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

郑永培

<p class="ql-block">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字,是我早年临摹李商隐诗句时写下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眼底无尘万里明。”那时笔力尚浅,可那一撇一捺里,藏着我对书法最初的虔诚。红底白字,像雪落寒江,静得能听见墨香浮动。每每抬头看见它,总觉得不是我在写字,而是字在提醒我——心若通透,笔自从容。</p> <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翻出旧作,又提笔写下“锦瑟无端五十弦”。这句诗总让我想起学书的岁月:初时只知摹形,追求外在的流畅与力度,却不懂每一笔背后的情绪。如今再写,才明白那“无端”二字有多沉重——就像我们临帖千遍,终有一日要面对自己的空白宣纸,没有范本可依,没有碑帖可循,唯有心中一点执念,撑起笔锋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这幅字装在黑框里,右上角盖了朱印,左下也落了个小印,像是给一段话画上句读。年轻时觉得印章不过是装饰,后来才懂,那是书者的落款,是心迹的认证。就像每一次提笔,都不是为了炫耀技法,而是向自己确认:我还在这条路上,一笔一画,未曾停歇。</p> <p class="ql-block">有时站在灯下看这些字,会恍惚觉得它们活了过来。墨色浓淡间,浮现出某个清晨的阳光、某夜未干的砚台、某次写废了十几张纸后的长叹。书法从来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它是时间的刻痕,是情绪的沉淀,是一个人与自己对话的痕迹。而我,仍在学着如何让心手相应,如何在纷扰世间,写出那一笔清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