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2日,安全常抓不懈,演练刻不容缓”。为引导学生加强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应急能力,科普安全教育知识。临高县美良中学七年级,美良中心学校五年级,抱才小学五年级,美台中学七年级共467名师生们。在这里,孩子们将走出课本,通过心肺复苏实操、模拟灭火演练、烟雾逃生体验等丰富项目沉浸式学习,在实践中筑牢安全防线,让这场雨天的研学之旅成为一堂深刻的"安全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高空缓降:</p><p class="ql-block"> 站在三层楼高的缓降台上,风声呼啸,脚下大地仿佛在召唤。教官细致讲解:“双手抓绳,身体后倾,双脚下垂。”轮到我时,心跳如雷,双腿微颤。但当我悬空而下,风掠过耳畔,恐惧竟被一种奇异的掌控感悄然取代。落地那一刻,我笑了——原来,勇气不是没有害怕,而是明知害怕,仍愿意迈出那一步。这一降,降下的不只是高度,更是对自我极限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厢式电梯体验:</p><p class="ql-block"> 电梯突然“坠落”的瞬间,我们立刻蹲下,背靠墙壁,双手护头。虽知是模拟,失重感仍令人心悸。教官沉声提醒:“被困时切勿扒门,要冷静报警。”我们反复演练,从最初的慌乱无措,到如今的沉着应对。原来,每日习以为常的电梯,竟藏着如此多关乎生死的细节。一次模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沉默的“钢铁伙伴”。</p> <p class="ql-block">地震体验:</p><p class="ql-block"> 警报骤响,地面猛然震颤,墙体倾斜,桌椅滑移,仿佛大地在怒吼。教官沉声指令:“抱头护耳,躲进生命三角区!”孩子们迅速蜷身于课桌旁,心跳如鼓,却强忍恐惧,纹丝不动。一次次模拟震感袭来,原本陌生的术语化作肌肉记忆,融入本能。当地动山摇戛然而止,他们相视而笑——那笑容里没有轻松,只有历经“灾难”后对冷静与秩序的深刻领悟。这一刻,他们真正懂得:在灾难面前,唯有训练有素的反应,才能为生命赢得生机。</p> <p class="ql-block">海姆立克法:</p><p class="ql-block"> “这是拯救生命的拥抱。”教官话语坚定,示范动作利落。孩子们两两一组,轮流扮演施救者与被救者。握拳、抵住上腹、向上冲击——动作简洁,却蕴含千钧之力。当“患者”成功咳出“异物”,掌声瞬间响起。那一刻,他们意识到:救人并非遥不可及的壮举,而是人人可学、随时可用的技能。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许就能改写一场悲剧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灭火体验:</p><p class="ql-block"> 灭火器并不陌生,但真正上手操作还是头一回。教官教我们“提、拔、握、压”四字诀,我们轮流站在火盆前,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干粉喷出的瞬间,白色烟雾腾起,火苗应声熄灭。有人紧张得手抖,有人动作干脆利落。但无论谁上场,掌声都会响起——因为我们知道,这不只是游戏,而是在为可能的危机积蓄勇气与能力。每一次喷射,都是对火魔的宣战。</p> <p class="ql-block">烟雾逃生:</p><p class="ql-block"> 浓烟弥漫,视线模糊,空气灼热难耐。孩子们用湿毛巾紧捂口鼻,弯腰扶墙,一步步摸索前行。“就近撤、扶墙走、低姿行”——九字口诀在脑海中回响。有人急促前行,险些碰撞;有人停下轻语:“别慌,慢慢来。”短短几十米,走得像一个世纪。当出口的光亮终于出现,所有人几乎同时松了口气——那不是演习结束的轻松,而是对“生命通道”最真实的敬畏与体悟。</p> <p class="ql-block">吸烟危害:</p><p class="ql-block"> 吸烟是健康的“隐形杀手”,尼古丁会成瘾性刺激血管收缩、升高血压,焦油与数百种有害化学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还会通过二手烟、三手烟危害家人、朋友的健康,长期吸烟更会加速皮肤衰老、影响心肺功能,让身体陷入多重健康风险。</p> <p class="ql-block">公共交通安全:</p><p class="ql-block"> 骑行安全,从年龄与装备开始。教官明确:年满12周岁方可骑自行车上路,年满16周岁才能驾驶电动自行车;骑行必须佩戴符合3C认证的安全头盔,并扣紧系带。通过情景模拟与规则讲解,孩子们树立“头盔就是护盾”的理念。每一次佩戴,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为平安出行筑起坚实屏障。</p> <p class="ql-block">校园防欺凌:</p><p class="ql-block"> 教官给同学们普及安全知识内容,教会同学们如何在危险的处境中脱险。在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去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p> <p class="ql-block">防踩踏:</p><p class="ql-block"> 人潮汹涌,如何自保?教官教授“人体麦克法”:双臂交叉护胸,一手握对侧手腕,形成保护空间。孩子们在模拟人流中练习撤离,有人摔倒,立刻有人伸手扶起。原来,防踩踏不仅是自我防护,更是彼此守护。在拥挤中守住呼吸空间,也在慌乱中传递温暖——这,是文明在危机中最动人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止血包扎:</p><p class="ql-block"> 止血包扎课上,孩子们两两一组,用绷带为“伤员”包扎手臂与头部。有人缠得太紧,被喊疼后立即松开重来;有人包得松散,反复调整直至达标。绷带一圈圈缠绕,缠住的不只是模拟伤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原来,我们虽年少,也能在他人危难时,成为值得依靠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科技馆:</p><p class="ql-block"> 在一间明亮的科技体验区,一群学生围在桌前,专注地观察着一个发光的装置。光束在透明管道中穿梭,像被驯服的闪电,牵引着他们的好奇心。有人轻声提问,有人伸手比划,试图理解光的路径与反射原理。这不像课堂,倒像一场秘密的科学探险。原来,在安全教育的背后,还藏着流动科技馆的奇妙世界——知识不再沉默地躺在书页里,而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跳进他们的眼中,落在他们的心上。</p> <p class="ql-block">防溺水:</p><p class="ql-block"> 水波荡漾,美得令人心醉,却也暗藏危机。孩子们学习“仰漂”与“水母漂”,平躺在模拟水面,感受身体缓缓浮起。教官反复强调:“同伴落水,呼叫优先,绝不盲目下水。”那一刻,他们真正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冲动跳水,而是冷静呼救、智慧施援。在水的温柔与危险之间,冷静,才是最坚固的救生衣。</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回程车上,大家都很安静。有人望着窗外,有人小声背“火灾九字诀”。这一天,没有考试,可每个人都考了一场关于生命的试。那些在烟道里弯下的腰,地震时护头的手,高空缓降时迈出的一步,都成了身体的记忆。儋州安全教育基地,不只是一个地方,它是一面镜子,照见危险,也映出希望。我们带走的,不只是技能,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从此,警钟在心,安全随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