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那里,家也就在那里

小秋

<p class="ql-block">老屋的火,是在一个寻常的深夜烧起来的。</p><p class="ql-block">凌晨三点手机骤然响起,一看是母亲的电话,顿感不妙心怦怦直跳,接通电话那端母亲嘶声力竭的痛哭,询问了十多遍发生了什么?不见作答,心慌意乱脑补种种事端 。</p><p class="ql-block">最后母亲才说是家里失火,跟父亲侥幸逃离火海,什么东西都没抢出来,急忙安慰人没事就好,一夜未眠,搭乘最早的航班火速赶回去。</p><p class="ql-block">看到的已不是记忆里炊烟袅袅的石墙黑瓦,而是一地焦黑的、湿漉漉的瓦砾断壁残垣,忽明忽暗的清烟徐徐升腾。</p><p class="ql-block">母亲在一旁无声地抹泪,父亲的背,仿佛一夜间被那场火压得更弯、更驼了。两位老人神情疲惫,满是惊恐,满是无助。</p><p class="ql-block">安居之所,成了最迫在眉睫的奢望。 父母一生的积蓄,连同他们关于这个家的全部念想,都化为了灰烬。</p><p class="ql-block">庆幸的是在离老房几十米远的地方,搭建的一个木棚完好幸存下来,里面堆放一些杂物,砌了个土灶台用来煮猪食,木棚成了父母暂时得安居之所。</p><p class="ql-block">条件简陋安全堪忧,住了些时日,请施工队搭建了铁皮房,夏热冬冷,雨天铁皮声响震耳欲聋,这一住就是两年。</p><p class="ql-block">老房是典型的旧式江南四合院民居,趁此机会改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版工程,村里牵头统一规划建设。</p><p class="ql-block">也在盘算省吃俭用存钱回去盖房,这点微薄的薪水刨去房贷日常开销所剩无几,还时常入不敷出,不是没有储蓄意识,是根本无钱可存。</p><p class="ql-block">两个孩子一直带在身边,最苦最难也不愿孩子做留守儿童,童年也就那么短短几年,撑一撑熬一熬,几年也就过来了,带给孩子的却是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欢乐。</p><p class="ql-block">都说幸福的童年,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童年。</p><p class="ql-block">所以,宁愿苦自己,也不想孩子受委屈,把他们带在身边,见证陪伴分享每一个成长时刻,但也时常在懊恼没有给予他们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是跟着我们一起挨苦受穷。</p><p class="ql-block">也时常在想:若是一个孩子的出生,是来继承贫穷、懦弱、无助,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想想自己也是十恶不赦,一穷二白还儿女双全,苦了孩子也苦了自己。转念一想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自己又再重温一次童年,所有的一切都值得。</p><p class="ql-block">经过两年的磋商规划,各方意见的权衡博弈,终于传来喜讯,老房开始平整地基,浇筑地梁。</p><p class="ql-block">听闻消息又喜又忧,喜的是父母可以告别铁皮屋夏热冬冷的难熬日子,忧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口袋空空去哪筹钱来盖房?</p><p class="ql-block">第一时间想到是去银行申请贷款,刚好以前开通信用卡的客服经理经常在朋友圈发各种贷款讯息,就询问了一下,说是有公积金个税就能申请贷款,无需担保质押,把所需资料一一上传发过去。</p><p class="ql-block">又详细询问了放款银行、利率,还款期限,以及佣金,答复都是在合理可承受范围之内,约定隔天去面签,面签通过下午就可以放款,贷款如此简单快捷,内心还是有点隐隐不安。</p><p class="ql-block">再三询问反复确认,收到答复放一百个心,正规银行放款,还暗自庆幸真是及时雨,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忐忑不安的去了约定地点,但并没有见到指定银行,满腹狐疑感觉事有蹊跷,在大厦的写字楼间会面,询问是否是中介机构?说是银行的办事点。</p><p class="ql-block">内心又多了几丝警觉,但一想到又急需用钱,边谈边看到底是啥情况,东拉西扯谈了将近半个多小时,换一个经理说是带我下去银行面签,奇怪的是错过几家银行,反而进了一家餐厅。