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纽约航拍

小林故事

<p class="ql-block">拉斯维加斯飞→纽约/纽瓦克,<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这条航线的飞行路径</span>航拍景色会呈现阶段性的地貌变化:</p><p class="ql-block">飞行初期(西部段)</p><p class="ql-block">从拉斯维加斯起飞后,会先飞越内华达沙漠与落基山脉边缘,高空可看到干旱的荒漠地貌、岩石山体的纹理,若天气晴朗能清晰看到地表的色彩层次。</p><p class="ql-block">飞行中段(中部段)</p><p class="ql-block">进入美国中部大平原,可以看到大面积农田,看得出美国农业的占比和达程度。地貌过渡为大平原与五大湖区域,除了广阔的农田、河流网络,以及五大湖的蓝色水域与沿岸城市的分布,视野会相对开阔平缓。</p><p class="ql-block">飞行末段(东部段)</p><p class="ql-block">接近纽约时,会飞越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与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下午4点多已落日,到纽约上空已经是满城灯火,但仍可看到市中心的到密集的高楼群、海岸线轮廓,如是白天天气好,若天气条件好,还能远眺纽约都会区的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条航线从西到东穿越美国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区域,经济特点与占比差异显著:</p><p class="ql-block"><b>西部区域</b>(以拉斯维加斯所在的西南部及加州为核心)主要以科技创新、娱乐旅游、高端制造为主导。</p><p class="ql-block">​加州是核心:硅谷(旧金山湾区)是全球科技中心,聚集苹果、谷歌等巨头,主导电子、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洛杉矶以好莱坞影视、航空航天(波音)、半导体产业为特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部整体GDP约占美国总量的20%-25%(2023年数据),其中加州单独贡献约15%(GDP超3.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人均GDP约9.8万美元,是全美最高的区域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西南部(内华达等):拉斯维加斯依托旅游娱乐(博彩、会展)为核心产业,同时发展少量能源与科技配套。</p><p class="ql-block"><b>中部区域</b>(以五大湖及平原地带为核心)以传统制造、农业、物流为基础,正向智能制造、农业科技转型。</p><p class="ql-block">​五大湖地区:芝加哥是交通枢纽与金融中心,底特律是汽车工业基地(福特、通用),匹兹堡向高端制造(航空材料)转型。</p><p class="ql-block">- 中部平原:全球最大的农业产区之一,主导玉米、大豆、小麦生产,同时发展农业科技(精准农业、生物育种)。中部GDP约占美国总量的18%-22%,其中制造业贡献占全美传统工业产值的30%以上,农业产值占全美农业的40%。生活成本仅为东西海岸的60%-70%,实际购买力较高。</p><p class="ql-block"><b>东部区域</b>(以纽约/纽瓦克所在的东北部为核心)以金融、高端服务业、生物医药为核心,是全球经济枢纽。</p><p class="ql-block">​东北部城市群(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纽约华尔街聚集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占全美金融产值的40%;波士顿是生物医药中心(辉瑞、默克),依托哈佛、MIT形成产学研闭环。</p><p class="ql-block">​城市密集:人口密度达每平方英里800人以上,服务业(教育、医疗、法律)占区域经济的70%。</p><p class="ql-block">​东部GDP约占美国总量的30%-35%(2023年数据),其中纽约州单独贡献约8%(GDP超2.2万亿美元)。全美500强企业总部超1/3集中于东部。</p> <p class="ql-block">资料:拉斯维加斯从沙漠中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娱乐之都,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p><p class="ql-block">早期发展(1829年-1930年) :1829年,墨西哥商人发现了这片有泉水的绿洲并开始聚居。1854年,摩门教徒建成拉斯维加斯,但后来迁走。1888年,联合太平洋铁路通达,拉斯维加斯逐渐发展。1905年5月15日正式建市,1911年设市。此时的拉斯维加斯规模较小,主要以农业和矿业为生。