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成“家”:秋日邂逅书法之美

未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5年的深秋,我踏上了一场以文化为线索的短途旅程。没有繁复的行程,却在不经意间遇见了艺术与情感交织的瞬间。城市静谧而温润,正适合慢行细品那些藏于街角巷陌的人文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途中,我在一处文化展陈空间驻足良久。一幅绿色书写的“家”字悬于眼前,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竟是一笔完成——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似一种情感的流淌。书法家将对“家”的理解凝于毫端,墨色虽化为电子影像,神韵却不减分毫。想起《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所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此刻我凝望的不仅是一个字,更是千年来汉字承载的归属与温情。这个“家”字,成了此行最动人的注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平台界面简洁明净,白底衬托出那抹翠绿书法,如竹影摇窗,清雅入心。头像旁“8.7万”的数字静静诉说着大众的共鸣,底部点赞、评论、分享的图标仿佛在等待更多人加入这场关于“家”的对话。右下角“有礼”二字轻巧点出温情互动的可能——原来一次点击,也能成为文化传递的起点。我未曾亲见书写现场,却透过这一屏光影,感受到笔锋转折间的呼吸与温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行无伴,独行反得自在。十月初的风拂过衣角,城市的脉搏在一页页屏幕中跳动。科技让艺术不再遥不可及,一个字,便足以牵动万千思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