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之叹

☆XMING 星明

<p class="ql-block">  位于徐州市中山南路的中医院东苑,有一尊青石雕刻的华佗像,40年前,著名徐州籍国家美术大师李可染先生在基座上题写了“神医华佗”四个大字,笔迹苍劲有力。华佗早年游学徐州,长期在此行医,深受百姓爱戴,华佗一生坦坦荡荡,结局却令人扼腕,仰天长叹。</p> <p class="ql-block">  叹曹操之强权政治。一代枭雄想在乱世中一统天下,却为一己私利杀了华佗,过后又后悔不已。其实,华佗与曹操同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本应成为知己,共报天下黎民百姓。可是,曹操想让华佗成为自己的专属侍医,被华佗拒绝。华佗坚持游医救治流离失所、疾病缠绕的天下黎民百姓,本想悬壶济世,却为曹操所不容。最终以“不从征召罪”被杀,身首分离。据传,弟子樊阿是彭城人,他收华佗头颅葬于彭城南郊。安葬在徐州是明智之举啊,徐州因遭曹操两度屠城,老百姓反曹仇曹情绪深,将华佗葬于这里自然是比较安全。曹操屠城徐州和杀华佗,使他的形象在徐州地区严重地打折,真成了一代奸雄,成了京剧脸谱中的白脸。白脸是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典型谱式,以白色为主色勾画面部,塑造奸诈阴险、刚愎自用或特殊身份角色。呵呵,后世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历史人物形象,是非曲直,憎爱分明。</p> <p class="ql-block">  叹药术无法传世。据《后汉书》和《三国志》,华佗临死前取出一卷书(传医术真传《青囊书》)给狱吏,称这能救人性命,狱吏因惧怕法律牵连而拒绝,华佗遂将书烧毁。‌‌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狱卒被具象化为“吴押狱”,华佗赠书后,书被其妻焚毁,仅剩阉割禽畜之术流传。‌‌华佗开创了外科手术之先河,他发现研制的“麻服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奇书焚毁,医术失传,这不仅是华佗最痛心疾首的憾事,也是中国最珍贵的传统医术重大损失。没有想到,一千八百多年以后,徐州医科大学的专家们苦心研究多年,解开了麻服散的中医遗传密码,应用于临床成功。1985年,创立了中国首个麻醉学本科专业,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的摇篮,麻醉学专业评级位列全国第一,是行业的标杆。徐州的医学家了却了华佗最深的遗憾,他在九泉之下应该瞑目了。</p> <p class="ql-block">  叹后世敬畏先贤。魏后,彭城的华佗墓公之于世,感其功德,百姓为华佗立庙、塑像。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香火不断。明代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黄河决口,滔滔的洪水由东南灌入徐州古城,积水深达一丈三尺,且三年不退。八月又逢大雨,河水持续泛滥,华佗庙与古城一样,被泥沙深深埋葬在黄土下,不知何日见天日。清雍正三年(1725年),徐州张奎兴、张道源又出资将华佗墓重新修整,墓碑上书“后汉神医华祖之墓”,后毁于战乱和“文革”。1984年,徐州市中山南路施工现场,在地下3.5米处发现有“青囊楼”铭文青砖、铁供器、泰山石和古建筑残件等文物,据考证为明代华佗庙遗址。黄河改道后,百姓依然记得此处是华佗墓和华佗庙之地,华佗留在人们的口碑里。‌宋代王安石有“吾尝奇华佗,肠胃真割剖。神膏既傅之,顷刻活残朽。”佚名诗有“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身无罹患莫张口,外显皆因病打头。张口便知脏乱事,神医望断废凝眸。”作者通过“望诊”意象,赞颂华佗的诊断能力。‌‌明代贤士胡若思作《吊华佗墓》诗云:“徒把金针事老瞒,千年古冢朔风寒。后来枉却陈琳檄,到底西陵泪不干。”历代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怀念这位巧解百姓之疾的神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8年,各界赞助,徐州中医院和徐州市群众艺术馆制作了华佗青石雕像。让后人一展华佗昔日尊容。2025年,徐州市中医院迁新址,医院东苑的华佗青石雕像,划入彭城七里文脉之华佗广场,在剪子股古街老巷里凸显其风采。青砖到顶的背景墙上,有华佗研创的“五禽戏”墙雕,有时光印在青石板路上华佗的遗风……华佗的作为,为历代徐州百姓所崇敬,医者仁心也铸就了古城永恒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