</p><p class="ql-block">博彩业兴起(1931年-1940年代):1931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内华达州通过赌博合法化议案,同年胡佛水坝开始修建,大量工人涌入,为拉斯维加斯带来了人气和商机。1941年胡佛水坝建成,解决了城市用水问题,加速了人口增长,早期的赌场如“红磨坊”等吸引了大量冒险家和投机者。</p><p class="ql-block">​娱乐帝国奠基(1950年-1980年代):二战后,拉斯维加斯转型为全民娱乐目的地。以凯撒皇宫、金沙酒店为代表的奢华赌场酒店崛起,并引入巨星驻场表演,形成“赌场+演出”模式。1960年代国际会展中心的建立,吸引了商务旅客,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经济结构。</p><p class="ql-block">多元化发展(1990年代至今) :1990年代起,拉斯维加斯开启多元化战略,引入主题乐园、火山喷发秀等,吸引家庭游客。同时,体育赛事、美术馆、音乐节等也纷纷落地,推动了高端文化消费。如今,拉斯维加斯已发展成为集博彩、旅游、会展、娱乐、文化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国际大都市。</p> <p class="ql-block">晚上巨大球由于有不亮灯,白天就是个黑色的球。</p><p class="ql-block">1931年内华达州为应对大萧条财政危机,通过博彩合法化法案,叠加胡佛水坝修建带来的人口红利,共同催生了博彩业的合法兴起。</p><p class="ql-block">- 政策层面:大萧条导致州财政枯竭,博彩税成为快速创收的捷径,且内华达州地广人稀、远离东部主流社会,道德约束较弱。</p><p class="ql-block">- 人口与需求:胡佛水坝修建期间涌入数万工人,形成庞大的娱乐消费需求,为早期赌场提供了稳定客源。</p><p class="ql-block">- 地理与历史:拉斯维加斯地处沙漠绿洲,早期是铁路枢纽,具备人流集散基础,且缺乏传统产业支撑,博彩业成为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看峡谷地带地貌</p><p class="ql-block">美国西部大峡谷地带主要指科罗拉多大峡谷及其周边区域,地跨亚利桑那、犹他、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四个州 。该区域涵盖了九个国家公园,如大峡谷国家公园、拱门国家公园、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等,还有十二个国家纪念地、三个国家娱乐区以及六个国家森林等 。</p> <p class="ql-block">西部峡谷地带旅游业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早期探索与原住民时期:数千年来,大峡谷一直是霍皮族、纳瓦霍族等美洲原住民的圣地。1540年,西班牙探险家首次发现大峡谷,但此后的几个世纪里,该地区并未得到广泛开发。</p><p class="ql-block">- 旅游业萌芽:19世纪后期,随着美国西部的开发,大峡谷的知名度逐渐提高。1880年代,首批开拓者在峡谷边缘定居。1901年,大峡谷铁路开通,从亚利桑那州的威廉姆斯到南缘,大大方便了游客的前往,推动了正式旅游设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快速发展期:1905年,弗雷德·哈维公司在南缘建造了豪华的埃尔托瓦尔酒店,1922年又在内峡谷建成了幻影牧场。1919年,大峡谷被正式指定为国家公园,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现代繁荣期:如今,大峡谷国家公园每年接待约500万游客,游客在此的消费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包括住宿、餐饮、观光、户外运动等在内的完整旅游产业链。</p> <p class="ql-block">美国中部(核心为“玉米带”“小麦带”“大平原农业区”)是全球最发达的商品农业基地:</p><p class="ql-block">- 核心优势:平原广阔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提供充足灌溉与航运,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水平全球顶尖。</p><p class="ql-block">- 主导产业:以玉米、小麦、大豆、棉花为主,兼营肉牛、生猪养殖,形成“种植业+畜牧业”联动的混合农业模式,是美国粮食主产区(贡献全国60%以上谷物产量)和出口核心。</p><p class="ql-block">- 经营特点:家庭农场为主体,单场规模大,依赖精准农业技术(卫星导航、无人机植保),农产品多进入全球供应链,商品化率近100%。