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伴着柔和的晨光,韩涛园长带领我们去观摩了自治区半日活动优化一等奖幼儿园,通辽市示范园----新镇中心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 刚进园,我们受到了张莉丽园长的热情接待,并带我们一起走进了新镇中心幼儿园。并和我们讲解新镇中心幼儿园办园的先进理念和充满童趣的特色,听到这些、看到幼儿园每个区角的布置,我真想重新读下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设“迷你农家厨房+农家养殖区、种植区、劳作区”劳作区自然摆放着荞麦秸秆、未扒的玉米、向日葵等作物。</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骑着小推车运玉米,旁边的“修车间”里,几个娃正戴着手套拆卸小自行车的轮子,那认真劲儿像模像样和院子里的乡野布置一搭,居然有种“接地气的温暖”,阳光晒在彩色塑胶地上,满是热闹又松弛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张园长从墙面的环创作品细细讲解——从童趣的手作吊饰,到贴满细节的班级文化板,每一处布置都藏着对孩子们成长的用心。</p> <p class="ql-block"> 走廊打造“自然与城市”主题墙:用晒干的玉米皮、玉米杆等秆拼贴乡村小屋,农家的火炕等等。并且火炕上还还有两个小朋友在绷被子。从童趣的手作吊饰,到贴满细节的班级文化板,每一处布置都藏着对孩子们成长的用心。-</p> <p class="ql-block"> 当走廊里的“小厨师”们稳稳端着亲手制作的点心,仰着小脸把成果递向老师时,那份雀跃里藏着的,是被信任的底气;当活动室里的孩子握住缝纫机的压脚、拿起木工工具专注创作时,小小的指尖下,是被允许探索的勇气。这里的自由活动从不是“放任”,而是教师悄悄退到身后的“托举”——不急于纠正“不标准”的缝线,不打断“异想天开”的木工设计,只在需要时递上工具、轻声提醒安全。于是,孩子们敢大胆尝试,敢在试错里调整手法,敢把奇思妙想变成手里的作品。这份“放手”,让活动室里的每一件工具都成了成长的伙伴,让每一次“我来试试”都变成自信的积累。原来最好的教育,是给孩子一片可以亲手触摸、自主创造的天地,让他们在“敢动手”里,长出独属于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大班教室里,穿黄灰条纹外套的小朋友正抬着小脑袋,脆生生地给客人老师介绍。她语速轻快却逻辑清楚,从墙面的生活习惯展示板,说到置物架上的田园摆件,连展示板里“洗手步骤”的小插画都能准确讲出对应规则,俨然是熟稔班级文化的“小主人”,把教室布置里藏的巧思都说得明明白白。</p> <p class="ql-block"> 参观后韩园长和老师们坐到一起讨论这次的参观心得并做出了未来工作调整方向。</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看见”与“退后” 过去总习惯做“主导者”,忙着教流程、纠细节,却忘了孩子的小手需要自己触摸世界。今天看见这里的老师:孩子捏坏了面团,她笑着说“再试试,这次轻一点”;孩子缝歪了布片,她蹲下来问“你想让这块布变成什么?”——原来“教”不是灌输,是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让他们在自主尝试里长出能力。</p><p class="ql-block"> 那些木工桌上的木屑、点心盘的“不规则形状”,都是孩子成长的勋章。我们要做的,从不是打磨“标准作品”,而是守护“敢尝试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未来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调整活动设计:减少“步骤式指令”,比如手工课只给材料和主题,让孩子自主规划制作逻辑。</p><p class="ql-block"> 建立“观察清单”: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试错时刻”,用“你是怎么想到这么做的?”代替“这样不对”。</p><p class="ql-block"> 创设“安全试错区”:在手工、建构区准备防护工具,让孩子能放心使用工具、大胆操作。</p><p class="ql-block"> 联动家长理念:分享“放手教育”的案例,让家长看见“不完美作品”背后的成长,一起做孩子的“支持者”。</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参观让我们明白,教育的温柔,是给孩子“自己来”的机会。往后的课堂里,我们想做那个笑着看孩子“折腾”,再和他们一起收拾“小混乱”的人。</p> <p class="ql-block"> 图文:格日乐</p><p class="ql-block"> 初审:韩涛</p><p class="ql-block"> 复审:王双美</p><p class="ql-block"> 终审:吕建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