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土木堡英宗被俘虏 代宗继位兄弟反目

张无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天素贞小青正在院中制作玫瑰茯苓糕,突然听到李婶在门外喊道:“素贞小青快开门!”姐妹二人忙放下手中活计给李婶开了门,只见李婶神神秘秘地走进屋,随手关上了门,然后悄声说道:“你们知道吗?我家隔壁王老头的独子健儿中邪了,非说前几日做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和尚,那和尚夸他颇有慧根,说他出家必成高僧。健儿醒后便一直吵着要出家当和尚,这可把王家老两口愁坏了,整日唉声叹气、以泪洗面的啊!” 素贞疑惑道:“还有这等事?难道和尚在梦里也能渡化人吗?”小青也是不解。三人正说话间,听到门外一阵喧哗,素贞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老王两口子正追着痴痴呆呆的儿子满街跑呢!王大婶年事已高,跑了几步便气喘吁吁跑不动了,瘫倒在地嚎啕大哭。王大伯追上儿子狠狠扇了他几个耳光,谁料他儿子竟抬手就要打他爹,小青眼疾手快跑上前制止了健儿的混账行为,素贞也跑过去点了健儿的穴位,接着刚才还戾气满身的健儿立刻像软面条一样倒在了地上。素贞让老王夫妻不必担心,随后和众人一起把健儿抬回了家。王大婶哭着跪求素贞想想办法。素贞扶起王大婶,让小青端来一碗清水,然后掏出观音的柳叶在碗里搅了搅,让健儿喝下。一个时辰后健儿醒过来了,恢复如初,再也不提出家之事了。王家夫妻对素贞姐妹千恩万谢,说什么也要留二人在家里吃饭。吃完饭,姐妹二人拜别二老返回家里。回到家,小青好奇地问道:“姐姐,你到底给那小子喝了什么水啊?”素贞笑道:“望梦水啊!喝了这种水,人就像失去记忆一样,把梦里发生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小青道:“姐姐,我有一事不明。那健儿在梦中听老和尚说他有慧根很适合出家,有朝一日还有可能名满天下,若他真有当和尚的潜质,你让他喝了这忘梦水岂不是剥夺了他成为得道高僧的机会?”素贞闻言笑道:“小青,你现在想问题越来越全面了!值得夸奖!但你反过来想一想,那和尚说他有慧根是真的吗?有慧根的人温顺善良,对父母非常恭顺孝敬,而那健儿身上戾气很重,他想出家可以,但他不是选择坐下来和父母好好商议此事而是日夜折腾年迈的双亲父母,甚至还要当街殴打老父亲,他这种人像是有慧根的人吗?自古以来佛只渡有缘人,这个有缘人指的就是慧根深厚之人,而健儿本性自私执拗,我敢断言他即使进入佛门也终难悟道!与其让他污了佛门圣地还不如让他在这俗世中好好历练一番!”小青点头道:“姐姐,我觉得是你在渡化他呢!他梦里的老和尚都是骗他的呀!”素贞笑道:“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听王大婶说他最近一直在看马致远写的一些神仙渡化凡人的书,我估计他是太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了,他梦里的白胡子老和尚其实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神仙的样子,和尚说什么他有慧根其实也是他自己在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什么适合出家、什么将来会成为名满天下的得道高僧不过是健儿自己做的白日梦罢了!”小青听完歪头问素贞道:“姐姐,你治好了健儿的白日梦,我也想尝试着渡化人可以吗?”素贞哈哈大笑道:“我的青儿啊,你以为渡化一个人那么容易吗?芸芸众生良莠不齐,连佛祖都嫌渡化起来麻烦,所以佛说只渡有缘人,你倒好,把渡化当成一件可以随意尝试的事了,真是服了你了!不过你要真是想试一下也未尝不可,如果你能把明朝的英宗朱祁镇渡化成功,那我敢说全天下就没有你小青渡化不了的人了!可愿一试?”小青拍手跳着说道:“真的吗?一切交给我吧!姐姐,咱们快走吧!”说完二人收拾一番便穿越到了明朝宣宗年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人一转眼就到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只见一个贵妃模样的人正在生产,丫鬟和接生婆们忙得团团转,门外的宣宗更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约摸两个时辰后,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天际,宣宗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当婴儿被送至他怀中时,宣宗喜极而泣,要知道这是他的后妃为他生下的第一个儿子,胡皇后与他结婚多年未曾生育,孙贵妃是他的爱妃,刚入宫两年就能为他开枝散叶,他真是太高兴了!