<a href="https://www.iesdouyin.com/share/video/7105377978355420457/?region=US&amp;mid=7105378021322214181&amp;u_code=198672f49&amp;video_share_track_ver=&amp;titleType=title&amp;share_sign=5Yfh8H.3QVKaco8BzT_aXJwQ6mKA4bCIzEt796pXmj4-&amp;share_version=10090040&amp;ts=1762969775&amp;from_aid=482431&amp;from_ssr=1&amp;share_track_info=%7B%22link_description_type%22%3A%22%22%7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美国农业带分布</a></p> <p class="ql-block">一、美国中部主要农作物分布(核心区域标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玉米带:集中在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延伸至俄亥俄州西部、密苏里州北部,是全球最大玉米产区,占美国玉米产量70%以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大豆带:与玉米带高度重叠(轮作模式),核心覆盖爱荷华、伊利诺伊、明尼苏达州,兼及内布拉斯加州东部,占美国大豆产量80%。</p><p class="ql-block">- 小麦带:分南北两部分——北部(达科他、蒙大拿、明尼苏达)产春小麦,南部(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北部)产冬小麦,合计占美国小麦产量65%。</p><p class="ql-block">- 棉花带:集中在得克萨斯州西部、俄克拉荷马州南部,延伸至阿肯色州东部,是美国棉花主产区,贡献全国50%以上产量。</p><p class="ql-block">- 畜牧业配套区: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州以肉牛养殖为主,依托玉米、小麦秸秆形成“种植-养殖”闭环。</p><p class="ql-block">二、核心农作物出口数据(近年平均,来源:美国农业部)</p><p class="ql-block">- 玉米:年出口量约6000万吨,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40%,主要出口中国、墨西哥、日本。</p><p class="ql-block">- 大豆:年出口量约5000万吨,占全球大豆出口总量50%,核心出口市场为中国(占比60%)、欧盟、巴西。</p><p class="ql-block">- 小麦:年出口量约2500万吨,占全球小麦出口总量15%,主要销往埃及、日本、墨西哥。</p><p class="ql-block">- 棉花:年出口量约300万吨,占全球棉花出口总量18%,核心买家为中国、越南、孟加拉国(纺织业需求)。</p> <p class="ql-block">美国中部农业以规模化、机械化、精准化、市场化为核心特征:</p><p class="ql-block">1. 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为主,单场面积多在千亩以上,玉米带/大豆带农场平均规模超2000英亩,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p><p class="ql-block">2. 高度机械化:从耕种、播种、植保到收割、仓储全流程机械化,无人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设备普及,1人可管理数千亩农田。</p><p class="ql-block">3. 精准化种植:依托卫星导航、土壤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实现变量施肥、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利用率比传统农业高30%以上。</p><p class="ql-block">4. 轮作与混合农业:玉米-大豆轮作(提升土壤肥力、规避市场风险)为主,搭配小麦、牧草种植,联动肉牛/生猪养殖,形成“种养结合”闭环。</p><p class="ql-block">5. 市场化与产业链整合:农产品100%商品化,直接对接全球供应链,农场与加工企业、出口商签订长期订单,抗风险能力强。</p><p class="ql-block">6. 科技与政策支撑:依赖农业科研(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控)和政府补贴(价格支持、农业保险),良种普及率达100%,单产全球领先。</p> <p class="ql-block">美国中部及五大湖周边的经济发展,从早期依托资源与航运起步,经历了工业鼎盛,也遭遇了衰退,如今正通过转型逐步复苏。</p><p class="ql-block">1. 早期奠基阶段(19世纪前-19世纪中后期):起初这里以毛皮贸易和农业为主,五大湖周边及中部平原有着肥沃土壤,农业逐步发展为基础产业。19世纪前期,无烟煤炼铁技术出现,加上苏必利尔湖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炭资源被开发,再配合伊利运河、宾夕法尼亚运河完工与铁路通车,匹兹堡率先成为交通枢纽,1834年后开始依托廉价水运发展钢铁业,为后续工业崛起打基础。</p><p class="ql-block">2. 工业崛起与鼎盛阶段(19世纪后期 - 20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后,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产业还向周边扩展,芝加哥、底特律等工业重镇涌现,形成五大湖工业带,产业也拓展到机械、化学等多个领域。