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己组队爬山开始于2024年秋天,最早只是几个朋友方便组局爬山建的群。因为我爱组局爱规划爱统筹,俗称“爱操心”,所以就光荣成为了张罗周末爬山活动的那个人。</p> <p class="ql-block">慢慢的,朋友带朋友,同事拉同事,顺利将小群变大群,但充其量它也只是个私人范围内的组局群罢了。后来写公众号苦于没选题,就顺手写了我周末组局爬山这件事,没想到平台推流导致同城的爬山爱好者们蜂拥而至。小小的公众号和原本无人问津的我哪里承载得了这么大的流量和热情?所以,就像深藏巷子里的小酒馆突然被人发掘,作为老板的我一时被人流砸的晕头转向,生怕怠慢了每一位客人。那些天,我像个微商头子一样全情投入地抱着手机不停的加人微信,拉人进群。本来就几十个人的小群迅速扩展到几百人,搞得群里趴窝的老baby们不停的问我:“这是什么情况?”盛情难却嘛,我的想法很简单,反正我每周都要查路线都要爬山,那就信息共享,带着大家一起组队喽。但事实上这个活儿没那么好干,事情也更没我想的那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工作量越来越大,耗时耗力。每次组队,事先要计划路线,搜集信息,发布活动信息,再组织落实,这些琐粹的工作其实很耗费时间和精力。其次是带队过程中劳心劳力,不堪重负。我们每次活动的报名人数动辄四五十人起步,随随便便拉出去就是一百多人的大部队。虽然名义上是搭子结伴,但这么多人里新手居多,更是首次参加的朋友为主,你要微信回复各种咨询,迟到和找不到路的朋友你也不可能放弃回复任何一条问询。你是领路人,也是主心骨,你说你责任大不大?!我最怕的就是正吭吭哧哧爬山找路呢,不断的有人微信呼叫我,问岔路怎么走,或者说找不到队伍了问我怎么办。因为队伍人太多,大家节奏不一,再加上有人迟到,所以总有掉队的情况出现。更头大的是,手忙脚乱正扒拉着导航看路线呢,突然打进来一个电话说自己迷路了。即便我手机有信号,一时也很难一句两句说清楚路该怎么走,这个时候压力就瞬间压向我。虽然最后都成功解决了问题,但提心吊胆的感觉实在是太累人了。所以接下来的每周活动,我都逐渐感觉到了疲惫。不是爬山有多累,是这个领队的活儿实在太不好干了。搞到最后,我已经体会不到爬山的快乐了,只剩下上班做牛马的辛苦和疲惫。所以上半年有几次我都想着要不我放弃了吧?但责任心过重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辜负别人的。加上本身我就会每周带孩子爬一次山,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庭活动,我总不能因为一个“不行就放弃”的弱者思维去打乱自己生活的正常节奏吧?刚好暑假到来,天气太热不宜爬山,加上我有外出的安排,所以“每周一山”活动就暂停了两个月。经过两个月的休整,也给了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冷静的思考这件事还要不要继续做,以及如果继续做该怎么做的问题。我也在这段时间里想通了一件事,我不能以不想担责任怕麻烦为理由,就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本来是在做一件利他的好事,最后不能反噬了我自己的生活吧。</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开始制定活动规则,比如报名接龙限流,因为我发现人太多自己带队过于疲惫,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拒绝掉一部分人。但九月份重新恢复“每周一山”活动后,从第一次限制报名人数的尝试结果来看,没什么用,大家的热情可以冲破一切限制。最后我直接放弃了,只要事前把要求说清楚,只要我有能力做这件事,那就还凑在一起“爬山快乐”吧!但还有一个问题,梅岭再大线路再多,你也终有尝试个遍或审美疲劳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支撑自己做这件事的动因,不外乎我自己喜欢爬山,想坚持通过每周一爬来锻炼身体,顺带着亲子互动。如果我觉得梅岭的路线对我已经没有吸引力了,那“每周一山”在我这里就成立不了了。</p> <p class="ql-block">就比如刚刚过去的那个周末,连搜了几天路线发现大多数我都走过了。搜来搜去搜得兴致索然,因为实在是搜不出什么新奇好玩的路线是适合我们的,所以就陷入了操劳无果的循环中。