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传说之地”西西里的——切法卢!</p><p class="ql-block"> 她于公元前5世纪由希腊人建立,历经了罗马帝国,阿拉伯人,日耳曼人等统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第勒尼安海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在说到切法卢之前,不得不提的一个现当今世界上仍在世的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朱塞佩.托纳多雷!他的从业生涯中,获奖无数,最为代表的是被称之为“时光三部曲”的《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p><p class="ql-block"> 这个超牛的导演不仅有特别强的电影叙事能力,独特的电影视角,极强张力的电影镜头语言,还有很强的创作编剧能力!可以说某一行业的杰出人物都应该是全才!</p> <p class="ql-block"> 《天堂电影院》被称为“怀旧后现代主义”的经典范例电影。是朱塞佩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作品。明显朱塞佩借由这个电影重现自己儿时对电影的记忆,里面有个镜头是导演本人在里面放映电影,这何尝不是导演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p><p class="ql-block">多多成功了,也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初恋艾莲娜,背井离乡,离开了他深爱的家乡,离开了家人,离开了需要他照顾如父亲般对他悉心呵护的埃弗多,甚至要求不许思念这些他深深思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成长嘛,总是要失去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到了期待已久的在booking上评分9.8分的民宿,俯视切法卢像海边的一片洒落的珠宝。</p> <p class="ql-block">民宿的主人是两位来自瑞士的伴侣,男主人(弗雷德)有着超强的亲和力,见面一个礼貌的握手,一番寒暄立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女主人(雪莉-一个被宠溺的一脸孩子气的大女孩)热情带我们熟悉这里的一切,告诉我们这里有四套房子,吃饭在一楼的院外,早餐大家可以围坐在一个大餐桌上谈笑风声,也可以自己坐在靠海的座位上赏着风景,她们还养着29只猫,猫咪自由自在的在院子里玩耍</p> <p class="ql-block">融合了巴洛克风格的室内设计,显示出主人的艺术修养。</p> <p class="ql-block">每一幅画,每一件小物件都有主人的精心设计</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种淡淡的优雅风格和自然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是多喜欢去旧物市场淘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像置身大自然的淋浴间</p> <p class="ql-block">躺在卧室的床上,开始演绎男女主人公是怎样认识的,也许是在意大利旅游中彼此相识,共同来到切法卢并被这里的宁静生活所打动,一起建造了这美丽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植物都长的很茂盛,也很有特点,这些仙人掌果每早都现摘来用作早餐。</p> <p class="ql-block">切法卢背靠150米高的洛卡山峭壁,白墙红瓦的建筑群与地中海美景相映成趣。小镇保留着古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等不同文化的建筑元素,例如古罗马浴场和阿拉伯风格民居。从这里可以看到切法卢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这只菊猫是想把游泳池的水都喝干吗</p> <p class="ql-block">水龙头上的小猫开关,可爱至极</p> <p class="ql-block">刚刚睡醒的菊猫</p> <p class="ql-block">晚霞时分,家里被温柔的光覆盖了,一种朦胧的气氛感染了我的心,当夜晚降临,一天的最后时光,我们跟男女主人一起坐室外撸着、聊着她们的猫和切法卢的故事,这里像另一个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只大菊挺随和</p> <p class="ql-block">早餐桌上的小瓷猫</p> <p class="ql-block">无花果,仙人掌果都是现摘的,甜点是女主人现做的。</p> <p class="ql-block">从半山腰看向蔚蓝的大海</p> <p class="ql-block">切法卢是古希腊人建立的。