二战期间这里被誉为“民主兵工厂”,工业产值达顶峰,支撑了反法西斯战争。到20世纪50年代,该区域集中了美国45%以上经济总量和50%以上产业工人,底特律的汽车业、克利夫兰的机械制造业等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p><p class="ql-block">3. 衰退阶段(20世纪60年代 - 80年代) :这一时期该区域沦为“铁锈地带”。一方面,日本等国的钢铁、汽车产业用新技术抢占市场,而当地企业因设备更新成本高,技术革新滞后,竞争力下滑;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逐渐向美国南方及墨西哥等低成本地区转移。同时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环境污染,且美元强势冲击出口,大批工厂倒闭,人口大量外迁,城市衰败问题突出。</p><p class="ql-block">4. 转型复苏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美加两国及当地政府重视环境治理,签订协议并成立大湖区州长委员会推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产业上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匹兹堡等城市转向医疗、计算机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为“知识城”。此外,区域还巩固农业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拓展会展、物流等服务业,芝加哥依旧是该区域的金融和交通核心,推动经济逐步回暖并向多元化发展。</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iesdouyin.com/share/video/7517667840036588841/?region=US&mid=7517668443681082166&u_code=198672f49&video_share_track_ver=&titleType=title&share_sign=0M._uJW9C8ku1Q5P_mjnRNuhLgCcOBy8wQg8DoSqnSc-&share_version=10090040&ts=1762969692&from_aid=482431&from_ssr=1&share_track_info=%7B%22link_description_type%22%3A%22%22%7D" target="_blank">五大湖区域美国制造业心脏</a></p> <p class="ql-block">湖面辽阔有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纽约地区经济以第三产业为绝对核心,产业多元且创新力强,同时具备强大的全球资源集聚力与区域协同优势。</p><p class="ql-block">1. 金融产业主导,全球影响力顶尖 :曼哈顿华尔街是全球金融枢纽,纽约证券交易所等顶级交易场所坐落于此,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等巨头云集,2021年金融保险业就占纽约GDP的21.78%。这里的金融波动能影响全球资本流向,堪称世界经济的“晴雨表”。</p><p class="ql-block">2. 第三产业全面繁荣,结构多元稳固 :第三产业占地区经济比例近90%,除金融外,信息业、专业商务服务等均地位突出。它是美国广电和出版中心,ABC、CBS等四大广播公司总部齐聚;旅游业也十分兴盛,2024年游客量接近6500万人次,配套的餐饮、酒店等设施完备。</p><p class="ql-block">​3. 高新产业崛起,创新生态完善 :硅巷作为科技核心区域,聚集超2000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拥有4万名相关技能从业者;生命科学产业更是领跑全球,集聚了辉瑞等多家顶级药企,专利申请和论文发表量中该领域占比颇高,且形成纽约侧重研发、周边区域负责制造的协同格局。</p><p class="ql-block">​4. 产业联动紧密,产业链条完整 :制造业虽占比不高(2021年制造业占GDP比3.96%),但以服装、制药等专业化轻工业为主,与服务业深度绑定。比如制药产业衔接生命科学研发与医疗服务,服装业则联动批发零售等领域,形成高效的产业闭环。</p><p class="ql-block">​5. 资本与人才高度集聚,全球吸引力强 :2021 - 2023年累计吸引超970亿美元风险投资和11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它是全球人才高地,2021年后已有近50万应届毕业生选择在此定居,还拥有全美12%的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为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支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