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石质舍利塔,浮雕传神,江南古刹的镇寺之宝

<p class="ql-block">栖霞山麓的晨雾中,一座白色石塔穿透林间氤氲,与栖霞寺的殿宇梵音相伴千年。这便是栖霞寺舍利塔,一座被誉作“中国佛塔艺术绝品”的千年建筑,它以18米的高度,承载着从南齐到南唐的岁月沉淀,用洁白的石灰岩石,镌刻出中国佛塔艺术的巅峰水准。</p><p class="ql-block">作为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没有雷峰塔的家喻户晓,却以紧凑的结构、华美的雕饰,成为南方密檐式塔中的孤例,更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石质舍利塔,静静诉说着江南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塔的历史,远比肉眼所见更为曲折。早在南齐永明元年,它便已在栖霞山麓扎根,最初的形制虽已无迹可寻,却为后世的重建埋下了文明的种子。隋仁寿元年,它以五层方形舍利木塔的姿态重现,可惜木质结构终究难抵岁月侵蚀,在时光流转中化为灰烬,只留下基座的痕迹,默默等待重生。</p><p class="ql-block">直到五代南唐年间,工匠们以坚硬的石灰岩石为料,重新构筑了这座佛塔,才有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模样。从南齐到南唐,近五百年的时光里,它历经毁弃与重建,如同凤凰涅槃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站稳了脚跟,成为跨越朝代的文化坐标。</p> <p class="ql-block">如今矗立在栖霞寺东的舍利塔,为密檐式五级八面构造,自下而上分为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每一处细节都堪称建筑与雕刻艺术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更为难得的是,这种设台座的密檐式塔,在现存石塔中是最早的实例,其形制与工艺,为研究中国佛塔的演变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依据。全塔由白色石灰岩石砌造而成,石质温润洁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难掩其素雅庄重的气质,与栖霞山的苍翠林木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古画。</p> <p class="ql-block">塔座的三层构造,堪称浮雕艺术的殿堂。自下而上的基座、须弥座与仰莲座,层层递进,稳重而不失灵动。</p><p class="ql-block">中间的束腰部分为八面体,八个转角处雕刻着半圆形角柱,柱身上浮雕的力士与立龙形象,堪称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力士们肌肉虬结,怒目圆睁,身姿挺拔如松,仿佛正用尽全身力气支撑着塔身,每一块肌肉的线条、每一处衣纹的褶皱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尽显力量之美;立龙则身姿蜿蜒,鳞片细密,龙爪雄健有力,仿佛要挣脱石质的束缚,腾云驾雾而去,龙身周围的云气纹饰飘逸流畅,与龙的刚健形成巧妙平衡。</p> <p class="ql-block">柱间雕刻的释迦牟尼“八相成道图”,则以连环画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佛祖从诞生到涅槃的关键历程,人物形象饱满,场景刻画细腻,线条流畅自然,将佛教故事与雕刻艺术完美融合,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佛法的庄严与神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