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芝桦笔记《静夜碎语》节选(经济篇3)

hhboy

<p class="ql-block">《相信和平与合作》</p><p class="ql-block">作者:冒芝桦</p><p class="ql-block"> 中美之间的经济,在资金链上具有相互交融交叉的部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用硬干苦干的精神、做法,凭基础劳动力的硬扛,在美元霸权的环境下,达到了无论是贸易还是资金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这种经济现象可谓是1989年近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美关系相对温和稳定的"压舱石"。在这三十多年间,美国诸多理念思潮涌入大陆中国,中国一直试图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机制接轨。这种转变与尝试,牵动了中国国内的诸多领域,司法、教育、文艺、影视、医疗、餐饮、贸易、节日文化等方面多多少少有了深度交流与借鉴。这种相似性的表现,是人类社会在进入"重资本"时代之后的历史要求。</p><p class="ql-block"> 经济领域,人类自伴随资本发展的工业化时代之后,生产力呈现几何级增长。高生产力与生产率之下,资本运作的融资领域显得尤为重要与具有活力。资本市场上更多的人为因素是进入"重资本"时代的特征表现,出现"泛资本化"。资本的属性开始变得诡异起来,资本不再本份,甚至开始并不甘心老实地为生产服务,谋求与"生产活动"无关的利益。无论中外,在"弄潮者"的眼中,资本本身就是生产力。笔者认为资本是生产力的标尺、凝聚式表现,并非生产力本身。资本只有在正确的运作、途径下,才能正常、优异地发挥出推动生产力的力量作用,无论观察点是个人、或是经济团体亦或整个社会,资本追求的都应是利润而非债务。倘若最终带来的是累积式的债务,其所谓的资本运作,该值得反思。中国民间有句名言"在世上混,总是要还的"。 </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怎样从发展中国家走出来,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代价。社会机制的普遍竞争性,被人们称之为"内卷"。从勤奋的程度到财富的积累、到智慧的凝结,人们被动"内卷"的危机感驱动着每个人,起到了传递与叠加效应。包括学生,准确地说从包括学生起,十四亿人"卷"起来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伟大力量。中国似乎正在试图撼动美国的美元霸权地位,其实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金融、贸易霸权地位从本质上讲需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乃至军力等综合力量平衡角力所决定的。当然军事实力在这方面是隐形又十分重要并具决定因素的一面。贸易霸权不同于金融霸权又是金融霸权的体现,贸易力量背后须以经济体量为基础。贸易战的目的就是谋求原有贸易关系的打破,以求得更利于己方的新贸易关系。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更稳健的贸易关系?这自然会是一个动态、漫长的演变过程,其过程中的某一个点的状态大概率都是暂时、脆弱的。</p><p class="ql-block"> 在政治冲突中,经济制裁是一种常用的警告、惩罚手段,也是非战争状态下的核心手段。二战结束,经过战争洗礼,世界政治版图实现了重塑。2011年起以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突破4万亿美元,上海、深圳、宁波等港口的吞吐量居全球前列。美国或其盟友若对中国实施全面制裁,全球供应链必将遭受重创。半导体、稀土、机械设备、诸多制造业必定首当其冲。 制裁本身在当今的世界贸易关系中是一把双刃剑,美国的制造业依赖中国的程度甚高,一旦制裁中国,市场恐有混乱性反应,通货膨胀加剧会在市场上挤兑式出现。当然美元在世界范围具有霸权地位,它庞大的体量与"通货"式地位能消弥其国内经济动荡的程度。但贸易的对象是货物而不是货币,物品的数量、质量、层次都影响到市场上的供需关系,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高达7000亿美元,一旦双方完全经济脱钩,谁更稳得住?如何克服由此可能产生的经济萎缩、萧条。这是一道现实命题,问题的关键是自己稳住、对方也稳住了;或是某一方由此走向了衰败,这不是军事沙盘推演那样能完全准确预测的,其背后不可知因素更多。外交是政治处理国际事务的前矛,中美两国军事、外交的相互位置以及关系不是本文探讨的话题。可任何经济不可能孤立于政治之外而纯粹不受其左右或影响。中美之间经济关系的前景如何,在大势上要看中美利益观的协调,尤其是美方客观、公正、对等尊重地看待对待中方的核心利益与现实能力、影响力。美方主体思想意识、 认识观上的任何偏差,都只会由现实中的较量教训来得到被动的纠正。这种情况的存在对美方来说不是一件愉快或无损的事,但不得不面对。美方在维护各种霸权地位的努力上,一直在进行修补或维持,如果一定要硬说美方走在衰落的路上,那也是相对某种进步力量而言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认知就不同。外交的冲突、较劲是世界平等、自由声音的政治化要求。意织形态不是不起作用或可无视,种族意织或观点总是潜移默化、多多少少客观存在或影响着文明间的冲突。交互流动是客观的需要,不要乞望或奢望没有争执之声。</p><p class="ql-block"> 回到经济论题上,美方是一比较完整甚至完美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经济个体而言,追求高效的生产率是客观必然;整个社会而言维护保护资本、自由经济的利益,进而确定、完善各类市场规则也成为需要,在这个方面,美方整个社会具有向心的意识与动力是不可否认的。加之二战期间自身国内和平环境,世界各类精英分子汇聚美国,其科技、人文精神具备了当时天然的人才优势。套用中国的一句词汇,美国的世界级"人才高地"在那个历史时期天然形成。它有稳定的社会体制机制,其经济模式正因为它的优渥而出现壮大的过程。反过来看,在今天又具有了天然的"劣势",这是东方古老哲学中的"利弊观"。它的缺陷是没有经过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动荡、冲涮的洗礼,它无法感受和体验另一种经济模式的社会效应与社会力量。