适合我们这个群体的路线,一要长度适中,6-8公里,因为我们是周日半天行程,所以距离只要接近10公里,就会被我们pass掉。二难度还不能太大,毕竟我们都是亲子家庭,最大也只是初中的孩子,最小的还有坐在婴儿背带里的小宝宝。第三,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这条路线我自己一定得感兴趣。因为对我而言这不是工作,我也不是服务大家的专职领队。我得保证我想走这条线,才有动力去做足功课,然后再带大家一同前往。所以,上周陷入路线选择困难症的我,实在是有点提不起兴趣。但最后还是考虑到天气炎热让孩子们玩玩水的必要性,决定重走虹河谷。本来对虹河谷没什么期待,因为今年五月底刚刚去过一次,这次的路线选择只能算是给群友们硬交的作业。但还是那句话,每一次坚持出发都会不虚此行,对我而言,所得还是永远大于付出。</p> <p class="ql-block">首先,如果不是因为责任在身不能临阵脱逃,大概自己也不知道放弃过多少次“每周一山”了。因为你是群主,你是领队,你是活动发起人,所以你不能像别人一样随便一个理由就能临时取消。所以也因祸得福,意外把这一项运动坚持了下来。对自己也好对全家也好,长远来看,都是受益的。我和家属说,天气虽然确实热,我们也确实手头都有好多事,但就花费半天,并没有占用太多我们的时间,是很容易实现的。这半天如果我们不去爬山,大概率磨磨蹭蹭吃过午饭,大人们无缝衔接一个无聊的午觉,而不午休的孩子们肯定不是偷偷看平板就是无时间限制的拼乐高。大家这一下午就这样晃荡过去了,倒不如打打气走出去,到山里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其次,群友们磨合、配合得越来越好,其实大家并不用我再操心太多了。我们这个群经过大半年的磨合,大家对活动规则都已经熟稔于心了,所以每次活动,大家并不需要攀附我太多,我也变得越来越轻松了、这次虹河谷,因为路线比较简单,岔路不多,大家走走停停,自由行动的就各自玩去了。所以我也特别轻松,不用急急忙忙的赶路,不用刚操心完头部部队找不到路,又担心尾部部队掉队。最后,自己也慢慢调试到了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也更能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做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我开始学着不能用工作标准来要求生活中的自己,比如“每周一山”这件事,其实它本质上就是大家线上的结队约伴活动。大家都是成年人,不会去苛责你做的好还是不好,所以你就更不用要求自己对所有人必须负责到底。你的压力大,大多数时候是来自于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如果本身这就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那就可以用同样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它。我也会提醒自己,别去想这件事自己能坚持做多久,如果接下来有了新的工作安排,也许自己就没有时间去组织了,那也没什么好遗憾的。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所谓的天长地久,有相聚就一定有分别,莫强求。尽情享受现在的每一次结伴爬山吧,享受那林间的风,享受那山顶的云,享受人与人之间单纯的美好,享受每一张笑脸带给你的善意和温暖。</p> <p class="ql-block">爬山一年,我的收获,不是海拔,而是……爬山1年,我收获的不是海拔,是能把后背交给彼此的人</p><p class="ql-block">去年今天,我还是个连登山杖都握不稳的小白,每次爬坡都想把自己焊在台阶上。 </p><p class="ql-block">直到遇见这群“疯子”——有人会在我低血糖时塞来热乎的能量胶,有人会放慢脚步陪我看山顶转瞬即逝的云海,有人会在我崴脚时轮流背我的背包,哪怕自己汗流浃背也说“这点重量不算啥”。</p><p class="ql-block">我们曾在暴雨里互相扯着衣角下山,也曾在星空下围着炉头分享泡面,那些一起淋过的雨、一起登顶的欢呼、一起吐槽的累,比任何风景都更让人难忘。</p><p class="ql-block">原来户外的意义从不是一个人走多远,而是有一群人愿意陪你走更远。新的登山季,期待在山巅和更多同频的人相遇,一起把每一步脚印都走成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