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苏州、南京8日游(14日-21日)

枫丹白露

<p class="ql-block"><b>  苏州,是我们去年计划好要在今年走的行程。这次,我们真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就把攻略、人员、日期、车票、酒店定好。</b></p> <p class="ql-block"><b>  14日:我们在唐山火车站乘坐15:02的高铁准时出发啦。在高铁上的几个小时我们又把需要去的景点门票买好、预约好。</b></p> <p class="ql-block"><b>  晚上9:30到达苏州北站,然后打车到我们提前订好的酒店。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平江路上,去哪儿都很方便,放下行李,我们就在平江路上逛了起来,吃了点小吃。</b></p> <p class="ql-block"><b>  15日:早上6:38去伟记奥面馆吃饭,这家面馆很有名,面很好吃,价格也不算贵。</b></p> <p class="ql-block"><b>  吃完饭我们步行来到拙政园,7:30开门,我们请了一个讲解,第一时间就进入了园区。</b></p><p class="ql-block"><b>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b></p><p class="ql-block"><b>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所建,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后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1860年至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1951年整修。</b></p><p class="ql-block"><b>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b></p> <p class="ql-block"><b>  明正德四年(1509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一作“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b></p><p class="ql-block"><b>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赌博将园输给徐氏。徐氏子孙后亦衰落,园渐荒废。</b></p><p class="ql-block"><b> 明崇祯四年(1631年),园东部荒地十余亩为侍郎王心一购得。</b></p> <p class="ql-block"><b>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b></p> <p class="ql-block"><b>  拙政园,一座会呼吸的江南水墨画。</b></p><p class="ql-block"><b> 水是它的灵魂,蜿蜒贯穿每个角落,连接起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远香堂前荷风送爽,三十六鸳鸯馆内光影流转,与谁同坐轩畔清风徐来。</b></p><p class="ql-block"><b> 这里每一步都是景,每一眼都是画。四季在此轮回:春看海棠秋赏枫,夏听荷雨冬观雪。</b></p><p class="ql-block"><b> 它不是一座园林,是中国人将生活过成诗的最佳证明。</b></p> <p class="ql-block"><b>  从拙政园出来去往狮子林的路上,路过拙政桥,被别人偷着拍了几张照片,照的还挺好看,都给我们美颜了。</b></p> <p class="ql-block"><b>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狮子林。</b></p><p class="ql-block"><b>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23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元代园林的代表,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狮子林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弟子们为天如禅师所建,至元末明初,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民国六年(1917年),上海颜料商人贝润生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并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整修。贝润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1953年,贝焕章及亲属将狮子林捐献给新中国;1954年,狮子林花园及祠堂主体部分经修缮后向公众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狮子林园内以假山叠石为主体,建筑形式有乾隆皇帝写匾额16处,厅、堂、殿、阁、亭、选、斋、堂20余处。其主要景点有燕誉堂、花蓝厅、问梅阁、石舫、古五松园等。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园外有磬锤峰、罗汉山、园内有“南山积雪”“锤峰落照”等景点。狮子林还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b></p> <p class="ql-block"><b>  燕誉堂为苏州园林中精致的鸳鸯厅。燕誉堂圆洞门造型精美,题刻雅致,可以欣赏:“听香”“读画”“胜赏”“幽观”。本园主厅,是园主宴客之所。“燕”通“宴”,取《诗经·车辖》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句意。燕誉堂北厅匾额“绿玉青瑶之馆”“绿玉青瑶”,源出倪瓒(云林)“依微同里接松陵,绿玉青瑶缭复萦。为咏江城秋草色,独行烟渚暮钟声”诗句,原诗是用绿玉来形容“绿水”。用翠绿色美玉名馆,寓吉利富贵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中午在小园楼吃的正宗苏帮菜,这家饭店挺火的,得等位,点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菜,好吃,价位不算贵,推荐。