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日去莱芜大王庄镇爬山,看到村民正在山地里刨地瓜,不由地想起小时候“撋(luan)地瓜”的情景。那时候,农村小学都放麦假和秋假。因我年龄小,还无法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放秋假后,娘安排给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拾谷子、拾稻子、拾豆子、撋棉花、撋棒子、撋地瓜。其中,撋地瓜耗时最长,收获也最大。“撋地瓜”是老家章丘的土语,文雅点说叫 “复收” 地瓜,即在生产队刨完地瓜后的地里,用镢头再刨一遍,把落在地里的地瓜重新刨出来。</p> <p class="ql-block"> 我和小伙伴们每天都扛着父母为我们特制的稍小点的镢头,带着装地瓜用的布袋或摘筐(用棉槐条编的、有三根系的筐),到生产队收完地瓜的地里去撋地瓜。</p><p class="ql-block"> 撋地瓜是个力气活,因为落下的地瓜埋在地里,具体位置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必须用力刨地。但它也是个技术活,得动脑筋琢磨。通过观察摸索,我总结出一套撋地瓜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选地块,选对地块就能事半功倍。选地块时,一看瓜地类别。“春茬地瓜”(春天栽种的地瓜)扎根深,结瓜多且个头大,不易刨净,容易撋到;“麦茬地瓜”(麦收后栽种的地瓜)扎根浅,结瓜少且个头小,撋地瓜收获相对少。二看地性。肥沃土地,地瓜又大又多,刨时易落下;山岭薄地,地瓜小且少,刨时不易落下。三看土质。沙性土透水透气好,地瓜跑秧子(飞根)少,刨时省时省力,落下的少;粘性土透水、透气性差,遇涝发粘、遇旱干硬,地瓜跑秧子多,刨时费时费力,还易落下。四看收获时间,刚收获不久的地块土块新鲜,“迹象”多,同等条件下比收获久的地块更容易撋到地瓜。</p><p class="ql-block"> 其次,到了地块,先去地头、堰边,尤其是荆棘杂草丛生的地头、堰边寻找,那里往往落下的地瓜多,甚至有成墩没有刨出的。再仔细观察地瓜沟底部,有裂纹的地方,大概率藏着跑秧子长的大地瓜。</p><p class="ql-block"> 最后,选择浮土少或浮土分布不均的地瓜脊子刨。这一般是刨地瓜不负责、偷懒的社员留下的,落下的地瓜较多。有了这些诀窍和经验,每次不管多少小伙伴和我一起去撋地瓜,他们撋的数量都超不过我。</p> <p class="ql-block"> 那时,不少家长晚上来我家,还有的找我娘走后门,非要让孩子跟着我去撋地瓜。理由一是我勤快不偷懒,能影响他们孩子;二是我会选地块,知道哪里落下的地瓜多。因此,我的队伍不断壮大,其中还有不少比我年龄大的孩子呢。</p><p class="ql-block"> 娘依旧对我采取鼓励措施,一是经常表扬我聪明能干;二是把我每天撋回家的地瓜过秤记账。记得有一年秋天,一个秋假我就撋了 560 多斤地瓜。</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