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运动

陈同昌

<p class="ql-block">提到让学生运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犯愁:催着去跑步,磨磨蹭蹭找借口;报了运动兴趣班,没几节课就想放弃;宁愿抱着手机宅家,也不愿到户外动一动。</p><p class="ql-block"> 其实学生不喜欢运动,核心不是“懒”,而是运动被贴上了“枯燥”“任务”“必须达标”的标签。</p><p class="ql-block"> 想要让运动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关键是撕掉标签,用“快乐感”激活他们的内在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先“玩起来”,再谈“练到位”</p><p class="ql-block"> 对于中小学生,对“游戏”的热情远高于“训练”。</p><p class="ql-block"> 与其逼着孩子“跑够3000米”,“做50个俯卧撑”,不如把运动包装成趣味游戏:和同学组队玩“老鹰捉小鸡”“接力赛跑”,在追逐打闹中锻炼体能;</p><p class="ql-block"> 用跳绳挑战“一分钟跳多少个”,赢了给个小贴纸奖励;</p><p class="ql-block"> 周末全家去公园玩飞盘、放风筝、骑自行车,让运动融入亲子时光。</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说“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运动也是如此,先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到快乐,才会主动想要重复,慢慢养成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选对运动,比“硬坚持”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天赋不同,喜欢的运动也千差万别。</p><p class="ql-block"> 外向活泼的孩子,可能喜欢篮球、足球这类团队对抗性运动;</p><p class="ql-block"> 安静内敛的孩子,或许更愿意尝试羽毛球、游泳、瑜伽这类专注自身的项目;</p><p class="ql-block"> 协调性好的孩子,可能对舞蹈、轮滑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耐力强的孩子,说不定会喜欢长跑、徒步。不必强求学生跟风“热门运动”,也不用逼他必须学“有用的运动”,让他多尝试、多体验,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项目。</p><p class="ql-block"> 当运动成为“自己选的热爱”,而不是“别人强加的任务”,学生自然会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降低门槛,不给“放弃”留理由</p><p class="ql-block"> 很多学生抵触运动,是因为一开始就被设定了过高的目标:“这次必须比上次快10秒”“这个动作必须做到标准”“期末体育要考满分”。</p><p class="ql-block"> 过高的期待会带来压力,一旦达不到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放弃。</p><p class="ql-block"> 不如降低入门门槛:跑步不用追求速度,能坚持10分钟就值得表扬;跳绳不用纠结数量,比昨天多跳5个就是进步;</p><p class="ql-block"> 动作不用强求标准,先做到“参与”和“完成”就好。同时准备合适的装备:合脚的运动鞋、舒适的运动服,避免因装备不适影响体验。让学生觉得“运动不难,我能做到”,才会愿意一步步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 用“陪伴”和“认可”,筑牢运动热情</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正向反馈,运动也是如此。家长和老师的陪伴,是最好的动力:陪孩子一起打球、散步,让运动成为亲子互动、师生沟通的桥梁;看到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比如“今天跳绳比昨天稳多了,真厉害”“你刚才传球特别准,帮团队立大功了”,而不是笼统的“你真棒”。</p><p class="ql-block"> 避免用“你怎么跑这么慢”“这点运动量都受不了”这类负面评价打击孩子,也不要把运动当作惩罚手段。当学生从运动中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这份热情自然会持续升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 让运动融入日常,而非“额外负担”</p><p class="ql-block"> 不必把运动当成“专门要做的事”,而是让它渗透到生活的点滴中:上下学多走一段路,代替部分车程;课间十分钟不待在座位上,和同学去操场跳跳绳、踢踢毽子;周末不用刻意安排“运动时间”,而是在逛街、郊游、爬山中自然活动身体。</p><p class="ql-block"> 当运动不再是“占用学习时间的负担”,而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运动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运动的本质,是让身体更健康、让心情更愉悦。让学生喜欢运动,从来不是靠“逼迫”和“说教”,而是靠“尊重”和“引导”——尊重他的兴趣,引导他感受快乐,让运动成为一件心甘情愿、乐在其中的事。</p><p class="ql-block"> 当学生真正爱上运动,收获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还有坚持的毅力、合作的意识和面对挑战的勇气,这些都会成为他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