</b></p> <p class="ql-block"><b> 吃完饭又来到苏州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成立于1960年1月1日,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本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元旦,2006年10月6日,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2021年9月25日,苏州博物馆西馆开放试运行。截至2022年,苏州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34011件/套,珍贵文物9734件/套,其中一级品222件/套,二级品829件/套,三级品8683件/套,年度观众总数1417412人。</b></p> <p class="ql-block"><b>  苏州博物馆本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将现代建筑语言与苏州传统园林美学相融合,成为展现江南文脉的国际文化地标。</b></p><p class="ql-block"><b> 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遵循“中而新,苏而新”理念,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在6米以内,采用菱形窗洞、钢架玻璃天窗等几何元素,既呼应拙政园等周边古建,又以现代材料重构粉墙黛瓦的江南意象。‌‌</b></p><p class="ql-block"><b>‌ 光影艺术创新‌:标志性的片石假山庭园通过花岗岩切片堆叠成立体山水画卷,配合双层玻璃屋顶的光影投射,形成“以墙为纸,以石作画”的动态水墨效果。‌‌</b></p><p class="ql-block"><b> ‌功能空间革新‌:首创开放式展厅布局,摒弃传统博物馆昏暗环境,利用自然光线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建筑本身即成为核心展品。</b></p><p class="ql-block"><b><i> 贝聿铭的建筑成就</i></b></p><p class="ql-block"><b>‌生平概要‌:1917年生于广州,祖籍苏州,2019年逝世于纽约。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曾获普利兹克奖等多项国际殊荣。‌‌6‌</b></p><p class="ql-block">‌代表作谱系‌:</p><p class="ql-block">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法国巴黎)。</p><p class="ql-block">香港中银大厦。</p><p class="ql-block">美秀美术馆(日本滋贺)。</p><p class="ql-block">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多哈)。</p><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新馆(封笔之作)。‌‌</p><p class="ql-block">‌设计哲学‌:主张“让光线做设计”,擅长在文化差异中建立连接,通过几何造型实现传统符号的现代表达。‌‌</p> <p class="ql-block"><b>  太平天国忠王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1860年7月,李秀成建立苏福省。8月,召集工匠,将拙政园旧址及东部潘爱轩宅、西部汪硕甫宅三处扩为王府之用。“匠作数百人,终年不辍”。历时三年有余,建成一座集公署、住宅、园林为一体的宏伟建筑群。占地10650平方米,现基本保存了原有中路、东路和西路的建筑格局。</b></p><p class="ql-block"><b> 2023年5月18日,历经半年修缮及布展工程的忠王府即将以全新的面貌与公众见面。据悉,忠王府基本陈列位于建筑中路,以大殿为核心,辐射东西庑廊。展览主题以“忠王”李秀成的一生为视角,再现太平天国历史往事。后殿结合东西厢房,艺术化呈现忠王府彩画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完苏州博物馆我们走着来到了平江路,先吃了小红书上推荐的必打卡美食“东吴苏锦记绿豆汤”,我个人认为很一般。</b></p><p class="ql-block"><b> 接下来就在平江路上逛起来,一直逛到很晚很晚,寻找电视剧《都挺好》取景地。</b></p> <p class="ql-block"><b>  平江路是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部一条沿平江河而建的历史老街,北起东北街,南至干将东路,全长1606米,总面积约116.5公顷。其整体布局与南宋《平江图》基本一致,保持“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为苏州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b></p><p class="ql-block"><b> 该街区现存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国家级文保单位全晋会馆、卫道观潘宅,省市级文保单位16处,控制保护建筑44处,古井10口。自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绝对保护区后,2002年起实施风貌保护工程,采用“修旧如旧”原则,保留8000余户原住民生活场景,形成开放式江南城市建筑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平江路得名于宋元时期苏州的“平江府”,其布局与南宋《平江图》基本一致,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市肌理。街区以平江路为核心,两侧分布悬桥巷、大儒巷、丁香巷等支巷,形成“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河道与街道纵横交错,粉墙黛瓦的建筑群和古桥、古井等景观保存完好,总面积约116.5公顷。</b></p> <p class="ql-block"><b><i>  核心景点与特色</i></b></p><p class="ql-block"><b>‌文化遗产‌:包含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国家级文保单位全晋会馆,以及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等非遗展示场所。‌‌</b></p><p class="ql-block"><b>‌名人故居‌:如清代状元洪钧故居(桂荫堂)、学者顾颉刚故居等,承载丰富历史故事。