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语言,正是那摇动的力量,推动的温柔,唤醒的媒介。为深入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近日,我校四年级语文组围绕“口语交际:安慰”这一课题,展开了一场深入且温暖的教研之旅。我们共同探寻,如何让稚嫩的心学会用语言传递温暖,让安慰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p> 寻语言之根,植关怀之木 <p class="ql-block">为何选择“安慰”?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内容的确定,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回溯。我们深知,语文的疆域,远不止于字词句篇的深耕,更在于照亮学生的语言世界,塑造他们温润的内在品格。我们希望通过这节课,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善意的种子,让他们懂得,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携带着光与热的能量,能够抚平褶皱,照亮阴霾。这正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最动人的统一。</p> 如切如磋,琢课堂之玉 <p class="ql-block">课题既定,全组教师即刻沉心静气,开启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课历程。</p><p class="ql-block">情境之琢,在于贴近童心。我们反复追问:何种情境最能触动孩子的心弦?让“安慰”源于生活,归于应用。</p><p class="ql-block">语言之琢,在于将心比心。我们精心搭建支架,引导孩子告别空洞的“别难过”,学会共情的“我懂你”,给出具体的“我帮你”。</p><p class="ql-block">细节之琢,在于身心共赴。我们揣摩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轻拍,因为真正的安慰,是言语与行动合奏的温暖乐章。</p> 春风拂面,见言语生花 <p class="ql-block">教研课在期待中拉开帷幕。罗老师一句“心情如何”的轻声叩问,瞬间为“安慰”的主题注入了真实的温度。孩子们随即步入“心灵驿站”,在面对同伴的烦恼时,从“我懂你”的共情,到“你能行”的鼓励,再到“你可以”的建议,童言稚语间尽显温暖。他们更在小组协作中妙语纷呈,借助量表互评,让安慰的话语既有温度,亦有准度。当课堂触及真实心事,安慰便透过温和的语调,暖心的动作化作春风拂过。言语,于此真正生根、开花。</p> 如沐清风,听慧语评章 <p class="ql-block">课韵余香,研讨伊始。老师们赞誉课堂营造了浓浓的表达氛围,让孩子们敢于开口、乐于表达;肯定了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实现了能力的阶梯式生长。同时,老师们也从完善评价标准,优化小组合作形式等方面中肯地提出了宝贵建议。思想的清泉在此刻交汇、奔涌。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堂好课的诞生,也明晰了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一次教研,一次修行。本次“口语交际:安慰”教研活动,它让我们再次坚信,语文的终极使命,是培养懂得爱、善于表达、能温暖自己与他人的鲜活生命。言为心声,愿我们四年级组继续携手,引导孩子们用最美的语言,去安慰,去鼓励,去点亮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