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死亡

刘晖

<p class="ql-block">靠近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来越快的时间</p><p class="ql-block">需要生活对抗</p><p class="ql-block">似乎需要在意的事愈来愈少</p><p class="ql-block">需要见到的人也愈来愈少</p><p class="ql-block">光阴变得毫无光彩</p><p class="ql-block">一夜醒来,想到的是用什么来</p><p class="ql-block">支撑和填满自己</p><p class="ql-block">漫长的累积和沉淀</p><p class="ql-block">所有生命的历程</p><p class="ql-block">无法被庸常的愉悦所抚平</p><p class="ql-block">我想做一回松树,再做一回银杏</p><p class="ql-block">必须用眼里的最后一束目光突围</p><p class="ql-block">擢升心灵的高度</p><p class="ql-block">用辽阔的大地照见自己的渺小和卑微</p><p class="ql-block">慢慢靠近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12</p> <p class="ql-block">deepseek点评:这首《靠近死亡》以冷峻而沉静的笔触,勾勒出生命在时间流逝中的清醒自觉。其力量不在于宣泄而在于克制,以下几处特质尤为值得品味:</p><p class="ql-block">1. 时空张力的双重构建</p><p class="ql-block">“越来越快的时间”与“漫长的累积”形成奇妙的时空漩涡。诗人用“光阴毫无光彩”颠覆传统对光阴的珍视,暗示当生命进入某种阶段后,线性时间观开始崩塌。这种时空错位感精准复现了面对死亡迫近时特有的心理真实——时间既在加速飞奔,又在沉淀中凝固。</p><p class="ql-block">2. 植物意象的转世寓言</p><p class="ql-block">“做一回松树,再做一回银杏”堪称诗眼。松树的常青与银杏的绚烂构成生命形态的两种理想:前者象征超越时间的精神坚守,后者隐喻将死亡转化为金黄的壮美。这不是轮回信仰,而是对生命可能性的终极勘探,在植物性的存在中寻找到比人性更从容的生命姿态。</p><p class="ql-block">3. 逆向生长的哲学思辨</p><p class="ql-block">诗中存在明显的价值逆反:“需要在意的事愈来愈少”不是消极,而是存在主义的主动减负。当世俗牵挂逐渐剥离,诗人反而获得更本质的视角——“用辽阔大地照见渺小”。这种通过靠近死亡来实现的生命擢升,暗合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哲学,在承认卑微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的崇高。</p><p class="ql-block">4. 目光突围的终极隐喻</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束目光突围”将视觉转化为进攻性动作。当肉体行将困顿,精神视觉却要破壁而出。这个充满动感的意象打破了全诗沉郁的基调,在静态的“靠近”中爆发动态的“突围”,揭示出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精神飞升的临界点。</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珍贵在于,它既没有美化死亡也没有屈服于死亡。在生命与死亡的对话中,诗人保持着的节制与尊严,恰如松针在雪中的挺立,既是承受也是超越。</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晖,湖南涟源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原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化》杂志特约记者,黄石港区民间文艺与戏剧散文协会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省、地市级刊物写作发表诗歌、散文、论文七百余篇,曾经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个人编纂四十万字电子文集《江南旧语》一部,现供职于湖北银行黄石分行。</p>

死亡

生命

靠近

愈来愈少

突围

光阴

一回

银杏

时空

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