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浮躁世间,寻一方心灵净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散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代强(安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翻到王勃这篇《静心赋》时,我正坐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电脑屏幕上弹出的工作提示音此起彼伏,手机微信的消息红点不断跳动,桌角堆积的文件像一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随手点开文档,“悠悠天地,攘攘尘世”八个字映入眼帘,仿佛一股清泉突然注入混沌的思绪,那些被焦虑填满的角落,竟慢慢泛起了涟漪。反复诵读全文,王勃笔下的静心之道,不仅解开了我近来的心境困惑,更让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多年来在浮躁与宁静间挣扎、求索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初识王勃,是在中学课本里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让我惊叹于他的才思敏捷与文采斐然。那时只知他是初唐四杰之一,年少成名,却不知他在宦海沉浮、人生波折中,竟能沉淀出如此通透的静心智慧。如今再读《静心赋》,没有《滕王阁序》的辞藻铺陈,却多了几分历经世事后的沉稳与真诚,字字句句都像是一位长者在耳边低语,诉说着如何在纷扰世间守住内心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心躁者比比,而静心者稀稀”,开篇这句平实的感叹,瞬间击中了我。环顾当下的生活,浮躁似乎成了时代的通病。我们习惯了刷短视频时的即时快感,很难静下心来读完一本厚书;我们执着于追逐名利场上的得失,为了一句他人的评价辗转反侧;我们总在焦虑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在回忆过往的遗憾中无法自拔。我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模样,那时满心都是“尽快做出成绩”的迫切,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了完成一个项目,我连续一周熬夜加班,每天喝四五杯咖啡提神,甚至在团队会议上因为意见不合与同事争执不休。项目结束后,我确实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却也因为长期透支身体患上了神经衰弱,那段时间里,失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深夜里,我常常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像走马灯一样回放着工作中的细节,担心哪个环节出了纰漏,焦虑下一个项目能否顺利推进。那时的我,就像王勃所说的“心躁者”,被外界的评价和世俗的标准牵着鼻子走,内心被欲望和焦虑填满,根本无法体会到片刻的安宁。现在想来,那时的忙碌更像是一种自我消耗,因为心不静,所以做再多努力也难以感受到成就感,反而陷入了“越忙越躁,越躁越忙”的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勃说“静心者,能安于内而不为外扰”,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一次独自旅行。那段时间,我因为工作失误受到了重大打击,不仅被领导批评,还连累了团队成员,内心充满了自责和迷茫。为了逃离压抑的环境,我独自一人去了云南大理。初到大理时,我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烦躁,每天在古城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手机不离手,时刻关注着工作群里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我误打误撞到了洱海边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没有喧嚣的人群,没有林立的商铺,只有清澈的湖水、翠绿的田野和悠闲的村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村里的一家民宿住了下来,民宿的老板是一位退休的老师,每天只是种种花、喝喝茶、看看书,日子过得简单而惬意。有一天傍晚,我和老板坐在院子里喝茶,他看着我说:“同志,我看你总是眉头紧锁,心里是不是装着太多事?”我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他没有过多安慰,只是指着远处的洱海说:“你看这洱海,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热闹,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风来不惊,浪起不慌。人心其实也一样,只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外界的纷扰自然就影响不到你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坐在洱海边,看着夕阳慢慢沉入西山,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脸颊,带来淡淡的草木清香。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的重担仿佛被卸下了,那些让我纠结不已的得失、那些让我焦虑不安的琐事,在广阔的天地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陷入困境,不仅是因为工作上的失误,更因为内心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如果当时我能静下心来认真核对每一个细节,如果我能以平和的心态与同事沟通,或许就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次旅行回来后,我仿佛变了一个人。工作中,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做好每一个细节;遇到分歧时,我不再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下班后,我不再抱着手机刷个不停,而是拿起书本阅读,或者走进厨房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变得平和了许多,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与同事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种“处喧嚣而守其宁静,临纷扰而持其淡泊”的状态,正是王勃笔下的静心之道,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在追寻的生活境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视名利如浮云,蔑荣辱若清风”,王勃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朋友的人生故事。朋友是一位老中医,从医五十余年,始终坚守着医者仁心的初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多人因为没钱看病而延误了病情,朋友总是二话不说就为他们免费诊治,有时还会自掏腰包为贫困患者买药。有人劝他:“你医术这么好,应该多收点诊费,也好为家里多挣点钱。”朋友却总是笑着说:“行医是为了救人,不是为了赚钱。名利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必要看得太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朋友的诊所虽然简陋,但每天都门庭若市,不仅因为他的医术高明,更因为他的医德高尚。记得有一次,一位富商带着重金来找朋友看病,希望朋友能给他开一些名贵的药材。朋友为他诊脉后,发现他只是普通的感冒,便开了一副便宜的药方。富商不解地说:“我有的是钱,你怎么不给我开点好药?”朋友严肃地说:“治病要看病情,不是看钱多少。适合你的药才是最好的药,名贵的药材用在你身上,不仅没用,还会浪费。”富商听后,羞愧地低下了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朋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享过什么荣华富贵,但他却活得从容而满足。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视名利如浮云,蔑荣辱若清风”的人生境界,也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平和。如今朋友已经八十多岁了,依然坚持每天坐诊,闲暇时就侍弄花草、练习书法,脸上总是挂着平和的笑容。每次见到他,我都会被他身上那种宁静淡泊的气质所感染,所有的浮躁和焦虑都会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勃说“于繁华中独辟宁静之隅,思无邪,念无杂,心归澄澈之境”,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自己坚持多年的阅读习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包围,很难有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做一件事。而阅读,正是我在繁华世间为自己开辟的一方宁静之隅。每天晚上,我都会关掉手机,坐在书桌前读一会儿书,无论是文学经典、历史传记,还是哲学随笔、科普读物,都能让我沉浸其中,忘却外界的纷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和朋友发生矛盾而心情低落,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起身拿起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书中,村上春树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坚持跑步的经历,他说:“跑步是一种修行,它能让你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跟着村上春树一起奔跑在清晨的街道上,感受着汗水流淌的畅快,聆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这段友谊中的问题,意识到自己过于在意他人的态度,而忽略了彼此的感受。