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排雷英雄连长刘守堂

周家文

<p class="ql-block">  英雄连长刘守堂离开我们战友三年多了。原南京军区工程兵工兵二团战友们,原南京军区直属工区战友们永远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原南京军区工程兵工兵二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工兵五连配属55军164师攻打谅山。</p><p class="ql-block"> 谅山是越境军事重镇,20世纪50年代,从越南陷入抗法战争困境时,中国就开始大量援助越南,在随后10年抗美援越战争中,中国人民先后援助越南200亿美元,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抽调30万人入越,用高炮部队保护越北重要交通线;工兵部队排雷、后勤保障;支援物资、在越东北沿海岛屿、红河三角洲地区,构筑永久性国防工程(坑道、永备工事及配套工程)。谅山市许多军事设施工程都是中国军民援建的。充分展示了中越友谊,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担当精神。但是谁又能想道,1975年越南结束抗美战争,越南黎笋集团依仗苏联开始排华、反华。1978年12月中美建交时,中越关系恶化达到顶峰,越南忘恩负义,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枪击中国边民,侵占中国领土162处,越南明目张胆驱逐华侨20万人。</p><p class="ql-block"> 自卫还击战打响,夺取谅山市,威震河内,教训越南,是东线战埸的一大目标。</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我军主力部队攻打格守、美同山和5号高地时,工兵五连奉命开通北山至探隆6公里急造军路。下午3时半工兵五连奉命转移至剥皮,开通剥皮至坂然15公里急造军路。</p><p class="ql-block"> 这段山区山高坡陡,小道蜿蜒曲折。连长刘守堂根据筑路工程需要,动用连队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铲运机、平路机、压路机,组成四个梯队。第一梯队选线,定下雏形路基;第二梯队拓宽、破障;第三梯队加固、整形;第四梯队铲平、压实。工兵五连在步兵战友护卫下,在敌火下连续施工。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夜间机械操作闭灯作业,全靠手电筒指挥。</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9日在一片开阔地遇上地雷埸,部队前进受阻。工兵五连副连长缪传华,带领战友探雷、排雷。越军在这一地带布设苏制防步兵压发雷埸,这种雷探雷器显示信号微弱,探测难度大,排雷速度慢。连长刘守堂得知情况后,深知防步兵地雷埋设不深,只要不给较大压力就不会爆炸。“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排除地雷,战友们就少一些牺牲。刘守堂连长决定用推土机铲刀排除防步兵地雷,为了战斗胜利,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赌一把。于是他命令战友们撤下来,他上了推土机,“斜铲深推”缓缓推进。艺高人胆大,经他精心操作,终于开出一条通道。战友们欢欣鼓舞,奋不顾身在敌火下前行。</p><p class="ql-block"> 1979年3月1日,我军东线集团300门火炮将谅山市燃成火海,164师491团战友完全控制了谅山市。工兵五连构筑军路,保障主力部队车炮前出、后运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1979年3月55军164师党委,给工兵五连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给工兵五连长刘守堂荣记个人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  55军164师党委授予工兵二团工兵五连“开路先锋连”锦旗一面。</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工程兵授予工兵二团工兵五连“劈山战顽石,开路打先锋”锦旗一面。二等功臣连长刘守堂受到首长接见。</p> <p class="ql-block">  刘守堂江苏省句容市人,1965年3月入伍,在原南京军区直属工区,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技术员、副连长,是一名优秀的机械操作手。在大别山三线建设中,参加过围湖造田,修建机埸,修筑铁路等工程施工。</p><p class="ql-block"> 1975年原南京军区直属工区撤编,部队优秀技术人才,分别输送给工兵二团、工兵三团、舟桥八十三团和工程兵教导大队。</p><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刘守堂调工兵二团任五连连长,他当兵第14个年头,在连长岗位上奋斗不息。</p><p class="ql-block"> 1979年8月原南京军区工程兵工兵二团,撤离广西前线归建。刘守堂调任工程兵教导大队正营职教员,1985年刘守堂在副团职岗位上转业,在江苏省句容市人保公司任经理直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刘守堂因病逝世,享年77岁。刘守堂战友,我们工兵二团战友们永远怀念你。原南京军区直属工区战友们永远怀念你。愿你在天堂无灾无难无痛苦,祝愿你的家人幸福安康,万事顺遂。刘守堂战友安息吧。</p><p class="ql-block"> 撰稿:周家文</p><p class="ql-block"> 图片:毛益松(部分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 编辑制作:周家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