中国则不同,中国虽然起步晚、先天不足,中国的社会经济及其体制是经受过多次冲涮、重塑般洗礼的,在社会心理上具有更强的韧性,在经济模式的社会基础上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才高地"观点的提出,中国经济虽然在微观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宏观管理上也存在急需不断完善的必要;但中国经济坚韧地强势崛起,包含了一个时代大量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日夜奋斗与众多经济经营者曾有的苦涩无奈。无论在经济或政治方面,用中国官方语言来表达即是"经过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与经历,经济领域的大众认识何曾不是这样。这是本质上中方经济不同于美方经济的方面,也是中方经济独有的历史优势。客观上首先表现出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优势不仅仅会在经济领域起作用。用西方自由经济的视角,恰是应该反对或藐视或忽视的地方,也是聪明的西方经济学者无奈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单纯凭借资本的竞争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公平竞争",那是对资本的无条件崇拜,是滑向无约束力量环境的垄断之路。骄傲的资本会目空一切,无视经济领域以及涉及到政治环境的社会基础条件的存在。要深刻看到,正如资本家与工人的身份关系一样,他们是相互依存的。纵然以后全部采用机器人工人,资本与消费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了消费便无所谓资本。 </p> <p class="ql-block">  美国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巨无霸,以后如何发展,我不完全赞同"美国经济开始衰落"的看法。我认为它会继续沿着原有的轨迹向前滑行,若有危机,其背后最大的危机是什么?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而是自身金融资本逐利速度高于产业资本的固有矛盾。这不是美国独有的矛盾,也不是西方世界独有的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沿革以来历史长周期积累并自然呈献的矛盾。用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与做法能控制得好一些。当一般等价物不再仅仅用于产品流通环节时,换言之,只要货币具有了投资活动的社会环境,贷币就具有了资本的功能属性。当货币除了商易功能之外,一旦出现"借贷"关系,其资本的身份必然会悄悄不知不觉露出它的尾巴、探出它的身影。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社会工业化革命,人类生产力急剧提升,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超量货币向社会各个有形无形领域渗透膨胀。马克思指出:大量农民被迫失去土地、离开土地,涌入城市,为城市资本主义的完全成型奠定了劳动力社会基础,于是工人阶级就此诞生。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城市均是消费型城市,是贸易活动型而非生产型,各类手工业生产活动绝大部分均在乡镇,后来才缓慢发展成前店后作坊的模式。农业型大国货币资本化、资本金融化程度自然会慢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当资本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时,资本的金融化随之呼之欲出,为金融寡头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尤其金融资本是建筑在产业资本之上的,否则金融资本就是空中楼阁。经过社会各方力量的较量、磨合,金融形成自身独特领域并走在日臻完善的路上。正如人类经济活动认识到"提倡竞争、反对垄断"一样,人们对金融业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探索。没有一个认识、一个事物、一种模式会是永久尘封不变的,如果有,只能是二个字"进步"。只有"进步"才是永恒的标准认知。</p><p class="ql-block"> 货币、流动货币量、货币发行量、债券、债务额、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活跃度(贸易量),一组组概念及其所表现的数据,都是鲜活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系统连贯地去看待它们、研究它们。金融界自然会很关注很清楚社会债券、 货币量、债务额、债权人、债务人身份,问题是站在什么角度看、什么地位看?怎样看?可以粗略看出,货币资本化、资本金融化、 金融资本化是社会活动的必然,也是社会经济活动向上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债务行为在其中起到了微妙的作用。同时,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活动会不会被游戏化,金融债务会不会象一条毒蛇反噬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能力?货币发行的超前适量能刺激社会消费和社会经济,货币发行越位了会不会冲垮币值稳定、冲垮货币的社会信任度与国际信任度。历史上是有事例的,政治风波会因经济风波而起,并相互叠加。美国式的高负债率不是一件乐观的事,据网络信息2024年美国GDP为29.18万亿美元,人均GDP为8.58万美元。2024年中国GDP仅为18.94万亿元。但2025年8月美国国债突破37万亿美元,截至2025年10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国国债</span>总额已突破38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p><p class="ql-block"> 这一增速远超预期,用中国老百姓的眼光看债务膨胀显得有点严峻。