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清晨,阳光初洒,我们在早餐后于八点准时启程,奔赴那片魂牵梦绕的山水秘境——小七孔景区。此次我们选择从服务区西门进入,一路东行,缓缓穿行于这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灵秀之地。这已是我们第二次踏入小七孔的怀抱,却依旧如初见般心潮澎湃。景区因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七孔古桥而得名,青石垒砌的桥身藤蔓缠绕,古意盎然。这里集喀斯特地貌之奇、飞瀑流泉之秀、原始森林之幽、碧水深潭之净于一体,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亦是世界自然遗产的璀璨明珠。作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小七孔以其原始生态与山水交融的诗意画卷,成为贵州全景之旅中不可或缺的一章。</p> <p class="ql-block">卧龙潭,原名翁龙潭,是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所在。科学考证显示,它发育于黄龙灰岩之中,形成于地下河中游段在翁龙峰丛洼地的出水口,受地势与地下水排泄控制。河水初出地底,压力骤减,流速加快,水中二氧化碳迅速逸出,钙质随之沉淀,造就了独特的钙华跌水奇观。因出水口地势开阔平缓,地表水流侧向夷平,形成狭长湖面。如今人工筑坝蓄水,出水口已隐没水下,湖面延展约160米,平均宽70米,宛如一弯碧玉镶嵌山间。潭水静如明镜,随光线流转变幻色彩,由岸至心,依次呈现碧绿、淡蓝、明蓝、深蓝,层次分明,如梦似幻。潭畔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水声轰鸣处雾气升腾,四周山林倒影入水,虚实难辨,恍若仙境。山洪来时,波涛翻涌,似蛟龙腾跃;风平浪静时,又如沉睡的“小家碧玉”,清丽脱俗,静谧动人。</p> <p class="ql-block">翠谷瀑布隐于幽谷深处,如一条碧色绸带自崖顶垂落,水帘轻舞,飞珠溅玉。四周绿意盎然,藤蔓垂拂,溪流潺潺,仿佛大自然最温柔的低语。阳光透过林隙洒落水面,折射出点点金光,宛如碎玉浮波。此处少有人迹,唯闻鸟鸣与水声交织成曲,令人心神俱净。翠谷之名,恰如其分——绿得纯粹,静得深邃,是小七孔山水画卷中一抹沁人心脾的清凉笔触。</p> <p class="ql-block">水上森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与生命韧性的完美交融。它坐落于响水河喀斯特槽谷的河床之上,因“树在石中生,水在石上流”而闻名遐迩。全长约两千余米,涵盖丛林带、拉金湿地与苦竹沟等景致。这里的树木根植于岩石缝隙之间,终年经受激流冲刷,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行走其间,需踏石涉水,扶枝而行,步步皆趣。冬暖夏凉的浅浪轻抚脚踝,密林如屏,遮天蔽日,仿佛步入一处隐世瑶池。传说古时仙女常在此沐浴梳妆,故又得名“瑶池”。这般奇妙的水上生态系统,在全球喀斯特地貌中堪称孤例,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68级跌水瀑布绵延响水河谷,全长1.6公里,总落差达110米,最宽处约40米,气势恢宏。其成因源于高原晚期的地壳强烈抬升,河流急速下切350至500米,切割出层层叠叠的瀑布群。在这不足两公里的蜿蜒河道中,竟密集分布着68级形态各异的跌水与瀑布,或如白练垂空,或似银珠跳跃,或若轻纱拂石,错落有致,声震山谷。水流在石间跳跃奔腾,溅起层层水雾,阳光下常现彩虹横跨,恍若天境。如此密集而壮观的瀑布群,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堪称喀斯特地貌中的水之交响。</p> <p class="ql-block">七孔古桥静卧于碧水之上,是小七孔景区的灵魂所在。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以青石砌筑,七孔连拱,线条古朴流畅。岁月流转,藤蔓缠绕桥身,如丝如缕,为石桥披上一层苍翠的外衣。桥下流水清澈见底,倒影如画,行人缓步其上,仿佛穿越百年时光。这座桥不仅是交通之便,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它见证了山川的静美,也承载了无数旅人的脚步与回忆,是贵州山水人文交融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我们依依惜别小七孔的灵山秀水,驱车前往肇兴侗寨,开启另一段文化之旅。肇兴侗寨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寨子始建于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千年岁月流转,侗家人始终守护着自己的语言、习俗与生活方式。寨中四面环山,盆地中央两条小溪汇成河流穿寨而过,杉木吊脚楼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屋顶覆以青瓦,古朴而温润。五座鼓楼巍然耸立——仁、义、礼、智、信,以传统榫卯结构建造,未用一钉一铆,技艺精湛,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侗歌悠扬,多声部合唱如天籁之音,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2005年,肇兴侗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图景,是贵州全景游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夜幕降临,我们入住黎平县牵君大酒店,结束这充实而丰盈的一日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