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手记:永嘉仙人镜、鸭嘴洞环线

啊文

<p class="ql-block">  清晨,城市尚未完全苏醒,我们已从玉环大剧院出发到芦浦高速路口集合,大巴车准时抵达,驴友们陆续上车,彼此寒暄,车厢里充满了久别重逢的欢愉。然而,微信群里亦可驴友发来会迟到的消息,有红包抢了,当亦可略带歉意地小跑上车时,她没有过多解释,而是非常“懂行”地连续在群里发了三个红包。</p> <p class="ql-block">  一瞬间,车厢里“叮咚”之声不绝于耳,伴随着“再来一个”的欢呼与笑语。方才因等待而产生的一丝焦躁,立刻被这欢快的气氛冲散得无影无踪。在大家抢红包的欢声笑语中,大巴车满载着期待,正式驶向了今天的目的地——永嘉仙人镜。</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半左右,我们抵达了陡门头村的凉亭旁。山野的气息混杂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洗涤了车程的疲惫。大家稍作整顿,检查背包、手杖,跃跃欲试。</p> <p class="ql-block">这时,我才发现一个问题:今天整个队伍,只有我和阿良两个人带了対讲机。我正准备将自己的对讲机送到老杨领队手中时,却看见亦可驴友一脸犹豫和焦急,在原地打转。“怎么啦?”我上前问道。“我……我手机好像掉了。”她声音里带着慌乱。</p><p class="ql-block">“怎么可能呢?”我试图让她冷静,“你刚才在车上还发了红包,现在刚下车不久。车子离我们很近,这一带除了我们没别人,手机肯定在车上。”</p><p class="ql-block">“可我刚才在车上找过了,没有啊。”她依然不安。</p><p class="ql-block">“别急,你再回去仔细找找,我们几个等你。没有手机,这山还怎么爬?”</p><p class="ql-block">亦可闻言,转身向大巴车跑去。我和七种武器原地等待,不一会儿,亦可的身影再次出现,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手里高高举着的,正是那部“失而复得”的手机。原来,手机滑落在了座位里,黑色的机身与黑色的安全绳融为一体,粗看之下难以分辨。</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插曲,让我们扫尾的起步推迟了少许,起步便是一段长长的上坡,是水泥台阶,但显然已久疏打理,荒草顽强地从台阶的缝隙中探出头来,甚至蔓延至路面,为我们脚下的路铺上了一层绿意。对于久经山野的我们而言,这已是常态,见怪不怪。台阶的尽头,赫然立着一块石碑,走近一看,竟是一座“抗日纪念碑”。心中不禁一震。如此偏远的深山,当年竟也曾被战火波及,甩开思绪,我加快脚步向上追赶。虽已是初冬,但午前的阳光依旧热辣,加之持续的上坡,很快,汗水便从每一个毛孔中涌出。我穿着短袖,脸上的汗水汇成溪流,不时需要用手抹去。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步伐稍慢的驴友后,在第一个山脊的垭口,我终于气喘吁吁地抵达。老杨领队和第一方队的驴友们正在这里休息,观景,拍照,吃桔子。山风在此处变得慷慨,吹干汗湿的衣衫,带来无比的舒爽。我将对讲机交给老杨领队。</p> <p class="ql-block">待后队全部跟上,我们继续前行。老杨通过对讲机提醒大家:“今天的线路,真正的挑战开始了。收起登山杖,需要拉绳、手抓路旁的树枝上下,大家务必集中精神,互相照应,不会轻松的。”</p> <p class="ql-block">果然,没多久便遇到了第一处下滑点。这是一段陡峭的土坡,因近日山间可能下过雨,泥土湿润,格外湿滑。老杨经验丰富,早已找好坚固的树木,将我们自备的绳子牢牢固定,形成一个简易的保护。队员们一个接一个,面向山体,双手紧握绳索,脚试探着寻找可靠的落脚点,缓缓下降。即便如此,仍有几位驴友在最后关头失去平衡,一屁股坐在地上,惹来一阵善意的哄笑和关切的问候。泥土沾满了衣裤,但这正是徒步野趣的一部分,无人介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路,多在茂密的树林中穿梭。光线变得斑驳陆离,脚下是厚厚的落叶,时而上坡,时而下坡。队伍中不时响起“小心脚下!”“这里滑!”“来,我拉你一把!”的提醒与互助之声。这种毫无保留的协作,是驴行队伍中最动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有一处险要,需横穿一段裸露的岩壁。岩壁近乎垂直,仅容一人侧身而过,下方虽是缓坡,但若失足,后果也不堪设想。老杨再次布好绳索。大部分队友选择手抓绳索,像横行的螃蟹一般,交叉换脚,谨慎挪移。行至通往仙人镜的岔路口,一道近乎垂直的岩壁矗立眼前,必须攀绳而上。岩壁上固定着两条绳索,看上去已有些时日,磨损严重,好几处绳皮散开,露出了里面白色的尼龙细丝。有队友面露忧色:“这绳子,不会断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仔细检查了绳芯,发现虽外皮破损,但主体结构依然牢固。正犹豫间,恰逢一队其他团队的驴友正从上方下来,他们轻松的姿态给了我们信心。“没问题,可以上!”我向大家喊道。</p> <p class="ql-block">不过,冷斌、老王、时间等几位驴友望了望陡峭的岩壁,又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体力,决定:“反正上去看了仙人镜,待会还是要原路返回的,我们就在前面平坦处等你们吧。”