,由他安排,由学生泓峻法师导游,收获满满不胜感激。</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小戎,曾经在白鹤工作多年。游完青龙寺,他的好友当地老乡小许,安排我们到此地幸福农庄午餐。水乡时鲜丰盛,让我们又满满收获。</p> <p class="ql-block">满载而归,车轮滚滚在广阔的郊野大地。曾经的江南青龙大港口,曾经的海水苍茫无际,无影无踪。巍巍宝塔犹在,袅袅香火犹在,只缘无边苦海犹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小戎!</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彬!</p><p class="ql-block">——谢谢姜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