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照壁上的家风后记

杨永新

<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我对大理白族照壁上的家风文化系列将告一段落,细算下来,共计写了二十六个姓氏,给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推开了一扇了解大理白族照壁上的家风文化的窗户,足亦。</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说是百家姓,其实姓氏足有上千个,这二十六个姓氏,只是一小部分,为什么像刘姓、王姓没有留下家风文化呢?还有在大理的历史长河中,影响最大的段氏也没有上榜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咨询了当地白族学者,他们的回答我不敢肯定是否真实,希望大家理解。在大理白族的姓氏人口中,杨、董、赵、段应该排在前面,刘、王、孙、张的人口并不太多。从历史上来看,刘姓开启了大汉民族的篇章,英雄人物众多,张姓也很多,但在大理地区生活的人并不多,一个不太显眼的家族,是不敢在自家照壁上炫耀的,即使现在,经济条件不好的白族人家,宁愿让照壁上一片空白,也不愿写上代表家族家风的文字。再说段姓,唐、宋大理国时期,段姓是皇室,段姓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家的行为标准,社会风气自然形成,家风也即国法,传承下来就行。</p><p class="ql-block"> 把家风题写在自家院子的照壁上,是大理白族文化的另类传承,目的是让自家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有学习的榜样,有前进的标杆,长大后要报效国家,为民服务,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风气,代代相传。再者就是向外人展示,我们家姓什么,如果你是当地人,是否同姓一看便知,遇到事情,三思而后行。如果你是外地人,想了解大理白族照壁文化,可以推门入户,与主人围炉漫谈。</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我曾在住建部门负责大理白族民居整治改造工作,对大理的照壁文化有所了解。前些天幸得一书,把大理地区流传下来的照壁文化分享给大家,不足之处,望各位看官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