名字也是希腊人所取,和巴勒莫一样,也是一座曾经满布沧桑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提到切法卢,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天堂电影院》里那令人心动的码头,以及那句让人深思的台词:“人生和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眼前就是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这些跳水嬉戏的孩子们、让人立刻联想到电影里多多和那些对未来充满好奇与期待的孩子们,那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自在</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露天电影的放映地、多多让切法卢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让他把梦想变成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这种情感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感谢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因为有《天堂电影院》,让我们认识了切法卢,因为去切法卢,才会去用你自己的视角找寻自己心中的那个天堂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以为眼前就是全世界”其实,当你走遍全世界,才知道你的眼前才是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那些尘封的往事就像被冰封的蝴蝶,总会在某个温暖的时候破茧重生,这个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教堂,在他导演的每部电影中都有小镇教堂的钟在摆动。 </p><p class="ql-block">每个温情简短的桥段都似曾相识,那不是曾经的我们或者身边某个熟悉的场景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初入切法卢大教堂时,第一眼并不华丽,我没有触电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但祭坛后面金色的马赛克墙,像磁铁一般吸引人流,越靠近,越震撼。</p> <p class="ql-block">每一块马赛克都是满满的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街道狭小但很有秩序,在这里未发现一位乞讨者,没发现有偷盗者,大街小巷都让人感觉安逸、轻松、安全、惬意</p> <p class="ql-block">神龛</p> <p class="ql-block">一对订婚的情侣兴奋的游街庆祝,我们多次被邀请加入他们快乐的队伍,也许是因为切法卢很少有亚洲面孔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平静的海面,点点白帆</p> <p class="ql-block">弗雷德给我们预定的悬崖酒店,在这里享受着美食和日落的极致美景</p> <p class="ql-block">许是被弗雷德的言语打动了,我们看到了意大利最美的晚霞,这让我相信了某些预言</p> <p class="ql-block">晚霞如织锦般铺满天际,绚烂的色彩仿佛是画家倾尽心血的杰作,每一缕光线都在诉说着日落的浪漫与不舍。</p> <p class="ql-block">太阳慢慢沉入地中海,整个天空被染成金色和深红色海水也泛着迷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干杯,美好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华登初上,让街上的气氛轻松而愉悦</p> <p class="ql-block">守候着、期待着、等待每一部电影的上映</p> <p class="ql-block">夜光下的切法卢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似一幕幕电影在这里再次放映,变换着不同景象</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Palermo),西西里岛的首府,它的历史、文化包含杂糅着多个民族的特质,这里居住过腓尼基人,受过迦太基人的管理,建立过古希腊城邦,当然也有过古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统治,阿拉伯人也待了两百多年,诺曼人又将它变成西西里王国。每个民族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并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融相交,形成了今天巴勒莫独有的面貌,体现在方方面面——建筑、习俗、语言,等等。</p> <p class="ql-block">当你的足尖触碰巴勒莫的古老石板,扑面而来的并非某种单一的气息,而是一场感官的狂欢。干燥的海风裹挟着茉莉的芬芳、油炸鹰嘴豆饼的酥香,以及被阳光烘焙了千年的石墙气息,在空气中交织成一首无形的诗。这里的阳光不同于北欧的清冷,它像融化的黄金般浓稠,将淡黄色的建筑外墙染成琥珀色,让阴影处的褶皱显得愈发深邃。这座千年古城,如同它所在的西西里岛,从未是隐世的桃花源,而是文明的熔炉,是诸神曾在此激烈争辩、最终达成微妙平衡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火车站🚉一下车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很乱,路边的店铺门窗都没了,里面都是垃圾,路上看不到斑马线,快速通过了危险区,街上黑人和印巴人居多,一看就知道素质很低,与切法卢形成鲜明的对照</p><p class="ql-block">若要深入理解巴勒莫乃至西西里文化的内核,就无法回避那独特而复杂的“黑手党”记忆。