</p><p class="ql-block">找了空位入座,让我掏手机扫码,这操作不符合常规呀?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扫了码?接下来拿过手机说由他来操作,死盯着手机屏幕看他如何操作,一顿操作说可以刷脸啦,及时叫停反复确认?这做的是网贷平台吧?网贷是不要的。</p><p class="ql-block">对方还在矢口否认说不是网贷,一再追问下才松口是半网贷,再三强调他们平台是正规持牌合法的。慌不择路再三道歉说不贷了没有偿付能力。</p><p class="ql-block">反反复复的洗脑他们利率如何如何低,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虽说是及需用钱,但也不是什么钱都敢要。虚惊一场,狼狈而回。诚心建议急需用钱需贷款的朋友,通过国资银行申请贷款更稳妥更踏实。</p><p class="ql-block">最近,压力山大,常常失眠夜不能寐,一边积极准备论文,查阅资料,一边想方设法的筹钱,一边坚持日更。</p><p class="ql-block">在网上申请各大国资银行的贷款,都是不符合申请条件无法贷款,病急乱投医,铤而走险去网贷平台看看,被系统提示频繁光顾会影响信用,放款方式是各种奇葩不敢要。</p><p class="ql-block">思来想去还是信用卡取现一部分,买材料能用信用卡支付的就都用信用卡支付,以后还贷就需拆东墙补西墙。想想都怕,这样的生活不堪重负,暗无天日。</p><p class="ql-block">为了能最大限度不影响现在的生活,为了以后还贷能轻松点,跟父母讲明难处,商议能否先建一层住先?等经济稍微宽裕些再往上建二三层。</p><p class="ql-block">而村里的统筹是建设村居典范,打造乡里标杆,款式外立面全体统一,要求一步到位。</p><p class="ql-block">无视村民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腰包鼓鼓,能轻松随意的拿出三五十万现金,还是有好多家庭要四处借钱。</p><p class="ql-block">为了面子工程打肿脸充胖子,里子一堆破棉烂絮。一贯践行有多大能耐就办多大的事,生活是自己的。</p><p class="ql-block">父母也是左右为难,觉得没钱建房是件羞耻丢脸的事,在村里抬不起头,会被村人笑话鄙夷看不起,也是迫切愿望能一步到位。</p><p class="ql-block">也在自怨自艾没本事,没有赚钱的能力,没有活成父母的骄傲,连个最基本的安居之所都给不了。钱真能解决大部分的困扰。</p><p class="ql-block">不论怎样,房子还是终须要建,让父母长期蜗居铁皮房于心不安,愧为人子,最苦最难举债也要建起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无法推卸的责任,是父母晚年能否安稳的依靠。</p><p class="ql-block">建房的日子,每一步都踩在钞票上。砖瓦、水泥、钢筋,每一样都明码标价,为钱发愁,常常在深夜醒来,盘算着下一笔款项的来路。</p><p class="ql-block">那种无形的压力,像一条缠身的巨蟒,一点点收紧,让人窒息。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在我听来,都像是倒计时的钟摆,催促着我,也消耗着我。</p><p class="ql-block">父亲变得沉默,总在工地旁一蹲就是半天,浑浊的眼睛望着日渐垒起的砖墙,眼神复杂。</p><p class="ql-block">他是在心疼我一夜之间冒出的白发,还是在凭吊那座他一手建起、又顷刻消失的老屋?</p><p class="ql-block">母亲则用她自己的方式分担着,她的厨房挪到了临时搭的棚子里,饭菜的热气,是这片废墟上唯一鲜活的温暖,她眼里的担忧,是另一座无形的山。</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我背负的,不仅仅是建房的债务,更是一个家的重生。这房子,一砖一瓦,将是父母余生里,能晒到太阳、能遮风挡雨的窝。我的压力,正是在兑换他们的安稳。</p><p class="ql-block">这债,是山,也是路。 它压弯我的腰,却也指明了我的方向——回家的方向。生活不堪重负,但爱,是唯一的承重墙。这间渐渐立起来的新房,它不只是砖石结构,它是我用中年的脊梁,为父母撑起的一片晚年晴空。纵然压力如山,但山在那里,家,也就在那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