‌‌</b></p><p class="ql-block"><b>‌现代融合‌:在保留原住民生活场景的同时,融入文创店铺、艺术画廊和特色客栈,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活态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16日:今天我们报了一个1日游去周庄古镇的团。早上6:00出发吃早饭,还是在伟记面馆吃的。然后等着大巴车来接我们。7点坐车去往周庄,半路上先去了一个购物店,然后再继续开往周庄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好导游,非常幽默,非常有意思,讲的也很好。</b></p><p class="ql-block"><b>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镇域面积38.96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8.16平方千米,占比46.6%。全镇人口3万余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2.2万余人。下辖10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54个为保留村庄)和3个居委会。</b></p><p class="ql-block"><b> 周庄古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吴王子摇及越摇王封地。1949年5月8日周庄解放,称周庄镇。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在此经农设庄,舍宅庵捐田地建称“泉福”的寺庙,百姓感谢周迪功郎的恩德,改称贞丰里为“周庄”。靖康之变,二十相公金和随宋室南渡在此定居,人烟逐渐稠密。周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古镇重点保护区、缓冲区及旅游配套控制区的建设工作。</b></p><p class="ql-block"><b> 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主要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等。井字形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b></p><p class="ql-block"><b> 周庄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十大最美小镇。</b></p><p class="ql-block"><b> 主要景点:</b></p><p class="ql-block"><b> 沈厅</b></p><p class="ql-block"><b> 周庄古镇沈厅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所建的宅第,原名敬业堂,清末改称松茂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周庄古镇的核心景点之一,以其七进五门楼的宏伟格局、精湛雕刻工艺和深厚历史文化价值著称。</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中午在古镇吃了很有名的“万三蹄”和白丝鱼。</b></p><p class="ql-block"><b> 沈万三猪蹄(正式名称为“万三蹄”)的来历源于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宴请朱元璋的典故,‌为避讳“猪”字与朱元璋姓氏“朱”的冲突,沈万三灵机一动将其命名为“万三蹄”,从而化解危机并流传为传统名菜‌。</b></p> <p class="ql-block"><b>  张厅</b></p><p class="ql-block"><b> 张厅是江南民居中比较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是周庄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张厅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间60余间,前后分为六进,还有一个私家后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世德桥长十六米,宽三米,跨度五点九米;永安桥长十三点三米,宽二点四米,跨度三点五米。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b></p> <p class="ql-block"><b>  从周庄回来后乘地铁来打卡东方之门。</b></p><p class="ql-block"><b> 东方之门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星港街199号,CBD轴线东端,东临金鸡湖,西接园区管委会大楼。项目于2004年奠基,2015年竣工,总建筑面积约45.3万平方米,由南北两栋塔楼(分别高66层和60层)及裙房组成,双塔在230米高空通过连体结构相连。设计以“门”为立意基础,融合苏州古城门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通过几何曲线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的融合。‌‌</b></p> <p class="ql-block"><b>东方之门,连接古今,见证辉煌。</b></p><p class="ql-block"><b>东方之门,开启新篇章,引领新潮流。</b></p><p class="ql-block"><b>东方之门,见证了无数梦想的起航。</b></p><p class="ql-block"><b>东方之门,不仅是建筑,更是时代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东方之门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穿越东方之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p><p class="ql-block"><b>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东方之门是苏州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b>东方之门,开启新时代,迎接新未来。</b></p><p class="ql-block"><b>东方之门,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文化的传承。</b></p> <p class="ql-block"><b>  从东方之门回来后已经8点多了,两个人简单吃了点饭。