他下令对孙贵妃大加赏赐,还为这个孩子取名为朱祁镇,寓意镇国安民之意。只是宣宗不知道的是,这个儿子的生母其实不是孙贵妃而是一个被他偶然临行的小宫女,小宫女人微言轻不敢违逆贵妃,在孙贵妃的运作下,宫女被安置在她的密室中,然后孙贵妃假装怀孕,还不时请已被收买的太医为她诊治,就这样孙贵妃来了一招瞒天过海、狸猫偷太子的把戏,顺利“生下”皇子,接着为免除后患,她派人杀死了宫女和一帮知道内情之人,随后她又制造事端污蔑胡皇后,致使贤淑的胡皇后被打入冷宫,不久便撒手人寰。话说这朱祁镇名义上虽是孙贵妃的儿子,但毕竟不是至亲血脉,孙贵妃对这个儿子也不是很上心,最多赐给他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母爱就是不给一点,还大言不惭地美其名曰皇子不能太娇惯,要从小培养清冷孤傲的皇家气质。在这样缺乏母爱的环境中长大的朱祁镇,慢慢地把宦官当成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宦官王振看着他长大,对他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了如指掌,在年仅9岁的朱祁镇登基后,王振对他更是百般讨好,把年幼的皇帝哄得团团转。王振还善于察言观色,一面讨好皇帝,一面在内阁大臣面前装得恭顺谦卑,从上到下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后来朱祁镇越发宠信他,封他为司礼监太监,让他掌管奏章批答和各种宫廷事务的大权,位高权重的王振看时机成熟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后来随着宣宗驾崩时托孤的辅政大臣杨士奇、杨溥、杨荣和张太后的先后离世,王振变得更加肆无忌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明朝的北部边境也是危机四伏,瓦剌部落在首领也先的带领下逐渐崛起,他们表面上向明朝进贡,实则在扩张军备、厉兵秣马,短短几年间瓦剌已经控制了西域要道和辽东大部分地区。有不少大臣上书朝廷要密切关注和警惕瓦剌动向,但这些奏疏都被王振一一扣下,他认为大明无须害怕蛮夷之人,认为大臣们属实是大惊小怪。就这样英宗对瓦剌之事一无所知。正统十四年,也先派2000人的使团到明朝进贡马批,却谎报为3000人,王振为了给瓦剌人立威按照实际人数给了赏赐还减了马价,也先愤怒不已,于是不久他以“明朝失信拒婚”为由发起了进攻。驻扎在边境的明军百万雄师因为常年不修战备,被训练有素的瓦剌军一击即溃,不久大同城被围,英宗朱祁镇大惊失色,忙派驸马都尉井源迎战,但是也以失败收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万分危急之下,自作聪明的宦官王振跳了出来,他对英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劝他御驾亲征,当朱祁镇在朝堂之上说出这个大胆的想法的时侯立刻遭到了群臣们的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大军都在前线,后方兵力空虚,无兵可派;二是皇帝御驾亲征太过冒险。但23岁已被王振洗脑的的朱祁镇血气方刚,誓要继承父辈军功赫赫的传统,他不顾群臣劝阻,毅然踏上了出征之路。他带着东拼西凑、战斗力极其微弱的50万大军仓促出发,谁知一路上阴雨连绵,粮草也供应不上,再加上沿途看到数不清的明军尸体,将士们军心涣散,士气溃败,朱祁镇见状只得撤军。但这时王振竟向英宗提出绕道他老家蔚州的想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想衣锦还乡,炫耀自己如今的身份和地位,糊涂的英宗竟答应了他的无理要求。但当快到蔚州时,王振又因害怕大军踩坏庄稼被乡人咒骂,遂打消了衣锦还乡的念头,大军不得不原路折返继续撤退,但这已严重耽误了撤退的时间。8月13日,当明军到达土木堡时,因辎重未到被迫就地扎营,然而由于土木堡地势高没有水源,唯一的水源又被瓦剌军控制导致困在土木堡的明军两天两夜水米未进,此时也先突然提出要议和,英宗信以为真忙命人移营取水,当明军移动时阵型大乱,瓦剌军突然发起攻击,杀死大臣将士无数,还活捉了英宗朱祁镇。