第二天,我主动向朋友道歉,我们的矛盾也随之化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阅读不仅能让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还能让我领略到不同的人生风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为黛玉的才情与悲剧命运而感叹;在阅读《史记》时,我为古人的智慧与气节而折服;在阅读《人类简史》时,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而震撼。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澄澈,越来越平和,也越来越坚定。我明白,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尘嚣,而是在繁华世间守住内心的澄澈,在纷扰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可听风之细语,可观云之舒卷,可悟天地之妙理”,王勃笔下的这种境界,让我想起了去年夏天的一次登山经历。那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爬泰山,为了看到日出,我们凌晨两点就从山脚出发。起初,我还充满了干劲,一路快步向上攀登,但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山路越来越陡峭,我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看着前面望不到头的台阶,我不禁有些气馁,想要放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朋友对我说:“别急,慢慢来,你听听周围的声音。”我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果然听到了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像是大自然在轻声细语;抬头望去,天空中繁星点点,云朵在月光的照耀下缓缓流动,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形状。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了天地的广阔与神奇,所有的疲惫和气馁都烟消云散。我放慢脚步,一边攀登,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当我们终于登上山顶,看到太阳从东方地平线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群山被染成了一片金黄,那种震撼人心的美景,让我终身难忘。在那一刻,我仿佛领悟到了王勃所说的“天地之妙理”:人生就像登山,不必急于求成,重要的是享受过程;遇到困难时,不必焦虑迷茫,只要静下心来,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找到前进的方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都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是我们常常被浮躁的心态所蒙蔽,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也无法领悟到其中的真谛。</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勃说“在困境时亦能平心静气,不焦不躁,以沉稳之态应对艰难”,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疫情期间的那段经历。2020年初,疫情突然爆发,整个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学校停课,企业停工,人们只能待在家里。那段时间,我因为无法正常工作而感到焦虑不安,每天看着疫情数据的增长,心里充满了恐惧和迷茫。居家隔离的日子单调而枯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刷手机关注疫情动态,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医生的采访,他说:“在疫情面前,焦虑和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保持冷静和理性,才能更好地应对困难。”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过度关注疫情数据,而是静下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了一门新的语言,阅读了之前一直没时间读的书籍,还和家人一起做饭、聊天,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不安。我开始理性地看待疫情,遵守防疫要求,积极配合社区的工作。那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明白,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就像王勃所说的那样,在困境中保持平心静气,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还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成长和进步。正如疫情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亲情和友情的珍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这十六个字,是《静心赋》中最让我动容的句子,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扰,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而乱了心神,会因为感情的纠葛而陷入困境,会因为对未来的未知而感到恐惧,会因为对过往的遗憾而无法释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自己曾经因为一段失败的感情而一蹶不振。那时,我整天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无法接受分手的事实,甚至对未来的感情生活失去了信心。我反复回忆着和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珍惜,纠结于谁对谁错。那段时间,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直到有一天,我在整理书籍时再次看到了《静心赋》,读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这句话时,我突然醒悟过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是啊,感情的得失本就是人生的常态,与其沉浸在过去的遗憾中无法自拔,不如静下心来整理心情,重新出发。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未到来,充满希望,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放下过去,不再纠结于那段失败的感情,而是把精力放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开始健身、旅行、学习新的技能,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也终于遇到了那个懂得珍惜我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现在想来,那段失败的感情虽然让我痛苦过,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它让我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静心以养德,德厚而性纯;静心以明智,智达而思敏”,王勃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静心与养德、明智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静心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行。通过静心,我们可以摒弃内心的浮躁和杂念,培养高尚的品德;通过静心,我们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增长智慧和见识。</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自己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悟。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我总是急于求成,希望能尽快写出一手好字。但由于心不静,笔画总是写得浮躁无力,结构也不够匀称。老师看到后,对我说:“书法讲究的是心手合一,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到笔墨之中。你现在最缺的不是技巧,而是静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听了老师的话,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每天坚持练习基本功,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不再关注写得好不好看,而是专注于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感受笔墨在纸上流淌的感觉。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字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仅笔画变得沉稳有力,结构也更加匀称美观。