</b></p> <p class="ql-block"><b>  17日: 今天我们换一个地方住,早上8:20来到云水民宿,住宿环境不错,就是有点偏。</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时间安排的挺满,第一站先打车来到虎丘山风景名胜区。</b></p><p class="ql-block"><b>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门内8号,在苏州古城西北3.5千米,海拔34.3米,景区面积72.8公顷,核心景区面积15.97公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b></p><p class="ql-block"><b> 虎丘山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又称海涌山,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于剑池两侧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为其一大特色。虎丘后山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存青石小桥、石牌坊、湖石假山。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是苏州市的代表性的景点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景区内古真娘墓位于虎丘前山上山道路的尽头。而拥翠山庄位于虎丘山风景区内部,在虎丘山南麓,在小小的一方院落里有一个小园林自成一体。通过拥翠山庄登上层层台阶,走过门楣上写有“拥翠山庄”的园门,就是园林的第一层抱瓮轩。抱瓮轩三间朝南,是全园的主要建筑。轩后有边门,出边门可至“憨憨泉”。虎丘的剑池是整个景区之“画眼”,传说吴王阖闾和他的陪葬品便深埋于此。走进天下第一名胜虎丘大门,过海涌桥,沿环山路东行百米即至万景山庄景点。西溪环翠位于虎丘风景区的西部。</b></p> <p class="ql-block"><b>  主要景点</b></p><p class="ql-block"><b><i> 剑池</i></b></p><p class="ql-block"><b> 剑池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两大景点之一。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其一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其二,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其三,传说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此处。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b></p><p class="ql-block"><b><i> 虎丘塔</i></b></p><p class="ql-block"><b> 虎丘塔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两大景点之二。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961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该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b></p> <p class="ql-block"><b>  中午不到11点我们又来到了寒山寺。进寺之前先在枫桥夜泊牌子下拍了张照片。</b></p><p class="ql-block"><b> 《枫桥夜泊》全文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p><p class="ql-block"><b> 此诗作于中唐时期(约公元753年后),张继进士及第不久,恰逢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使其旅途更添忧思。诗作收录于《中兴间气集》,流传千年,影响深远。</b></p> <p class="ql-block"><b>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古称枫桥寺,又称“普明禅院”“封桥寺”“枫桥寺”。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余平方米,是佛教文化传播的典范,是苏州的必游景点。</b></p><p class="ql-block"><b>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唐至德年间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寒山寺名声大振。明洪武年间僧昌崇重建。清咸丰四年,寒山寺造楼房、招租收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寒山寺由苏州市文管会代管。1966至1976年期间,寒山寺文物被查抄、人员被遣散。1978年,寒山寺开始修复工作。1979年除夕,在苏州市对外友协倡导配合下,寒山寺举办第一届听钟声活动。寒山寺建筑装饰采用以佛教为主题进行表现,主要包括木雕、石雕等,寺内空间布局以中轴线的方式将寺院主要建筑依次排开。寒山寺中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等,主要风景合称十二胜景。</b></p> <p class="ql-block"><b>  寒山寺最火的一句话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因其跨越千年的文化影响力成为寒山寺的标志性表达。</b></p> <p class="ql-block"><b>  寒山寺的素面真的挺好吃。</b></p> <p class="ql-block"><b>  中午不到1:30我们又来到了西园寺,时间很紧,在这里简单的逛了一圈。</b></p><p class="ql-block"><b> 西园寺坐落于苏州市城西阊门外,东邻留园,西接寒山寺,北靠虎丘,南临大运河,占地约49670平方米。 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明代嘉靖年间曾改为徐氏别墅,后复建为寺;清光绪初年广慧和尚重修后更名为现称,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b></p><p class="ql-block"><b> 寺院分为东、西两区:</b></p><p class="ql-block"><b> 东区‌:沿中轴线布局,包括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体现传统汉化佛教寺院的对称规整。