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筑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249638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片:网络 致谢</p> <p class="ql-block"> 眼下,正是刨鬼子姜的时候。鬼子姜,算不上庄稼,一般舍不得种在肥沃的大田里,而是种在沟边、渠沿、地头上。好年景,它长得都郁郁葱葱,一大片一大片的,有时不刨净了,留成第二年的种子姜,继续繁衍生长。若不被人挖拾,年复一年的蔓延,就会越长越多,长的片越来越大,收获的也就越多。尤其是在沙性土壤里长出来的鬼子姜,个大、光滑、清脆,深受人们喜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鬼子姜,又称洋姜、菊芋,外形似姜但无姜的辛辣味,口感清脆,是腌制老咸菜的良好食材。它不仅口感好,还具有清热凉血、促进消化的功效,其花似小向日葵花,可用于泡茶,有抗菌、消炎、调节血糖的作用。因花独特,在地里很好找到它。待花期过后,秆上叶子开始掉落时,就可以刨了。刨时,先刨秧子周围的土,用掘钩向深处刨约40cm,刨出一圈来,逐步向中心根部接近,就会不断发现大小不一的鬼子姜,边捡拾边刨,刨下整棵秧子,再刨下一棵,不一会儿就刨满满一大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刨下来的鬼子姜,清洗干净后,整块放进小瓮里,加水没过,放上大量盐,确保一定咸度。也可在瓮里放上一些绿萝卜、白菜帮等食材,一并腌制。瓮放到南墙根底下阴凉处,盖上盖帘,压上块砖。大约个数月时间,鬼子姜就有了咸味。这时,可捞上几整块来,切成片放盘里,倒上点酱油、醋,点上几滴香油,拌均匀,轻轻咬上一口,清脆爽口,略带一丝丝绵甜,淡淡的、清清的、香香的。吃生鬼子姜,只是解解小馋,更多是焖熟了做成老咸菜,从春天吃到秋后,甚至更长时间,成为餐桌上的常客。</p> <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春天,经过4个月的腌制,鬼子姜已腌透,便在房顶上或院落里晾晒,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当鬼子姜蔫到一定程度,含的水分不宜多也不宜少时便可,太多则不筋道,太少则发干。把晾晒好的鬼子姜清洗干净后,放到大铁锅的清水里,水面没过鬼子姜,添柴烧火。水烧开后,用勺子撇去水中浮沫,加入花椒、大料、茴香籽等香料包,用小火慢烧,焖至熟透。焖制时间要根据情况来,看锅里的鬼子姜量和水量,在确保不干锅的情况下,焖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好,有时需要焖制三小时以上。当晚不揭锅,焖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揭。锅一揭,整个村庄里弥漫着浓浓的咸菜味,咸咸的、黏黏的,还略带着一点甜味。这味道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因为它是饮食的必须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焖熟的鬼子姜,又称老咸菜,黑褐色,闪着光泽,肉厚筋道,味道鲜美。特别是刚焖熟的时候,特别鲜,带着丝丝甜味,与玉米面饼子搭配着吃,绝对是天下美味。焖好的老咸菜,家家都放在一个大坛子里,放一层咸菜就撒一些盐粒,以咸防腐。当家里没菜时,这些咸菜就是“主力”,有时整块地拿着吃,有时切成小块拌葱花当菜吃,有时切成沫拌面条吃,成为家庭饮食的重要补充,也为日常增添了风味。这些咸菜,陪着我们度过了艰难的日子,蕴藏着生活的韧性,蕴藏着日子的本真,让平淡的生活更简单、更纯粹。那些用咸菜腌出的岁月,是无数人咬牙坚持的缩影,也是平凡生活里最动人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如今,物质贫乏的日子早已过去,但用鬼子姜腌制的咸菜,却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成为乡愁的味觉符号,是味蕾对故土的眷恋,是记忆对时光的沉淀。现在的餐桌上,咸菜虽不再是主菜,仍可作为开胃小菜或调味品出现在餐桌上,40.7%的消费者在早餐食用。一口咸菜入口,慢品岁月咸香。餐桌常伴常放,回味美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