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博物馆:穿越百年口岸的时光之旅

陈明

<p class="ql-block">  2025.10.11秋末的绥芬河,微风拂过欧式建筑的浮雕立柱,仿佛低语着百年前中东铁路的往事。这座边陲小城的历史,在市博物馆的黄墙白饰间徐徐展开。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通道,绥芬河自清末开埠以来,便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窗口,而博物馆本身,正是这段历史最静谧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步入馆区大门,淡黄色的欧式门廊映入眼帘,拱形门洞上方雕花繁复,两侧对称的立柱与蓝窗白框相映成趣,红色栏杆静静守护着岁月的入口。这栋始建于20世纪初的建筑,原为铁路办公用房,如今承载着城市记忆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步入“绥芬河国门景区”,欧式风格的大门巍然矗立。</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原是苏联侨民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  馆内展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线索,串联起百年口岸的变迁。从七十年代的城市风貌照片,到近代石器工具的陈列,再到中泰文化交流的奖杯与旗帜,历史的层次在展厅中层层铺展。</p> <p class="ql-block">蒸汽火车模型静卧于模拟隧道之中,“1903”的铭文诉说着中国早期铁路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车厢内部天花板绘有蓝天白云,窗外风景流转,恍若一场移动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十二个展厅依次延伸,每一扇仿火车车厢设计的门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从滨海新城的规划蓝图,到“一带一路”沙漠驰骋的列车海报,过去与未来在此交汇。我在第七展厅驻足良久,墙上泛黄的照片里有我未曾亲历的年代,却让我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