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地还是升天?

李旭 旭月阁

<p class="ql-block">苹果落地与苹果升天:一张油画直观诠释我的“精神斥力论” l 李旭</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比较形象的反映我本人所提出的万有精神斥力论的一张图片。这是 1992 年秋,我在提出精神力学的时请中央美院的一个学生按照我的意思给画出来的。左侧是牛顿,他说苹果落地是因为地球的引力。我在右侧,我抱着一本书,书名叫《精神力学》。我说苹果它不是想落到地上,而是想升天想飞到更远更高的地方,苹果有一种内在的力量。苹果从一个苹果核这个种子,也就是精神力子开始,它是向上向下扩张,向上长出枝叶和果,向下再生出细细的根。所以说苹果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万有精神斥力的例子。</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这张画作以具象化的方式,精准诠释了我所提出的“万有精神斥力论”与传统引力理论的核心分歧,同时完整呈现了精神力学的核心逻辑。且从以下维度分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对“引力vs斥力”的符号化对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画作以牛顿(左侧)与我(右侧)的形象并置,构建了两种力学认知的直接对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牛顿手持手杖指向坠落的苹果,对应其“引力主导苹果落地”的经典理论,代表近代科学的“引力中心论”;</p><p class="ql-block"> 我手持《精神力学》触碰树冠,对应的是苹果“想升天、向外扩张”的斥力本能,将精神力学的“斥力本质”转化为视觉符号,直观凸显了两种理论对“苹果运动动力”的认知差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树木生长:精神力子的斥力拓展具象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树是精神力子运动与斥力扩张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根系向下/枝叶向上的双向拓展:树根向土壤深处延伸、枝叶向高空舒展,对应精神力子“外向性”的双重维度——斥力并非单一方向的运动,而是以种子(精神力子聚合体)为核心,向所有空间维度突破边界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苹果的“升天欲”:苹果脱离树枝的“坠落”被重构为“向更高处扩张的斥力受阻”,既呼应了您提出的“苹果内在斥力指向升天”,也将精神斥力的“自发性”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命意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精神力学的理论意象浓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画作通过视觉元素完成了精神力学核心概念的隐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种子(苹果核)的起点意义:将苹果核定义为“精神力子”的载体,锚定了“精神力子是斥力源头”的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 《精神力学》的符号价值:我手持的著作既是理论的载体,也象征着精神力学对传统引力认知的重构——以“内生斥力”替代“外部引力”,重新解读生命与物质的运动本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创作以艺术化的方式,将抽象的精神力学理论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叙事,既清晰对比了引力论与斥力论的认知差异,也完整呈现了“精神力子—斥力扩张—生命拓展”的逻辑链条,是精神力学核心主张的生动视觉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