‌‌</b></p><p class="ql-block"><b>‌ 西区‌:以园林景观为主,含放生池、湖心亭、假山等,营造静谧游览空间。‌‌</b></p><p class="ql-block"><b> 核心景点包括:</b></p><p class="ql-block"><b> 五百罗汉堂‌: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供奉清代贴金五百罗汉像及千手观音木雕,艺术价值极高。‌‌</b></p><p class="ql-block"><b>‌ 放生池与湖心亭‌:池中栖息明代斑鼋,湖心亭以六角重檐设计连接九曲石桥,为祈福休憩之地。‌‌</b></p><p class="ql-block"><b>‌ 御赐牌楼与照壁‌:牌楼刻光绪帝御题“震国戒幢”,照壁书“戒幢律寺”彰显历史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马不停蹄又来到了留园。</b></p><p class="ql-block"><b>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占地23300平方米,以建筑艺术精湛、空间布局巧妙著称,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代表清代江南园林的巅峰造诣。</b></p><p class="ql-block"><b><i> 留园历经多次兴废与更名:</i></b></p><p class="ql-block"><b> 明代初创(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始建,称“东园”,以瑞云峰等奇石闻名。‌‌</b></p><p class="ql-block"><b> 清代演变‌:</b></p><p class="ql-block"><b> 嘉庆三年(1798年)刘恕购得并扩建,更名“寒碧山庄”,增植名木、嵌刻书条石。‌‌</b></p><p class="ql-block"><b> 光绪二年(1876年)盛康购园后重修,取“刘园”谐音更名“留园”,俞樾作《留园记》誉其为“吴下名园之冠”。‌‌</b></p><p class="ql-block"><b> 现代修复‌:1953年苏州市政府全面修复并开放;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2007年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园林特色与价值</b></p><p class="ql-block"><b>‌ 布局与景观‌:分中、东、西、北四区,以曲廊串联,体现“咫尺山林”手法。中部以水景为核心,东部以建筑群和冠云峰(太湖石绝品)为胜,西部假山野趣,北部田园风光。‌‌</b></p><p class="ql-block"><b> 艺术成就‌:建筑占园四分之一,融合“框景”“借景”等手法,书条石、漏窗等展现文人雅趣,代表江南园林“宛自天开”的意境。‌‌</b></p><p class="ql-block"><b>‌ 文化地位‌:与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其保护历程彰显文化遗产的延续性。‌‌</b></p> <p class="ql-block"><b><i>  </i></b></p> <p class="ql-block"><b>  留园三绝是‌冠云峰、楠木殿和雨过天晴图‌,这三者代表了留园最核心的景观价值与艺术成就。‌</b></p><p class="ql-block"><b> 冠云峰‌:太湖石名峰,高约9米,以“瘦、皱、漏、透”四奇著称,是江南园林中最大的湖石孤峰。‌‌</b></p><p class="ql-block"><b> 楠木殿(五峰仙馆)‌:留园主体建筑,因梁柱及家具均以珍贵楠木制成得名,代表清代建筑工艺巅峰。‌‌</b></p><p class="ql-block"><b> 雨过天晴图‌:天然大理石屏风,陈列于楠木殿内,纹理如雨后晴空,亦被称作“鱼化石”。‌‌</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完留园我们就来到了山塘街。</b></p><p class="ql-block"><b> 山塘街,又称“七里山塘”,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阊门外,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山。全长约3700多米,宽30-100米左右,建控面积约30.94公顷。</b></p><p class="ql-block"><b> 山塘街始建于825年,为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建造,为此山塘街又称“白公堤”。之后在宋代,山塘街因金朝攻入苏州而遭到破坏,元代时,再次遭到破坏,至明时,山塘街才得到大规模的整修。1860年,山塘街被清军烧毁。此后,因交通的滞后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山塘街开始没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几番修整,山塘街形成明清风格的商业街。</b></p><p class="ql-block"><b> 山塘街以“白提”为主轴,整体呈“T”字形格局,两侧以商业建筑为主。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整个街道呈河路并行的格局,沿街两侧的大多数古建筑,街区内,横跨山塘河上的古石桥有七座。</b></p><p class="ql-block"><b> 山塘街主要景点有山塘老街、义风园、中国南社纪念馆、冈州会馆等[。山塘街活动众多,主要有“虎丘曲会”“山塘河赛龙舟”“三节出会”等,游览山塘街之余还可以品尝苏州特色美食,如麻饼乾生元、江南蟹壳皇、马栋佩烧卖等。</b></p><p class="ql-block"><b> 山塘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任职地,也是明朝吴一鹏的故乡。2010年,山塘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b></p> <p class="ql-block"><b>  18日:早上乘坐8:12的高铁从苏州转站到南京南站。</b></p><p class="ql-block"><b> 网上提前订好的酒店不怎么样,又重新找酒店,还不错,离夫子庙、地铁站都很近。</b></p> <p class="ql-block"><b>  忙乎完已是中年、吃了鸭血粉丝汤、灌汤包。</b></p> <p class="ql-block"><b>  吃完饭坐公交来到了总统府。