护卫大将军樊忠觉得这一切都是宦官王振误国所致,拿着铁锤结果了这个祸国殃民的恶贼,然后自刎向皇上谢罪。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京城,孙太后和于谦等大臣为了稳住局面,册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还让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于谦等人还极力剪除王振的党羽,加固了京城的防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夜,也先来到关押英宗的牢房,看着蓬头垢面的大明皇帝哈哈大笑道:“朱祁镇,没想到我也先竟俘虏了你,我应该是瓦剌部落第一位俘虏大明皇帝的首领,而你也将是大明第一位被瓦剌俘虏的窝囊皇帝,土木堡之变将是我的勋章却是你们大明永远抹不去的耻辱!哈哈哈!”朱祁镇站起身回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大明根本没把你们这小小的蛮夷部落放在眼里,他们定会派兵来救我的!你休得在朕面前口出狂言!真是大不敬!”也先对周围的看守使了个眼色走进朱祁镇道:“好好好,那你就先在这里呆着吧!我的族人会好好招待你的!”就这样朱祁镇在瓦剌被关了一年时间,这期间他睡过板车、茅草堆甚至是猪圈,后来因为一位叫巴彦木贴儿的瓦剌贵族欣赏他的文笔和气度总派人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他才过得舒服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先自从俘虏了英宗后对大明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无理要求,还肆无忌惮地在大明边境进行骚扰,为了遏制瓦剌的嚣张气焰,更为了打破瓦剌继续拿被俘的英宗要挟大明的幻想,孙太后和大臣们商议拥立正值壮年的朱祁钰为新君,也就是后来的代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说朱祁镇自从被瓦剌俘虏后,日夜盼望大明军队来救他,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就像是被大明遗忘的人一样,大明那边毫无动静。一天他正在屋里练字,也先苦着脸进来道:“朱祁镇,你别做梦了,我的探子来报,明朝已有新君了!”朱祁镇的手猛地一抖继而含泪笑道:“也好也好,必是我儿子朱见深继位了,这样我回大明就指日可待了!”也先斜着眼看着他冷笑道:“别做梦了,新君是你的弟弟朱祁钰!”朱祁镇沉默片刻道:“我和祁钰感情甚笃,即使他为新君,也决不会弃我不顾!”也先闻言大笑道:“朱祁镇,你太天真了!朱祁钰可和你不一样啊!和你在瓦剌相处这么长的时间,我觉得你虽无才但颇有君子之风,可你弟弟朱祁钰是个狠角色啊,我听说他非常迷恋皇权,杀伐决断果敢异常,这样的人会惦记着救你回去吗?你自己说说,他救你回去干嘛,心甘情愿地将屁股还没捂热的皇位还给你吗?你真是太不了解人性了!唉!我也是倒霉,本想拿你继续要挟明朝给我钱财和城池,这下全完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朱祁镇闻言瘫坐在地,但他仍对朱祁钰抱有幻想,他不相信曾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弟弟会为了皇位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瓦剌部落的将领们看到大明新君已经继位,认为关在牢里的英宗已无利用价值,有人建议杀了英宗,有人建议把他还给大明做个顺水人情,也先考虑再三决定以送回英宗为名向大明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这天也先命人把英宗安置在一间房中,派人给他梳洗打扮,准备明日拿他当敲门砖突袭大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也先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带着英宗向大明边境进发了。一天后瓦剌兵临城下,也先远远地看到于谦和大明将士们在城楼上严阵以待,他们个个面容威严,一副无所畏惧的架势。