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在小浪底荡起双桨,歌者唱起《我画黄河万里图》

天涯

<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底的豫西大地,暑气初盛却裹挟着黄河岸特有的清润风息。一众画家怀揣着对母亲河的敬畏与创作热忱,踏足这片沉淀着千年文脉的土地,辗转于小林寺的古柏苍松与小浪底的碧波湍流之间,用画笔捕捉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韵味。</p><p class="ql-block">小林寺的晨钟暮鼓里,他们临摹殿宇飞檐的古朴线条,细品碑刻文字的苍劲风骨,将禅意与岁月沧桑融进笔端;而当脚步抵达小浪底,眼前的景致骤然切换——大坝横亘如雄关,拦蓄的黄河水褪去了奔腾咆哮的模样,化作一汪沉静的碧色,倒映着天光云影,岸边草木葱茏,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 登上当地渔民常用的小渔船,船桨轻摇,划破水面,漾开层层涟漪。画家们围坐船头,谈笑风生间,目光却离不开这方山水:远处大坝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近处水波拍打着船舷,发出轻柔的絮语,偶尔有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道灵动的弧线。他们时而俯身观察水纹的肌理,时而远眺山峦的起伏,时而交流着光影变幻下的色彩捕捉,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颔首,都是对眼前景致的深深沉醉。这些鲜活的见闻、真切的感受,都化作日后创作的鲜活素材,悄悄沉淀在心底,在画卷中绽放。</p><p class="ql-block">此行的初衷,是为《黄河万里图》的创作采风取景。这条承载着华夏民族记忆的母亲河,在小浪底这段展现出别样的温婉与雄浑——既有大坝锁浪的豪迈气魄,又有碧波泛舟的悠然意境。画家们将这份独特的体验铭记于心,无论是湍流过后的平静,还是山水相依的和谐,都成为《黄河万里图》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著名歌词作家陈光林先生虽未与画家们一同踏浪而行,但却早已透过观看《黄河万里图》的描绘、透过对黄河的深切眷恋,读懂了这份采风途中的感动与热忱。他挥笔写下《我画黄河万里图》的歌词,一句“我画黄河万里图,万里长歌热血写春秋”,道尽了所有热爱与深情。歌声里,有小浪底的碧波荡漾,有画家们的执着坚守,有对黄河万里风光的纵情赞颂,更有中华儿女对母亲河深深的眷恋与感恩。</p><p class="ql-block"> 小浪底的小早船行渐远,但那些定格在画笔下的《黄河万里图》、沉淀在心底的感动,与这首深情的歌曲《我画黄河万里图》相融相生,让母亲河不仅成为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作,更成为承载着一代人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对家国情怀的抒发的精神载体。而小浪底的那叶扁舟、那汪碧水,也永远留在了画作的一角,留在了每个亲历者的记忆里,成为连接艺术与自然、个人与民族的深情纽带。</p> <p class="ql-block">河南美协主席李明和著名的画家李宝林在一起创作《黄河万里图》。</p> <p class="ql-block">画家在小浪底乘船采风写生</p> <p class="ql-block">河南美协副主席桂行创作黄河图。</p> <p class="ql-block">李明在黄河图首展时接受记者采访时。</p> <p class="ql-block">李明和一起创作的画家们在首展式上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