更重要的是,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平和,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沉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书法,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静心以养德,德厚而性纯;静心以明智,智达而思敏”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还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我明白,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和成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观古今之贤达,皆以静心为基,修己达人”,王勃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成就非凡的人物。无论是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还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无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传颂的贤达之人,都离不开“静心”二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屡遭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静心的心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创立了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王阳明在被贬龙场期间,身处逆境,却能静下心来悟道,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等重要思想,成为了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陶渊明厌恶官场的黑暗与腐败,毅然辞官归隐,在田园生活中保持着静心的心态,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田园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在逆境中静下心来创作,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和书法作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今贤达之人的经历告诉我们,静心是修己达人的基础。只有保持静心的心态,才能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以这些贤达之人为榜样,学会静心,在静心之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智慧,在静心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从容于世间,行止有度,取舍有则”,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次危机。几年前,我所在的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业绩不断下滑,公司内部人心惶惶。为了扭转局面,公司决定进行重大改革,调整组织结构和业务方向。在改革过程中,很多员工因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而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有人在背后散布谣言,煽动大家反对改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作为部门的负责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我要执行公司的改革政策;另一方面,我要安抚员工的情绪,化解矛盾。刚开始,我试图通过强硬的手段推行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加剧了员工的抵触情绪。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想起了王勃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于是,我改变了策略,不再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顾虑。我利用下班时间,找每个员工单独聊天,没有会议室的严肃,就在茶水间、走廊里,甚至下班后一起吃碗牛肉面,听他们掏心窝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个跟着公司干了八年的老员工老李,红着眼圈说:“代哥,不是我故意对着干,我上有老下有小,就指望这份稳定工作还房贷、供孩子上学,现在一改革,我怕自己跟不上新业务,到时候被淘汰了,一家人喝西北风去?”还有刚入职两年的小姑娘小林,怯生生地说:“我对新的业务方向一点都不了解,心里慌得很,怕做不好拖大家后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听着他们的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之前只想着完成公司的任务,却没顾及到大家的实际难处,难怪大家抵触。我把收集到的意见一条条整理好,连夜写了份报告给老板,申请推迟改革的推进时间,先组织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同时承诺改革后的薪资待遇只升不降,对于岗位调整有困难的员工,尽量协调就近安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板沉吟了半天,最终同意了我的方案。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牵头组织了八场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来讲课,还让老员工带新员工,互相帮扶。我自己也跟着学,每天晚上对着新业务资料看到半夜,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慢慢从“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培训期间,有次老李在实操中屡屡出错,急得满头大汗,当着众人的面把鼠标一摔:“这破玩意儿我学不会,大不了不干了!”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看着我。换作以前,我肯定会当场发火,觉得他故意捣乱,但那天我想起了王勃的“以静制动”,深吸一口气,走过去捡起鼠标,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李,别急,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比你还笨,连软件都不会打开。来,咱一步步来,我教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拉着老李坐在电脑前,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手把手教他,其他员工也围了过来,有人递水,有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在公司加班到十点,老李终于熟练掌握了操作流程,他不好意思地说:“代哥,谢谢你,之前是我太冲动了。”我笑着说:“咱都是为了把事儿做好,有问题一起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改革推进得越来越顺利,员工们不再抵触,反而主动参与进来,有人还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三个月后,公司的业绩开始回升,甚至比改革前还增长了百分之十五。老板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表扬了我,说我“稳住了军心,盘活了局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静心”的力量。如果当初我一直硬碰硬,只会把矛盾越闹越僵,最后落得两败俱伤。正是因为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声音,换位思考,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读《静心赋》,那些文字不再是纸上的道理,而是融入我生活点滴的感悟。王勃一生颠沛流离,却能写出这样通透的文字,想必也是在无数个浮躁与迷茫的时刻,慢慢沉淀出的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像被按下了快进键,忙着赶路,忙着追逐,却常常忘了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其实,静心从来不是远离尘嚣,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喧嚣中守住自己的节奏,在纷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它可能是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不慌不忙沉下心来分析问题;可能是与人产生矛盾时,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可能是深夜焦虑失眠时,拿起一本书让自己平静下来;也可能是周末闲暇时,走进大自然感受风的轻拂、云的流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静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能力,而是需要我们慢慢修炼。就像我,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毛躁冲动,到如今的沉稳平和,中间走了不少弯路,摔了不少跟头,但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静心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勃说:“心若静,风奈何?”这世间的浮躁与纷扰,就像一阵又一阵的风,我们无法阻止风的到来,但可以守住自己的内心。当我们的心静下来了,那些焦虑、迷茫、冲动,自然会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在这浮躁世间,寻得一方心灵净土,以静养心,以心致远,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属于自己的安宁与从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