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夜未央(手机随拍)</p><p class="ql-block">文字:夜未央(部分根据网络资料整理)</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10月31日</p><p class="ql-block">地点:上海龙华寺</p> <p class="ql-block"> 上海龙华寺位于徐汇区龙华路。以千年古塔、龙华庙会、龙华晚钟成为名闻遐迩的宗教胜地及江南名刹。据《同治上海县志》载:“相传寺塔建于吴赤乌十年,赐额龙华寺。”唐代皮日休《龙华夜泊》诗云:“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在唐人诗中已称龙华为古刹,可见其历史悠久。另有一说为五代吴越王钱鏐所建。以后龙华寺历经兴废,今寺系清光绪年间陆续重建,1949年后龙华寺重加整修。与破山禅师齐名的著名画僧竹禅僧在此住过。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div> 来到上海,第一次遇到阴雨天气,上次去了静安寺,可惜时间稍迟,未能入内,留下些许遗憾,今日有闲,预示计划到另一个古寺—龙华寺去。</div><div> 来到龙华路,细雨如丝,将龙华寺笼入诗意之中。撑伞踏雨而来,未及山门,便远远望见高耸入云的龙华塔,六柱五门的石牌坊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汉白玉石柱沾了雨珠,更显温润,朱红大门映着湿亮的青石板,“龙华”二字在雨雾里透着苍劲,上方金印匾额蒙着薄纱般的水汽,反倒添了几分古朴神秘感。</div> 寺外的龙华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祥喜庆的照壁 山门正面 山门背面 迈入山门,雨丝敲打伞面的轻响,与哼哈二将立像的威严相映成趣。湿滑的石阶上,青苔吸饱了雨水,泛着暗绿的光。穿门而过,弥勒殿檐角的风铃被雨打湿,响声变得低沉柔缓,与雨声交织。门前石狮披了层雨珠,原本肃穆的神态多了几分憨态,殿内布袋和尚依旧袒胸露腹,笑容在朦胧中愈发亲和,仿佛能将雨天的微凉尽数消融。 弥勒殿1 弥勒殿2 弥勒殿3 <p class="ql-block">弥勒殿4</p> 沿中轴线前行,天王殿的朱红梁柱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檐下蛛网般的雨帘垂落,滴在石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殿内香烟袅袅,与窗外雨雾相融,四大天王金身熠熠,在微光中更显庄严。几位香客擎伞而立,虔诚跪拜,雨声、木鱼声、诵经声交织,禅意便在这湿意中漫开。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北面的钟楼、南面的鼓楼,庄严肃穆,香火缭绕,庄重寺庙的布局显现出千年古刹的深厚底蕴。 塔影苑 <p class="ql-block">钟楼(地藏殿)</p> 鼓楼(珈蓝殿)<br> 大雄宝殿在雨雾中更显恢宏,双檐歇山式屋顶承接万千雨丝,“龙华十方”匾额被雨润得墨色沉厚。推开门,檀香混着雨后草木的清新扑面而来,华严三圣端坐莲台,金身映着透过雨雾的天光,光影斑驳。雨水顺着窗棂蜿蜒而下,在窗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殿内的烛火,虚实相映间,恍若穿越千年。 龙华十方1 龙华十方2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1</p> 精美的雕刻 大雄宝殿2<br> 吉祥王菩萨铜牌 莲凤远被<br> 金碧辉煌 <p class="ql-block">龙华十方3</p> <p class="ql-block">大礼堂</p> 穿过大雄宝殿,三圣殿静谧如禅。殿侧清代钟楼内,青铜古钟蒙着薄雨,“龙华晚钟”的余韵似在雨雾中流转,少了几分洪亮,多了几分悠远。后院龙华塔巍然矗立,砖木塔身被雨水浸得深褐,层层飞檐挂着晶莹的雨珠,风一吹,便簌簌滚落。拾级而上,窄梯湿滑,青苔暗生,登顶凭栏,雨雾中的城市楼宇若隐若现,古寺红墙黛瓦在雨里晕成一幅水墨,古今交融的景致,让人忘却尘嚣。 三圣殿1 三圣殿2 <p class="ql-block">三圣殿3</p> 千手观音 佛门 无题 禅意布设 雨未停歇,收起伞,任细雨沾湿眉梢。坐在殿外石阶上,尝一碗温热的素面,汤汁清亮,滋味鲜香,雨水滴落在碗沿,溅起细小的涟漪。看着雨雾中古寺的飞檐斗拱、草木僧影,只觉满心都是被雨水洗涤后的澄澈与安宁,这烟雨中的龙华寺,比晴日更添几分禅意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