</b></p><p class="ql-block"><b>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b></p> <p class="ql-block"><b>  南京总统府有600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b></p><p class="ql-block"><b>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分三个区域: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马厩和东花园等。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太平天国、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b></p><p class="ql-block"><b> 1982年2月,总统府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辟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2001年,总统府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在网红墙打卡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晚上在夫子庙吃的回味鸭血粉丝汤,十几年前来过南京,就吃的这家鸭血粉丝汤,很好吃,记忆犹新。</b></p><p class="ql-block"><b> 南京夫子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南京市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b>  夫子庙是一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夫子;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改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清初原府学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4年后陆续修葺复建,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b></p> <p class="ql-block"><b>  热闹的夫子庙</b></p> <p class="ql-block"><b> 19日:听一个老乡说明孝陵早上6:30之前进入不收门票,所以,今天我们起了一个大早,5:30打车出发去明孝陵,6点多钟就到了。</b></p><p class="ql-block"><b>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也是明朝的第一座陵墓。</b></p><p class="ql-block"><b> 明孝陵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纵深2.62千米,原四周建有周长22.5千米的红墙,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因屡遭战火,仅存石刻和建筑基础,后部分复建,大致分为三部分,包含神道、陵寝和明功臣墓。明孝陵保持了陵寝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体现出明清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创立的陵寝制度有着承前启后、独创新规之意义,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20多座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治隆唐宋碑</b></p><p class="ql-block"><b> 治隆唐宋碑位于明孝陵碑殿正中,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拜谒明孝陵时所题,碑高3.85米,宽1.42米,碑文刻“治隆唐宋”个鎏金大字,由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完明孝陵我们又来到了美玲宫。</b></p><p class="ql-block"><b> 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俗称美龄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9号,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是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在南京的寓所之一。其主楼前停放有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赠予宋美龄的黑色美式别克牌轿车,车号为“军00385”。</b></p><p class="ql-block"><b> 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由主楼、警卫室、汽车库、花园组成,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高三层,另有地下室,为仿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b></p><p class="ql-block"><b> 该建筑整体设计形似珍珠项链,主楼檐下装饰有1000多个凤凰雕塑,34根汉白玉栏杆与宋美龄生日日期暗合,但相关项链设计传说尚缺乏史料支持。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融合琉璃瓦大屋顶与西式装饰元素,体现中西合璧设计理念,是现存较完整的民国时期大型别墅。</b></p> <p class="ql-block"><b> 南京最美的梧桐大道是位于钟山风景区的‌陵园路‌,被誉为“南京的绿色长廊”,以其参天梧桐树交织形成的天然绿色隧道景观而闻名。‌</b></p><p class="ql-block"><b> 南京梧桐大道的来历是一个传说:当年宋美龄特别喜欢法国梧桐,蒋介石就让人从法国引进两万棵梧桐树,从美龄宫一路种到中山北路,种成一串宝石项链,作为送给心爱之人的礼物。</b></p> <p class="ql-block"><b>  从美玲宫出来走15分钟就来到了中山陵。