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教研】动手摆透加减混,推理算准上下车——灵武市第六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邢欢

课堂展风采 · 《乘车》路上趣探数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全体数学老师齐聚录播室,共同观摩了马小萍老师执教的《乘车》一课。马老师巧妙地将“上下车”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数学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老师整堂课贯穿乘车的情景,从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抽丝剥茧,进行数学推理,一步步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出车上的人数变化。“推理算准” 的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悄然生成。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思”的教学理念。</p> 讲座明方向 · 策略路径赋能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婧老师从运算能力、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展开了细致的讲解。李老师提到在备课之初,我们必须明确这节课的终极目标:它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算几道加减混合题,而是帮助他们构建一个理解加减法意义的数学模型,并发展初步的数学推理能力。 “动手摆透”是根基:对于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始于动作。单纯的讲解和练习是空中楼阁。只有通过“摆”学具,将“上车”、“下车”的过程转化为“添上”、“拿走”的物理动作,学生才能真正内化“加”与“减”的意义,理解运算的顺序性。“推理算准”是目标: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动手”层面,要引导学生从动作中抽象出数学思维。“推理”就是引导他们从“做了什么”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并最终能用数学符号(算式)准确表达这一过程,实现思维的飞跃。</p> 研讨促深思 · 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最后的研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老师们秉持着共同进步的理念,人人发言,各抒己见。</p> <p class="ql-block">  大家围绕马小萍老师的观摩课和李婧老师的讲座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深刻的思考。有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类似的成功经验,有的老师则提出了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场全员参与的“头脑风暴”,真正实现了经验共享、问题共研、发展共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教研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我们看到,数学课堂可以如此生动,数学思维可以在指尖跳跃、在情境中升华。我们相信,在“动手摆透”的实践中,在“推理算准”的追求下,孩子们的数学之路必将走得更稳、更远、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校训:善行一生 悦读天下</p><p class="ql-block">校风:德以善为根 学以读为本</p><p class="ql-block">教风:善教 善研 善思 善行</p><p class="ql-block">学风:善言 善行 悦读 悦美</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邢欢</p><p class="ql-block">审核:马丽萍 李婧 马小萍</p><p class="ql-block">签发:杨学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