量力而行,是户外活动最重要的智慧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抓住那饱经风霜的绳索,双臂发力,双脚蹬踏岩壁,一步步向上攀登。到达岩壁顶端,还需借助两旁丛生的灌木枝条,才能继续前行。当终于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所有疲惫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涤荡一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高人为峰”,此言不虚。仿佛一伸手,便能触碰那湛蓝如洗的天幕与悠然游走的白云。极目远眺,群山如黛,层峦叠嶂,绵延至天际。心胸在此刻被无限打开,所有尘世烦忧,都显得如此渺小。此情此景,若不留下几张照片,简直是对这造化恩赐的辜负。队伍中的摄影大师阿才和石头,早已架起“长枪短炮”,为驴友们捕捉下一张张以天地为背景的豪情瞬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来到了此行的核心——仙人洞,也即“仙人镜”。洞口并不起眼,但置身其中,方觉其妙。阿良驴友是旧地重游,他兴奋地指着洞口上方说:“上次我们跟高山训练营和冯超他们来,就是从山顶岩降下来的,落差二十多米。每个人吊在绳子上,背对深渊拍照,特别出片!”香香驴友也补充道:“我们还敢在洞口荡秋千呢!荡出去,下面就是一百多米深的悬崖,那感觉,又害怕又刺激!”她接着说,当时海大师因为装备没调整好,还出了点小意外,惊出一身冷汗。听着他们的讲述,我心中有点遗憾那次没有参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仔细打量这个传说中的洞穴。面积不大,约三十平米见方,高约十来米,洞内地面还算平整。最引人注目的是,地上竟留着一副简易的弓箭,想必是某位有心的驴友留下的道具,专供后来者拍照使用。我率先拿起弓箭,摆出弯弓射雕的姿势,请阿才大师为我定格这“侠客”瞬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玩笑过后,腹中已是饥肠辘辘。大家在洞中席地而坐,开始午餐。我取出炉头气罐,烧上一锅热水,为大家煮了一锅热乎乎的鱼丸汤。在这清冷的山洞里,一碗热汤下肚,带来的不仅是温暖,更是浓浓的温情。其他驴友则排队轮流拿着那副弓箭,在洞口寻找最佳角度,尽情创作。欢声笑语,在这仙人曾经的居所回荡,我们这群凡人,也偷得了这片刻的仙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告别仙人镜,原路返回。旁边不远处,就是驴友口中称为“千年守望”的奇石。本想绕过去一探究竟,但抬头一看,前方队友和华等驴友已经走得甚远,而前方即将又是一段需要绳索下降的路段。我有些不放心,只好忍痛放弃了近在咫尺的奇石。户外徒步,总要有取舍,留点遗憾,或许正是下次再来的理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绳降,对菊平驴友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她站在岩壁边缘,望着下方,紧张得不敢迈步。同行的女驴友小仙自告奋勇,先她一步下降,并在下方不断鼓励、引导。菊平这才鼓起勇气,双手死死抓住绳子,转过身,面向岩壁,每一步都下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最终,在大家的注视与加油声中,她安全着地,所有人都为她松了口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然而,考验并未结束。行程后半段,又遇到一处抓绳下降点。有了前次的阴影,菊平驴友再次僵在原地,无法抓着绳子下滑。我见状,立刻用打电话叫前方的领队老杨,说明情况,问他能否返回,用绳子做个更安全的上方保护,将菊平慢慢放下去。老杨二话不说,立刻从很远的前方折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在此时,阿才驴友展现了他的细心与担当。他来到菊平身边,说:“别怕,我在你前面下,你紧跟着我。我告诉你脚踩哪里,你就踩哪里。”于是,阿才一边下,一边清晰地指挥:“菊平,右脚,向左一点,对,有个小坎。”“好,现在左脚往下探,有个岩石突兀可以借力。”……他就这样,像一个耐心的教练,分解成一个个安全可行的步骤。菊平在他的指导下,一步步跟随,轻松地降到了底部。她的脚刚踏上坚实的地面,老杨领队也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扶着膝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跑……跑不动啊!”看到问题已然解决,他脸上露出了欣慰又略带“埋怨”的笑容。这份不顾辛劳、有呼必应的责任感,与阿才临场应变的智慧与耐心,才有我们高山训练营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继续手脚并用地前行这样的山路,自然地将队伍拉成了长长的曲线。我在一个转弯下坡处,需要跨越一块大石。目光扫过地面时,一抹不易察觉的绿光,倏地映入我的眼帘。我停下脚步,蹲下身仔细一看,竟是一只华为运动手表,静静地躺在草丛中,屏幕还亮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谁手表掉了?!”