</b></p><p class="ql-block"><b>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b> 中山陵总占地面积达130平方千米,由中山陵陵园,廖仲恺、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中山陵附属革命历史图书馆旧址,共六部分组成,并以陵园为中心,分散四周。</b></p><p class="ql-block"><b> 中山陵是中国首批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影响而建成的礼制建筑群,是重要的公共建筑,具有时代特征性、文化经典性、丰厚内涵性、世界意义性。</b></p> <p class="ql-block"><b>  中山陵陵园坐北朝南,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占地面积31平方千米,建筑面积80000余平方米,建筑平面呈警钟形,取唤醒民众之意。陵寝建筑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分布,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层层上升。以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组成的景观序列分布在陵区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每个景观序列之间的平均距离为700米,高差70米,有392级台阶,平台10个。另有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行健亭、藏经楼、仰止亭、桂林石屋等附属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位于中国南京的专题性历史纪念馆,建立在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之上,于1985年8月15日正式开放‌。 </b></p><p class="ql-block"><b><i> 建筑与展区</i></b></p><p class="ql-block"><b> 设计理念:以建筑语言传递历史记忆,主体建筑高低错落,隐喻对遇难者的哀悼;入口纪念标志碑刻有“1937.12.13—1938.1”时间坐标。 ‌</b></p><p class="ql-block"><b> 主要展区:包括雕塑广场、公祭广场、史料陈列厅、万人坑遗址、悼念广场、和平公园等,展陈面积近2万平方米。 ‌</b></p><p class="ql-block"><b><i> 历史意义</i></b></p><p class="ql-block"><b>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并列为二战三大惨案纪念馆。 ‌</b></p><p class="ql-block"><b> 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仪式在此举行,悼念30万遇难同胞。 ‌</b></p> <p class="ql-block"><b> 南京大屠杀是对日军侵占南京后所犯屠杀、奸淫、纵火、劫掠等暴行的统称,是日军侵华暴行中最野蛮、最凶残的典型事件,主要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六周内。</b></p><p class="ql-block"><b>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分三路向南京进逼,企图占领南京,迫使中国政府投降;12月7日,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亲自起草《攻占南京城要领》,要求部队入城扫荡;随后,日本朝香宫鸠彦亲王签署密令,要求“杀掉全部俘虏”;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杀害中国军民,并在之后的六周内,屠杀、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并举,对南京造成空前劫难。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抗战胜利后,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谷寿夫被处以死刑。截至2025年10月9日,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24人。</b></p><p class="ql-block"><b>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罪恶行径,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其暴行被《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广泛揭露。2014年,中国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南京大屠杀史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20日:早上7点出发吃早饭,然后去牛首山。不到9点进入景区。(照片太多了,分不清先后顺序了)</b></p><p class="ql-block"><b> 牛首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境内,民间又称为牛头山。距南京中华门10千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牛首山是南京的主要山体之一,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称为牛头山。</b></p><p class="ql-block"><b> 牛首山为低山丘陵,其形成源于宁镇山脉,宁镇山脉是侏罗纪末到白垩纪初在扬子古陆东部通过宁镇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向北突起的弧形褶皱,牛首山是其西段的南分支。</b></p><p class="ql-block"><b> 牛首山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建有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牛首山森林公园以及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分布有佛顶寺、佛顶塔、佛顶宫、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相关人文景点。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便供奉在牛首山的佛顶宫内。