然而,今天的巴勒莫正以一种勇敢而直面的态度,将这段黑暗历史转化为集体记忆与警示。你可以参观那些曾发生血腥屠杀的场所,如今它们已成为纪念地。更引人深思的是“尊严地图”计划——将政府没收的黑手党财产改造为公园、图书馆、合作社等公共空间。这不仅是所有权的转变,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夺回”,象征着普通公民从恐惧和沉默中觉醒,用法律、劳动与美来对抗暴力与腐蚀。这种“记忆之地”,为巴勒莫的辉煌历史增添了一层沉重的、关乎救赎的现代维度。</p> <p class="ql-block">在车站旁边的一个咖啡厅喝两杯咖啡,中间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带着三个八九岁的孩子,不停的的在咖啡厅咂摸,感觉遇到小偷了,护紧装备赶快撤离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车站周边,来到巴勒莫罗马天主教堂,教堂的门开着,随便进,也不收票。进门后瞬间震惊了,这里简直就是一座艺术宫殿啊!今天正赶上举行婚礼,所有来宾都西装革履与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每一面墙都是微妙微削的石雕图案</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小天使</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的街头,本身就是一座流动的建筑博物馆。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哥特式的华丽窗棂,到西西里巴洛克教堂夸张的立面,这些建筑在1943年盟军轰炸的废墟中顽强挺立,墙壁上至今残留着弹孔的痕迹,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记录着战争的创伤与岁月的沧桑。许多古老的宫殿外墙斑驳,显露出衰败的迹象,但阳台上总是盛开着天竺葵,晾晒的衣物在阳光下飘扬。这种“衰败的美学”并非破落,而是一种与时间坦然相处的智慧,一种在历史的重压下依然热烈生活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勒莫大教堂是巴勒莫最重要的教堂。教堂是在国王和大主教之间的一场权力斗争之后在诺曼时期建造的。诺曼国王威廉二世希望在蒙雷阿莱建造一座新的前所未有的辉煌大教堂而大主教沃尔特·奥普米尔不同意国王的决定,于是将巴勒莫既有的大教堂拆除,换成新的大教堂,甚至比蒙雷阿莱大教堂更宏伟。这是大主教沃尔特·奥普米尔所掌握的政治权力的明显象征。</p><p class="ql-block">这座辉煌的新教堂于1185年建成,接下来的几年里继续建造了外立面和南部门廊。该建筑后来多次改建,1781年至1801年之间,佛罗伦萨的建筑师费迪南多·福加对该建筑进行了彻底改造,他增加了礼拜堂,并通过增加圆顶来改变教堂的整体外观。教堂内部是诺曼式的半圆形殿堂,很大很空旷,也是诺曼皇室的墓地所在。地下宝藏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珠宝首饰,它们都属于阿拉贡的科斯坦撒女王所有。</p> <p class="ql-block">这是洗礼的神台</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玩偶,有点像中国的皮影戏</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的历史,是一部用石头与时光共同书写的征服与融合史诗。它的古名“Panormus”(意为“全港”)源自希腊人的命名,但真正赋予其灵魂的,是后来接踵而至的统治者们。漫步在老城的街巷,时间的层次以惊人的方式叠加: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大道上,阿拉伯风格的凸窗与诺曼式宫殿的立面比邻而立,仿佛历史在此撕开了一道未被修饰的剖面,将千年的纷争与共生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坐在四角广场,随眼望去这些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应该是教堂的一个角</p> <p class="ql-block">四角广场的女警官,很飒!</p> <p class="ql-block">随只看到教堂的一俞,已可以想像其辉煌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四角广场是巴洛克风格的广场。由朱利奥·拉索兴建于1608年-1620年,位于巴勒莫两条主要街道:马奎达街和埃马努埃莱街的交叉路口。四角广场是八角形的,四面是街道,其余四面是立面几乎相同的巴洛克建筑,喷泉的雕塑描绘四季、西西里的四位西班牙国王,以及巴勒莫的主保圣人:圣基斯定、宁法、圣奥利维亚,和圣亚加大。</p> <p class="ql-block">即兴表演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商店展示窗里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曼王宫:1164年,威廉一世下令建造诺曼王宫。设计和建造者为突尼斯工匠,使王宫带有浓重的阿拉伯风格。