也先骑着一匹白马走到城下,抬头对于谦道:“于将军别误会,我等今日来是将英宗完璧归赵的,绝无冒犯之意!”于谦闻言哈哈大笑道:“归还英宗用得了这么多人吗?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也先命人押出英宗,于谦等人见到英宗忙跪地叩头。也先见状哈哈大笑道:“朱祁镇,没想到你一个废人还挺好使啊!”接着他对于谦大喊道:“英宗在此,还不快快开门迎接,更待何时?”于谦跪着对英宗道:“英宗请见谅,代宗命我等死守城门!我等不敢违抗!”英宗闻言不语。也先见状故意让人将绳子的一头绑住英宗双手,将另一头系在一匹马上,让一个瓦剌士兵骑着马拉着英宗在原地打转,将士们看到昔日大明的皇帝被如此羞辱都义愤填膺但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见英宗跑不动了就在地上被瓦剌士兵随意拖拽,不一会儿全身就变得血肉模糊,也先和将士们见到英宗的惨状,纷纷嘲笑大明无人。城楼上的于谦怒发冲冠,但他一想起代宗的口谕就不敢擅动,因为代宗的口谕对英宗只有四个字“格杀勿论”,这说明代宗明摆着是想借刀杀人啊,自己作为臣子又有什么办法呢?城外倒在血泊中的英宗距离大明城楼近在咫尺却像垃圾一样被大明军队丢弃在城外,比起身上的伤和所受的屈辱,大明军队的所作所为让他寒心不已。眼看英宗就要一命呜呼,素贞小青化身侠士救下了英宗并把他带回了城内。也先看手里没了筹码也不再兜圈子,率众朝着城楼方向杀来,于谦率军奋起抵抗,几日后终于打败了嚣张跋扈的瓦剌军,为大明出了一口恶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说素贞小青,她们救回英宗后把他暂时安置在一座破庙之中,小青买来中药和跌打损伤药膏给他医治,虚弱的英宗在昏迷了两天两夜后终于慢慢醒了过来,他看着眼前素不相识的二位侠士就要支撑着身子跪地叩谢,素贞忙扶他躺好道:“你且好好休养,你大伤未愈,切不可乱动。请问你下一步作何打算?”英宗叹气苦笑道:“我哪儿还有什么打算?城门外的情形你们也看到了,于谦明摆着是要置我于死地啊!我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小青端来中药劝道:“朱祁镇,不如你从此隐居山林,不问政事、远离纷争,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如何?”朱祁镇闻言不甘心地摇头道:“即使我不能回宫,我也要住在皇宫附近,你别忘了我以前是皇帝啊,这次于谦想置我于死地的事我不能就这么算了,我非要面见朱祁钰问个明白才行!”小青苦笑着摇头道:“朱祁镇,你是真糊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哪里是于谦想置你于死地,分明是新君朱祁钰不想让你活啊!你仔细想想,朱祁钰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会甘心拱手相让吗?你这次回归有可能夺走他最在乎的东西,他会让你活吗?”朱祁镇闻言摇头道:“此言差矣!我兄弟二人感情甚笃,定是那孙太后和于谦等人在我被俘期间不肯出兵救我的,朱祁钰继位不过是为了让瓦剌死心的权宜之计!他定是情非得已!”素贞小青闻言一边叹气一边摇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天后,于谦奉代宗之命把朱祁镇接进了皇宫,代总设宴以礼相待。宴毕,朱祁钰让所有人退下,独留兄长朱祁镇在书房。兄弟二人深情地诉说了离别之情,朱祁钰沉思片刻后问朱祁镇下一步作何打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朱祁镇闻言起身问道:“弟弟,能否先回答我三个问题?”朱祁钰点头答应。朱祁镇踱步问道:“第一,我被俘期间为何大明不出兵救我?第二,孙太后和于谦他们为何不扶我儿子朱见深继位反拥立你为新君?第三,前几日在大明城楼外,我被瓦剌军百般羞辱折磨,于谦和将士们为何按兵不动?于谦说是奉命行事,我想知道是否是奉了你的命啊?”朱祁钰闻言不慌不忙道:“兄长,我真是有苦衷的啊!你被俘期间我大明国力、军备空虚,无力出兵救你啊!至于为何孙太后和众臣未扶你儿朱见深继位,那是因为他年纪尚小不能主事啊!当时瓦剌军虎视眈眈,整日拿你作筹码要挟大明朝廷,孙太后和大臣们觉得长此以往必助长也先的嚣张气焰,这才扶正值壮年的我继位的!还有前几日城楼外的事,也请你体谅弟弟的苦衷,我得到军中密报,说也先这次是想借把你送回大明之际暗度陈仓,杀我们个措手不及的!我万不得已才命裕谦等人严防死守。兄长,万望见谅!不过如今你安全回来了,我前几日已经请求太后及大臣们准许我退位还政于你!