</b></p> <p class="ql-block"><b>  牛首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作为唐贞观年间由“东夏之达摩”法融禅师创立的“牛头禅”之开教处与发祥地,牛首山唐代即与西北之清凉(今山西五台山)、西南之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因“文殊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牛首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冬官,与山西五台山同为文殊菩萨道场。 2015年10月27日,国家一级文物、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界尊崇仰止的至高圣物—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于牛首山。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同日开园运营。</b></p> <p class="ql-block"><b><i>  佛顶宫</i></b></p><p class="ql-block"><b> 佛顶宫是国内首个建立在废弃矿坑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供奉着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佛顶宫坐落在牛首山西峰的位置,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部分。佛顶宫内部空间共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由禅境大观、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三大空间构成。这里不仅是珍藏佛顶骨舍利的场所,还是一座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科技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和博物馆型的文化旅游空间。2017年,佛顶宫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b></p> <p class="ql-block"><b><i>  佛顶塔 </i></b></p><p class="ql-block"><b> 佛顶塔高88米,9层4面,以仿唐式建筑风格呈现,尽显唐风古韵。塔的1层到7层主要以壁画形式呈现丰富的佛教故事;塔的第8层安置了一口全铜铸的佛顶金刚钟,每年元旦、春节会在这里举行敲钟祈福仪式;第9层供奉了一尊毗卢遮那佛。</b></p> <p class="ql-block"><b><i>  岳飞抗金故垒</i></b></p><p class="ql-block"><b> 岳飞抗金故垒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四月,金兀术率金军逼近建康,岳飞在牛首山设伏,构筑石垒,大败金兀术大军。岳飞抗金故垒,就是岳飞大战牛首山时用赤褐色石块垒成的围墙,围墙底宽0.5米,高约1.5米,蜿蜒起伏,高低错落。《宋史·岳飞传》载:“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首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金营中抗之,金兵惊,自相攻击。”这就是牛首山的著名战役——牛头山大捷。目前牛首山上还保留有一段长200米的石垒遗址。</b></p> <p class="ql-block"><b><i>  明代摩崖石刻 </i></b></p><p class="ql-block"><b> 明代摩崖石刻位于牛首山东峰兜率岩北崖,其崖壁平面呈“几”字形,现存5个佛龛,共有133尊造像,题材有阿弥陀佛、弥勒佛、天王、弟子及供养人等,时代年限处在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另有梵文、藏文等题刻。2002年,明代摩崖石刻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不到3点到酒店,晚上吃了评分挺高的小厨娘淮扬菜。那个大闸蟹简直是太太太好吃了。</b></p> <p class="ql-block"><b>  吃完饭我们步行30分钟来到老门东。</b></p><p class="ql-block"><b> 老门东是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因地处南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老门东,三国时代便形成了行列式街道布局形态。明朝时期,南城门聚宝门(后称中华门)发展繁荣,基本保留着明清街道的传统风貌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夫子庙地区开始全面修复和改造,成为南京市民俗旅游的热点和城市商业副中心。2010年 ,南京市政府调按照整修老门东街区,2013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老门东街区有7条老街巷以“非”字形布局,左右两边的有6条窄巷。主要景点有门东牌坊、明城墙、剪子巷、箍桶巷、三条营、积善里等。</b></p><p class="ql-block"><b> 老门东是最具南京老城南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多业态融合的开放式博物馆。自开放以来,老门东先后获得“江苏省高品位步行街试点街区”、首批“江苏省老字号集聚区”等30余项荣誉。</b></p> <p class="ql-block"><b>  21日:早上8点坐地铁来到南京博物院。</b></p><p class="ql-block"><b> 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b></p><p class="ql-block"><b>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b></p><p class="ql-block"><b> 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433265件/套,珍贵文物222973件/套,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中午11点回到酒店,再坐地铁去南京南站坐高铁,12:38坐上回家的高铁,晚上6点多到家。此次旅程玩的很愉快,吃的也不错,本打算再转战到景德镇、庐山着,由于8天的时间安排的挺满,姐几个都有累了,就先回家了。从现在开始,研究下一个目的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