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秋游法兰西 2 一.法兰西花园布卢瓦(下)

又一村

【又一村】摄途漫笔<br><br><h1> <b><font color="#167efb">乙巳秋游法兰西 2</font></b></h1>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法兰西花园布卢瓦(下)</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香波堡——石墙上的光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波堡的建造始于1519年,正值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时期。这位痴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国王,在马里尼亚诺战役胜利后,决意建造一座能够彰显其权力与品味的狩猎行宫。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可能参与了最初的设计,虽然这位大师在城堡动工后不久便溘然长逝,但他的创意灵魂似乎已注入这座建筑的基因。</p> <div><br></div> 香波堡这座被誉为“文艺复兴明珠”的城堡,在秋季展现出别样的魅力——既不失夏日的庄严,又平添了几分萧瑟的诗意。<div><br></div> <br>  站在城堡前广场上仰望,香波堡的建筑语言令人震撼。城堡采用中央主体配以四角塔楼的布局,外立面融合了中世纪堡垒的防御功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对称美学。那些精致的雕刻窗棂、优雅的拱券曲线与粗犷的石灰石墙体形成奇妙对话,诉说着一个时代过渡期的审美特征。<div><br></div> <br>  秋阳斜照,光成为最好的建筑师。上午十时左右的阳光以约45度角掠过建筑立面,将那些精细的雕花装饰投射出深深浅浅的阴影。我注意到西南塔楼上的 salamandre 浮雕——弗朗索瓦一世的个人徽章——在光照下仿佛获得了生命,每一片鳞甲都清晰可辨。随着太阳升高,这些阴影逐渐缩短,建筑的表情也随之变化,如同有生命般与观者进行着无声的交流。<div><br></div> <br>  登上宽阔的屋顶平台,香波堡的建筑立体感达到高潮。这里堪称石雕艺术的露天博物馆,数百个尖塔、烟囱、天窗组成了一座石头城市的天际线。秋日阳光将这些石构件的影子投射在平台地面上,形成一幅不断变化的几何画卷。<div><br></div> <div><div><br>  从高处眺望,缓缓扫过周围的花园与森林,2017年重新修复的法式花园在秋季别有一番韵味。严格对称的几何图案由常绿植物勾勒而出,其间点缀着当季花卉。一条条砂石小径像射线般从城堡主体延伸出去,将人的视线引向远方的森林。秋色为这人工规整的花园增添了自然随性的笔触,<br><br></div></div> <div><br></div> 城堡内部的布置相对简朴,与外观的华丽形成有趣反差。数百个房间中大多陈设简单,反映出这里最初作为狩猎行宫的实用功能。<div><br></div> <div><br></div> 弗朗索瓦一世实际在此居住的时间不足40天,后续的国王们也鲜有长住。这种“为展示而建”的特性使香波堡的室内空间带有某种舞台布景感,仿佛随时等待主人的到来。<div><br></div> <br>  在各个大厅中悬挂的油画构成了另一条历史叙事线。肖像画中的弗朗索瓦一世永远目光炯炯,充满文艺复兴君主的自信与抱负;路易十四的画像则更多体现太阳王的绝对权威。<div><br></div> <div><br></div> 最引人深思的是那些狩猎场景画作,贵族们追逐鹿群的画面提醒着我们这座城堡最初的功能。这些油画在秋季柔和的自然光线下显得格外宁静,画中人物的目光似乎穿越时空与观者对望。<div><br></div> <div><br></div>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那座传说中的双螺旋楼梯。据传由达·芬奇设计,两条独立的螺旋梯绕同一空心石柱盘旋而上,彼此可见却永不相交。我尝试分别从两条楼梯上行,光影从顶部的采光井倾泻而下,在石墙上创造出动态的光影效果。这种设计不仅极具美学价值,据说还为了避免王后与国王的情妇在楼梯上相遇的尴尬——实用与象征的完美结合。<div><br></div> <br>  漫步在城堡西侧的长廊,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将窗棂的图案投射在石地板上。光影随时间缓慢移动,如同无声的时钟。我忽然意识到,这座500岁的建筑仍然在与自然对话,每个季节都能展现出新的面貌。<br><div><br></div> <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