我抬高声音喊道。前面无人回应,后面只有龚院驴友刚走过来。我又拿起对讲机,向全队呼叫:“有谁掉了手表吗?华为运动手表!”对讲机里一片寂静,无人认领。我只好先将手表拾起,揣进兜里,心想:“或许是我们的队友掉的,只是还没发现;也可能是其他队伍的驴友遗失的,先带着,下山再想办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走一段,爬上一段石头路基,眼前豁然开朗——竟然是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看来,从这里可以开车直达离仙人镜不远的地方,我们在路边休息,有几名驴友坦言,今天的线路虽不算长,但上下起伏大,体力消耗极其厉害,他们已经感到疲惫,决定就顺着这条公路慢慢走回停车点。其余大部分队友,则按照原计划,前往鸭落洞背面游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鸭落洞似乎正在施工修建。香香驴友精力充沛,早已跑到鸭落洞背,在那里大声招呼我们过去打卡。那是一个由两块巨大岩石天然形成的夹缝,从内向外看,视野如同一个漏斗形窗口,将远方的层峦叠嶂尽收其中,构图精妙,果然又是一个绝佳的网红拍照点。驴友们自然不会放过,又是一轮忘情的拍摄,试图将这无限风光,浓缩于方寸屏幕之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尽兴之后,我们再次钻入山林,沿一段野路山脊蜿蜒而行。最后的下山路,是穿越一片茂密的粽叶林。有驴友兴奋地指认:“看,我们端午节包粽子的叶子,就是这种!”谈论着粽子的美味。然而,在粽叶林中穿行,滋味却远不如吃粽子那般享受。叶片边缘锋利,不时划过手臂脸颊;林中光线昏暗,路径模糊,我们只能在近乎一人高的叶丛中艰难辨向,迂回前进。不知走了多久,只觉得时间漫长,人都快被这无尽的绿色迷宫绕得晕头转向。幸好,我们是一支队伍,前后呼应,彼此壮胆,才不至于心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终于,眼前一亮,我们闯入了一小块平地,旁边竟立着一块“游步道”的指示牌。我长舒一口气,感叹道:“这片粽叶林,可真是把人走到怀疑人生了!”没有手机信号,视野受限,若非集体行动,单人穿越此地,心理压力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走到前方公路旁,与早已在此等候的阿才、落叶等驴友汇合。大家聚在一起,边走边聊,分享着刚才穿越粽叶林的“苦难”经历。我忽然想起捡到的手表,便拿出来询问。立刻有驴友接话:“哎呀!祥云的,他刚才在路上还说掉了块手表,都在家庭群里汇报‘灾情’了。他老婆说正好给他换块新的呢!你这捡到了,他的新手表可泡汤了,哈哈!”</p><p class="ql-block">我听了,也忍俊不禁:“呜呜,我也不是有意的啊!”没走多远,就遇到了祥云驴友。我把手表递给他:“是你的吗?”</p><p class="ql-block">他接过一看,眼睛瞪得老大:“真的是我的!谁捡到的?”“我呀。”</p><p class="ql-block">“真的啊?!”他表情复杂,又是惊喜又是“懊恼”,“我刚在家庭群里说手表掉了,我儿子还说要给我换最新的呢!</p> <p class="ql-block">这时,领队老杨焦急的声音:“大家走错路了!往回走!按原轨迹走!”我看了一下手机上地图,确实,我们偏离了原计划的轨迹。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大家经过一天的攀爬,体能已接近极限。我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现在这条“错路”继续前行,大约下午四点能到达停车点;如果折返,回到正确轨迹,还需再走两个小时。与领队老杨沟通后,我们决定:“将错就错吧!错的恰好!”</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多,我们到达停车位,今天忘记拍集体照,然后,在“摄影师”石头的指挥下,四十多张虽然疲惫却洋溢着满足与快乐的笑脸,被定格在一张集体照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车子开在乡村小道上,司机大哥高超水平令人赞叹,望着车窗外,我看见一位老人,蹬着一辆老旧的三轮车,慢悠悠地前行。车旁,一只小土狗,欢快地跟着车子奔跑,时而冲到前面,时而绕回主人脚边,尾巴摇得像朵怒放的菊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对坐在身旁的华说:“你看那只小狗,多可爱,跟着主人跑得那么欢。这老人家,为什么不把它抱到车斗里呢?”</p><p class="ql-block">华笑了笑,未置可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看着那只撒欢的小狗,看着它那无忧无虑、自由奔跑的姿态,突然间,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心扉。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在乡下的田埂上,父母扛着农具走在前面,我们这些孩子,不也是这样,在父母身边蹦蹦跳跳,追逐嬉戏,仿佛有永远用不完的精力吗?那时的我们,就像这只小狗,简单地快乐着,跟随着,依赖着,不知觉眼眶湿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