不知兄长意下如何?”朱祁镇闻言受宠若惊道:“弟弟,我就知道你是个真君子,你放心,我复位后决不会亏待你的!”朱祁钰闻言突然冷笑道:“朱祁镇,你只是白日做梦啊!你做皇帝时重用宦官、祸国殃民不说,还不听大臣们的劝阻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土木堡之变你已经被钉在了大明的耻辱柱上,你还有何脸面再复位?实话告诉你吧!孙太后和大臣们都不同意你复位,前几日我本想借也先之手杀了你这个窝囊废,谁料半路杀出俩侠士打乱了我的计划,真是气煞我也,如今你还敢跑来和我抢皇位?你真是异想天开啊!”朱祁镇听完朱祁钰的话登时愣在原地,半晌才缓缓问道:“说吧,你想如何处置我?”朱祁钰看着颓废的兄长哈哈大笑道:“我就喜欢看你像一条狗一样等待我裁决你的生死,我本来是想赐你一杯毒酒或一条白绫的,但我现在改主意了,我觉得这些死法不足以羞辱你,我突然觉得派你去守皇陵挺不错的,我要让大明的列祖列宗看看,先王宣宗钦定的皇帝竟做了瓦剌的俘虏,我也要让先王知道他当年没立我为帝是犯了多大的错误。我还要让大明所有的人看你的笑话,让列祖列宗日夜诅咒你这个不肖子孙!对了,还有你的宝贝儿子朱见深,他现在已经不是太子了,前几天我刚废了他,现在我儿子朱见济是太子,以后你见着他也得礼让三分,否则将来他一旦继位可没你好果子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心灰意冷的朱祁镇被代宗发配去守皇陵,他的饮食非常粗糙,有时连饭也吃不上,连一般的丫鬟太监都敢打骂他,他活得犹如一条丧家之犬,毫无尊严。这晚,朱祁镇正在干活,素贞小青飘然而至,小青上前劝道:“我当初就劝你不要再贪恋皇权,你非说朱祁钰老实厚道是个君子,现在一切尘埃落定,你对皇权还有幻想吗?不如我们带你离开此地隐居起来如何?”素贞也劝道:“你与其在这里活得毫无尊严,不如放下一切执念,回归山林做个洒脱的闲云野鹤吧!若你愿意,我们现在就带你离开这是非之地!”没想到朱祁镇坚定地回绝道:“二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打算在这皇陵隐忍着苟活下去,我实在是不甘心啊!那朱祁钰体弱多病,他活不过我的!等他死后,我就联络旧部夺位,一旦成功,我就废了他儿子的太子之位,立我儿子为太子,这样天下就还是我的!”看着执迷不悟的朱祁镇,小青摇头叹道:“好一个“隐忍着苟活下去”,原来还是放不下皇权富贵啊!姐姐,此人与佛无缘,不值得我们再费心费力渡化了,我们走吧!”看着失望离去的小青,素贞对朱祁镇道了一声珍重便随小青离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转眼朱祁镇被幽禁在皇陵已经七年了,在这期间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死了,不久后代宗朱祁钰也驾崩了,皇权又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这时在石亨、杨善和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下,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之后他杀了代宗余党,还对曾经对大明居功至伟的于谦举起了屠刀,对扶自己复位的众人论功行赏。在英宗的宠幸下,石亨和曹吉祥等人又走上了王振的老路,甚至开始密谋造反篡位,英宗这次当机立断,处决了这些意图不轨之人。晚年的英宗在弥留之际,他竟下发了两道旨意,一道是赦免建文帝的旁支、恢复宣宗时被诬陷的胡皇后之名的旨意,另一道是废除延续了千年的后妃殉葬制度的旨意。这两道圣旨使人们对这位两次登基、被俘一年、被幽禁七年的皇帝风评大变,人们说起他的时候不再只提他宠幸奸佞误国的事和土木堡之耻,也会说他心地仁慈,胸怀宽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青素贞回到现实,素贞笑着打趣小青道:“还想渡化人吗?这次试验感觉如何?”小青躺在躺椅上无精打采道:“姐姐,我没什么金刚钻儿,再也不揽渡人的瓷器活儿了!我想明白了,人啊,此生只有自己能渡化自己,一个人若是执迷不悟,佛祖来了也只能是束手无策!”素贞拍着小青的头笑道:“小青,别那么悲观嘛!至少你懂得了人只能自渡的道理啊!开心点,今晚姐姐给你做你最爱吃的东坡肉如何?”小青闻言开心地笑了,一个鲤鱼打挺儿从躺椅上坐起来,拿着篮子跑到街上买肉去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