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首条民办铁路

快乐人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倒回2019年3月18日,我与铁道兵第十九团张利红、王果兰、王素萍、郭月娥、张琴芳、臣琴、刘朝阳、张志军、杨凤菊、张立春等11位战友,应台山市甄洪能等战友邀请,相聚广东斗山镇,参观了中国首条民办铁路创办人、新宁铁路之父“陈宜禧纪念广场”,在斗山车站和机车前留连忘返,受到了一次铁路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斗山车站,这座见证了百年风雨的老站台,如今仅静静地矗立着一台”1909”复古火车头,“陈宜禧纪念广场”“中国第一条民办侨资铁路新宁铁路建设者陈宜禧(1844~1929年)”格外醒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宜禧纪念广场”依托新宁铁路斗山车站遗址,通过设陈宜禧铜像、蒸汽火车头和新宁铁路文化长廊等景观,将斗山“陈宜禧新宁铁路文化”内涵以及当年“北有詹天佑,南有陈宜禧”的辉煌铁路运输建设历史充分展现,让游客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这段珍贵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友们站在2.3米高的陈宜禧塑像前,陈宜禧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插在腰间,神态凝重,眼神注视着前方,惟秒惟肖,他那双坚定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们: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世纪末叶,为抵抗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益,中国人民爆发声势浩大的护路保权斗争。在美国长期从事铁路工作的陈宜禧,计划回家乡修筑一条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4年6月,陈宜禧回到新宁,邀请友好绅商共议筑路之事,他的倡议得到在乡的广西试用州同余灼和海内外绅商热心支持,共同商订《倡建宁城、新昌、冲蒌、斗山、三夹铁路小引》和宁阳铁路公司章程(后改名新宁铁路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年9月,陈宜禧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由本县人自办”“勉图公益,振兴利权”为号召,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海外华侨和省港华侨的集资入股,“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观”,倡办新宁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是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用他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不畏艰难的情操和爱国心、回归、回报祖国的情感,开启了中国民营铁路的新纪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6年2月14日,商部向光绪帝《奏绅商筹办新宁铁路拟准先行立案折》,奏折指出陈宜禧修建该路“非但不借洋款,不招洋股,且能不用洋人,洵足开创新风,保全权利,于路政、商务均有裨益”“应准先行立案”,公司章程获正式批准。二月,新宁铁路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四月初二,公司章程获正式批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外国资本侵入中国广占路权的背景下,新宁铁路的建设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奋和智慧,把“中国制造”的名声钉在了历史车轮之上,由国人独力完成了铁路的筹备、设计、修建、经营及管理,成为中国第一条自主投资、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商办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缓缓地抚摸着斗山车站那略显沧桑的站墙,仿佛能透过指尖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新宁铁路建设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溯往昔,新宁铁路的建设历经了整整14年的漫长时光。那是一段充满汗水与智慧、梦想与坚持的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6年5月1日,新宁铁路第一期工程正式动工。从公益出发,一路延伸至台城斗山,全线长达61.25公里,沿途精心设置了19个车站,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战,1909年3月21日,第一期工程终于竣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0年1月21日,第二期工程又拉开了帷幕。这一次,铁路线由台山公益继续向前延伸,途经新会,最终抵达江门北街。全线长50.577公里,同样设有16个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让铁路一点点向前推进。1913年4月26日,当最后一段铁轨铺设完成,宣告第二期工程顺利竣工,新宁铁路的版图又进一步扩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建设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1917年2月1日,第三期工程续建工作正式启动。从台城至白沙,这一段线路虽然相对较短,但依然充满了挑战。全线长28.5公里,分设11个车站。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建设者们日夜奋战,不辞辛劳。终于,在1920年3月20日,第三期工程圆满竣工,新宁铁路全线贯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宁铁路是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全国第一条民办铁路,全长133公里,当时穿越新会境内数十公里,途经牛湾、司前、大泽、东门等地。新宁铁路犹如横卧大地的巨龙,联通水陆交通网络,推动侨乡繁荣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3年,巴金先生为了看望一位友人,与3位朋友一同乘坐火车,从会城到公益。3个多小时的火车旅程里,新宁铁路首创轮船载火车渡江,让巴金十分触动,从而写下了散文《机器的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篇散文记录了他在新宁铁路旅行中的见闻,‌通过描绘轮船载火车渡江的工程场景,赞美机械与工人劳动结合所创造的“诗意”:“这是新宁铁路上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轮船,就停留在船上,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去。”表达了对工业文明和劳动者力量的颂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落成后的新宁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抗战期间,新宁铁路遭到日军破坏。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国民政府为防止日军利用铁路推进,要求新会、台山两县政府彻底拆毁新宁铁路。从此,盛极一时的新宁铁路不复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虽然新宁铁路已不复存在,但新宁铁路建设者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此代代相传。台山斗山镇铭记历史,抢抓机遇主动求变谋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续写工业发展壮丽新诗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陈宜禧纪念广场,战友们抚摸那一部旧蒸汽火车头,看着用旧枕木、旧铁轨铺出的20多米长路轨,观察当年新宁铁路在这里调头、转盘的遗址,真切、直观地见证这段历史,仿佛见证133公里的新宁铁路,兴于开智、毁于战火,目前仅残存几个车站和部分路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宜新与新宁铁路”展览墙上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录,无不展示着新宁铁路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宁铁路虽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遭受破坏,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这是一种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一种自力更生、追求卓越的民族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我们曾经是铁道兵,但对陈宜禧先生创建我国第一个民办铁路不甚了解,这次零距离参观斗山陈宜禧纪念广场,一条铁路,一页辛酸史,一颗民族心,受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友们拉起“铁道兵”旗帜,纷纷与火车头同框,留下这机会难得的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宁铁路承载着当时中国人的强国梦,其遗存见证着当年华侨华人为中国铁路事业所作的贡献。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艰辛与成就,更激发了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配文照片:笔者手机拍照</p><p class="ql-block">航拍:甄洪能战友</p> 感谢您的欣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