这座王宫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皇家宝座(Royal Throne,不知道这么直译对不对),我个人理解可能是新国王登基加冕的地方,过去可能还有国王的座椅。据说西西里国王的加冕仪式一直采用的是类似拜占庭的程序。关于这个的年代有人说是12-13世纪霍亨斯陶芬王朝时期的,也有人说是14世纪阿拉贡王朝时期的。后面墙壁上的大理石及马赛克图案非常有阿拉伯特色。中间的徽章则是西班牙阿拉贡家族的。</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马赛克比蒙雷阿莱的要更精致些,只是面积小了很多。三个半圆形后殿也是与蒙雷阿莱教堂相似的拜占庭建筑形式。</p><p class="ql-block">屋顶则不是诺曼式了,而是阿拉伯式木雕,相当的精致且复杂,八角形蜂窝造型是典型的阿拉伯建筑装饰风格(法蒂玛时期),据说在欧洲属于稀有。</p><p class="ql-block">壁画还是以圣像和圣经故事为主。文字有的是拉丁文,还有些是希腊文(那才是真正的拜占庭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马赛克比蒙雷阿莱的要更精致些,只是面积小了很多。三个半圆形后殿也是与蒙雷阿莱教堂相似的拜占庭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壁画还是以圣像和圣经故事为主。文字有的是拉丁文,还有些是希腊文(那才是真正的拜占庭风格)。</p> <p class="ql-block">好奇于纯金的马赛克是如何铺满整个画面的</p> <p class="ql-block">但巴勒莫的魅力,远不止于庙堂之上的神圣光辉,更在于市井街头的烟火气息。离开宏伟的教堂,钻入“巴拉罗集市”这样的人间剧场,叫卖声如波浪般此起彼伏:新鲜海鱼的腥咸、香料的浓烈、烤洋蓟的焦香交织成一首味觉的交响曲。小贩的吆喝声浑厚而富有韵律,他们的面孔与摊位上堆满的西红柿、橄榄、柑橘一样,饱经风霜却充满生命力。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巴勒莫的灵魂食物——牛杂包。这道源自工人阶层的料理,将牛肺、脾脏等边角料精心烹制,塞入松软的面包,淋上柠檬汁,味道浓郁而直接,如同这座城市本身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马西莫大剧院。这座剧院始建于1875年,历时22年,终于在1897年完工,是为了庆祝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如今,它不仅是巴勒莫的象征,更是意大利乃至欧洲的重要歌剧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西莫歌剧院不仅以其卓越的音响效果和欧洲第三大的规模闻名,还曾作为电影《教父3》的重要拍摄地。在影片中,教父迈克尔与归来的妻子凯共同观赏儿子托尼的歌剧表演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杀戮在歌剧院内上演。新教皇遭刺杀,歌剧院内枪声四起,迈克尔在混乱中死里逃生,然而他的爱女却为保护他而英勇牺牲。权力将迈克尔推向了辉煌的顶点,也让他深陷罪恶的漩涡。最终,他在悔恨与绝望中走向了末路,离开了这个充满繁华与喧嚣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舞台与穹顶的设计相得益彰,使得整个空间充满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感。观众的座椅按照历史时期的风格,采用了考究的皮革和木质装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优雅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马西莫剧院作为巴勒莫的文化地标,象征着西西里岛的艺术辉煌。它不仅见证了意大利统一后巴勒莫的文化复兴,更展现了该城市在 艺术与建筑领域的非凡成就。</p> <p class="ql-block">在巴勒莫你会逐渐理解它的核心魅力:它从未试图抹平历史的裂缝,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和谐。相反,它将所有矛盾的痕迹——阿拉伯的、诺曼的、西班牙的、巴洛克的、战争的、新生的——都坦诚地展露出来。这种巨大的包容性,使得征服者的宏伟教堂里保留着被征服者的艺术灵魂,使得伤痕累累的宫殿墙壁上盛开着平凡生活的鲜花。它是不完美的,甚至是混乱的,但正因为如此,它无比真实、无比生动。</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沉入第勒尼安海,金色的光芒为整个城市镀上一层蜜糖般的色泽,巴勒莫展现出它最温柔的一面。此时,最适合走向海边或登高远眺,看着天空被染成绯红与橘黄的壮丽画卷。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的喧嚣渐渐沉淀,另一种生活开始苏醒。人们涌入餐厅,享受一顿漫长的晚餐,从开胃菜到甜品,佐以本地产的格里洛白葡萄酒,空气中弥漫着闲适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在火车站边上这家经营了近百年的网红餐厅非常火,还未开门就等待了很多人,海鲜意面和当天的鲜虾让人很满足</p> <p class="ql-block">让美好留在唇齿间,刻在在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