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庙会情结

尚双军

<h3> 庙会,对于西北人来说,估计都不陌生,这种古老而热闹的集会,宛如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承载了多少代人对乡村岁月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庙会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地方说书、放电影;有的地方唱戏、闹秧歌;有的地方搞点文艺演出;同时还要放生(挑选膘肥体壮的黑毛猪杀的每家每户分着吃),现在,大一点的庙会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交流会、商品展销会、美食品尝会。像我们这样小村的庙会还有算卦、扶运、过关、求儿女这些民间传统项目,目的就是通过祈祷、庆祝和感恩的方式,祈福老天给众生带来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祈福老天护佑众生平平安安。<br> 我们村子不大,信奉的却是最大的神,叫玉皇大帝,庙叫全神庙,据村里的老年人说,我们村有72路神仙,各路神仙齐聚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是庙会。<br> 我们村坐落在陕北延安非常偏僻的一个小山村,距离乡上25里路程,镇上40里,地处安塞、子长和宝塔的交界处,有30户左右人家,近100口人左右,目前,只有2人坚守着这块曾养育过多少代人的土地。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才通的电,上初一时才通的车路,但班车是不后来的,坐班车还要在5公里外的榆树峁坐,一天就天刚亮那时候一趟,所以,想进个城那就得天黑时赶路,否则就赶不上车,大家都说我们村估计连导航都找不到的一个村,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感觉我们村还不小呀!关键那时候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平时放学后乱猪草、牛草,在广阔的田地里阔山二洼的跑,感觉不到一点的苦和累,玩的游戏也很丰富呀,娃娃们一起玩溜马马、搧元宝、打沙包、老鹰抓小鸡、滚铁环、挤暖暖、滑冰车、下老虎、绷羊蹄子、灌驴㞗、打老爷、跳绳、顶牛、打弹弓、打洋火枪......充满着无限的快乐,上学是一至三年级同在一个窑洞里上课,一共一个老师教所有课,按照三二一的顺序教,到了四年级后就要自己背着被褥到乡里去住校上学,每个礼拜回来一次,全靠步扛。<br> 记忆中,父辈们用无私、无语和无奈撑起了整个家,有时候连几十块的学费都拿不起,想法设法能挺到供孩子们学业完成、结婚成家,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父辈,无数的他们一代接一代任劳任怨地耕耘着这块贫瘠的黄土地,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为的是解决温饱问题,播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玉米、谷子、糜子、荞面、麦子、洋芋、黄豆、黑豆、豌豆、绿豆、红薯、榨油的麻子......等各种白菜、萝卜、豆角大众菜,到冬天时腌成酸菜用于过冬,那时候小米饭、酸菜熬洋芋基本是主要食物、大米白面,一般是过节令和来亲戚时才招待客人吃,把粮食大部分变卖成钱,购买生活必需品,那时候种的种类很多,但产量很少,交过公粮后,所剩不多,只能勉强渡日,所以小时候,除了盼过年就是盼望着过庙会,能够吃上放生肉,难怪流传一句民间谚语叫“陪着龙王爷吃贺雨生”,我现在才整明白。<br>尽管村子小,但每年的庙会还是坚持办,主要开支靠大家自愿募捐,遗憾的是我都快二十年了没有赶成我们村的庙会,但每年的募捐是到位的,这也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结,原来老人在老家住的时候,我在部队服役,退伍工作后,因种种原因每年都完美的错过庙会时间,后来把老人接到城里后,回老家的次数少之又少,村里的乡亲们,为了生活,也到处安家立业,有的打工、有的学了门手艺,都很自强,通过辛勤的付出,都在城里有了房,买了车,共享社会发展的红利,这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了现实。<br> 实际上,人的大脑内存非常强大,过去发生的事,一幕幕、一桩桩都记忆犹新,我常记起我们村和我同岁的一个叫改定,他有一个脚上长6个脚指头,平时根本不让人看,小时候搧元宝输完后,我们就说:“脚指头让大家看一下给你10个元宝”,有时他能抬价到20个,还有把大人抽的烟偷出来抽;有抽晕后掉到水沟里的;上树掏鸟树上甩下来的;为打火乱柴把个叫刘平的从半崖掉下去头碰烂,现在提起还开玩笑埋怨我;还有夏天脱光了到河里耍水,满身涂满泥巴,让大人拿树条子追着打的、老师训的;正月十六砍柴跳火堆碰架,把头发烧了的;给馒头里放针尖准备往死害咬我们狗的......历历在目。<br> 当时,尽管大家日子过得都苦,但是相处的非常好,现在,一个村的人,不遇个红白喜事见一面都很难,但是庙会上,再忙,基本上都是回来的,所以,无论如何明年的庙会,我要克服一切因素,了却我的庙会情结,实际上是一种家乡情结、根的情结。每回一趟老家,对我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也相当于在高等学府里进修了一回,浑身上下充满了激情,我觉得有时候苦难的经历是人成长的动力,这也估计就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最好诠释吧!<br>生活其实是一种感觉,心情的好坏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没有意义的攀比受伤的终究还是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做的问心无愧,活在当下,活就活出个真实的自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就像我昨天说的人生就像走路一样,有些路,我们真的决定不了,要是能决定了,每个人都想走好路上高速,谁还愿意走泥泞小路。<br>  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无情的岁月已经把你推到了这个尴尬的年龄段了,立也没立起来,回也是回不去的,管他惑不获的,知不知天命的,扛起责任,洒脱地走着。<br> 2025年11月12日 尚双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