从美国全年GDP近30万亿美元的总量来看,目前美国国债是一座山,但还不是能足以压垮美国经济的山。更何况境外的持有量均以千亿美元为单位计算,如2025年3月中国持有7654亿美元(居第三位),英国持有7790亿美元(居第二位),日本为美国最大债权国。 绝大部分的债权及利息收益均在美国国内,只是经济金融结构性风险威胁到财政可持续性。国债的结构形式会不会将财富合法地向富人倾斜?一旦债务雪球滚到仅利息就要占到同期GDP50%甚至100%时,是不是债权人就可以瓜分这个国家的经济了。这个辉煌的帝国该何去何从?人类经济该走怎样的道路。这是全球每一位持朴素经济观的人都该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无节制的债务行为该会看到,债前资本进入债权状态是正常的资本扩张述求,成为债务状态的资本如何保证顺利逐利并实现债务的偿还这是问题关键。从经济秩序看债权人是正当无辜的。这会不会是一颗会爆的雷,成为人们如何正确看待、如何正确对待资本的历史性标志,它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无关,与经济形态的认识有关,与人类发展道路和前途有关。</p><p class="ql-block"> 有学者分析认为中美经济完全脱钩,美国GDP会缩水5%以上,全球市场会陷入动荡,全球GDP可能缩水3%。"世界共同体"的明确宣告,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值得为之努力和歌颂。"地球村"经济活动的一体化、牵联性、共融性,为中美两个大国的相向而行、世界的共荣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客观条件和伟大机遇。金融业如何发展,是资本助力什么、助力什么方向、如何推力经济发展的关键。若要一定讲竞争,那就是谁在这些问题上看得更准一些、 看得更远一些、胸怀更大一些,谁就能胜出。涉及金融领域的诸多细节研究,不是本篇小文所能囊括的。本文谨以试图引出一些思考,能引起人们的审视则足以欣慰了。这类思考应该是脱离区域性意识形态差异的共同经济课题。正如资本具有逐利天性一样,不应否认经济、科技在世界范围均具有很强的关联度,对世界负责任则是对自己负责。从目前中美贸易战动态看,双方竞争激烈,硝烟浓烈,在实操上又有点到为止的味道。相信经过长期复杂的较劲、较量之后,友谊、合作依然是大方向。中美双方的友谊、合作是世界的稳定器,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可能有第三方能在科技、军事、文化、经济诸方面超过他们中的任何一方。如果一定要用历史发展的循环观来看,唯有发生滑坡可能的只有美方。中方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社会结构具有天然的历史优势,它处于一个上升到领跑世界的新纪元。其实,排名并不重要,笔者认为中美两个大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最看好的前景是共荣发展。因为有这样的条件,也有这样的基础,相信最终会走到这条道路上来。尊重是关键,能否尊重人类发展规律,能否尊重科学技术,能否尊重实力,能否看到并尊重现实,能否看到并尊重人文传统,能否尊重对方的合理关切。</p><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中美两个大国已经实质性进入博弈阶段,在这个阶段整个过程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会持续多长时间?没有人会准确回答。中国人十分浪漫和乐观,称其为"史诗级的历史阶段"。贸易战成为这个博弈最热的看点与"温度计"。本文只是想从资本概念的角度初步窥视这段人类发展必然阶段的话题,这个"坎"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总得迈。 </p><p class="ql-block"> 应该看到资本在这样两个大国内有着相同的地位功效,也有着不同的位置与功效。谁优谁劣,谁该向谁学习?理论上是向人类一切先进生产力、先进管理经验学习;人文背景、经济策略智慧,本文容量无法系统论述完整,也仅是个引子。最好的答案还是留给历史这位先生来回答。至少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 是世界运用决定资本还是资本主宰决定世界?</p><p class="ql-block"> 经济、政治、军事三位一体,这三个领域具有天然的联动与决定关系,科技则是这三者背后的硬实工具。从现实看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具全球影响与牵动性最重要的关系,从长久看中美关系应该是历史性的友好关系,友好关系的核心基点在于美方尊重并实际行动支持中方在台湾省的主权统一。或许会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过程,或许是渐进融合的演变。中美有和平的基础,更有斗争的历史,当今和平是基调,斗争是无法回避的历程。资本不一定追求和平,唯有追求利润财富,在遇到强大对手时就不得不接受和平。在和平中,中美双方能够谋求到更好的发展与新的平衡。这场史诗级演变不会仅仅涉及到经济,相信人类智慧会让世界秩序进入一个更利全球发展的阶段。中国军力的崛起,尤其海军远洋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构成中美军事力量新的平衡点。全方位军力平衡是经济对抗匡定于经济领域的重要保证。东方文化历来具有谦让、隐忍的品格,更具有平衡思维。伟人曾说过"没有人民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建立更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新秩序新格局而努力,是无法动摇的。 </p><p class="ql-block">二0二五年十一月九日</p> <p class="ql-block">冒芝桦,男,诗人,祖籍江苏如皋,冒氏第二十一世孙。</p><p class="ql-block">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诗词协会、全国佛学研讨会、南通诗词协会、冒辟疆研究会、世界汉学会、嘉善了凡文化交流中心等传统文化研讨机构成员,有关文学期刋理事、特约创作员。“冒著红学”理论独立研究者。</p><p class="ql-block">一位以文字为笔、以音符为墨、以摄影绘画为色盘、以佛法为圭臬的学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