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铁路大白楼:百年建筑里的红色记忆

陈明

<p class="ql-block">  2025.10.11秋末的绥芬河,天光柔和,我站在中东铁路建筑群的核心——铁路大白楼前,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这座建于1903年的白色欧式建筑,曾是总领事馆与铁路交涉分局所在地,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早期中共与共产国际联络的重要通道,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键历程。</p> <p class="ql-block">建筑外墙洁白,黄线勾勒窗框,深色瓦顶与拱形门窗尽显俄式风韵。门前石板路延伸至台阶,红色横幅“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在秋风中静垂,为庄严老楼增添时代印记。我轻抚墙边标识牌,细读其作为“红色国际通道”的峥嵘过往,心中肃然。 </p> <p class="ql-block">大白楼东侧停放的中东铁路蒸汽机头</p> <p class="ql-block">步入展馆,历史层层展开。从“红色曙光”到“中共隐蔽战线”,从“吉东交通线”到“抗联开辟地”,每一块展板、每一幅老照片都在讲述信仰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模拟的中东铁路桥洞与火车头模型,将百年前的风云岁月拉近眼前。</p> <p class="ql-block">我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的照片前驻足,在南湖红船与一大会址的影像间沉思。</p> <p class="ql-block">我走过一面面红底展墙,如同穿越革命星火点燃的暗夜。那些沉默的照片与泛黄文件,诉说着不能忘却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走廊拱顶如旧时站台,木质墙裙与暖光灯带交织出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百年大白楼,不只是建筑遗存,更是一本立着的党史书。在这里,我读懂了一段跨境的信仰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