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秋天,晋陕蒙交界处的风与歌》

朱鸿业

<p class="ql-block">  今年国庆期间,秋雨连绵。为避开阴雨与假期人流,经过多日筹划,我们于10月2日启程,开启了游览晋陕蒙交界地带、黄河大湾与古长城遗址的自驾之旅。</p><p class="ql-block"> 首日行车600公里,抵达山西永和县的乾坤湾景区。我们在距景区约十公里的东征村安顿好住宿后,便径直前往景区。景区内游客稀少,每人还获赠一面国旗,倍感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个黄河湾如今被称为“仙人湾”,对岸便是陕西地界。黄河在此拐出一道壮美的大弯,气势恢宏,令人惊叹。据说在永和县境内,类似的大湾共有七处。当日唯一的小遗憾,是天空多云,未能欣赏到仙人湾上空的落日余晖。尽管如此,一路风光与这份宁静,已让首日行程充满意趣。</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们吃过早饭,首先参观了东征村的红军东征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为纪念当年红军跨河东征、抗日救国而建。小村清晨宁静祥和,馆内游人稀少,我们在清新的空气中,静静了解了这段以往知之甚少的珍贵历史。</p><p class="ql-block">离开东征村后,我们驶入风景优美、车流稀少的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在山西境内的蜿蜒山路上行驶数十公里后,跨越黄河,进入陕西境内。</p> <p class="ql-block">沿陕西沿黄公路继续北行,途中我们在一片村庄旁的枣林中,驻足观看了黄河旋涡湾的壮美景观。休息时偶遇两位骑行者,经他们推荐,我们专程前往“鱼儿峁”景点——这里因无定河(黄河支流)在清涧县境内冲刷山岩,形成状如巨鲤卧于河心的山体而得名。山形与水势交错,竟自然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太极图案,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途经纪念毛主席在此创作《沁园春·雪》的景点时,我们特意登上黄河边的高坡远眺。眼前虽未出现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阔雪景,但见黄河滚滚从脚下奔流而去,两岸乡镇安宁祥和,别有一番气象。站在这片土地上,不由深深感佩伟人当年在此挥毫写下气壮山河、磅礴千秋诗篇的胸襟与气魄。</p> <p class="ql-block">下午抵达位于吴堡县城北侧约两公里的吴堡古城。这座以石砌筑的古城堡,巍然矗立于黄河岸边的石山之上,至今仍保存有完整的城墙与城内建筑,现已开发为旅游景区。站在古堡高处俯瞰脚下黄河奔流,对岸山西碛口古镇的轮廓清晰可见,两岸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古堡城内生产特色的空心挂面</p> <p class="ql-block">制面村民,身着古装。</p> <p class="ql-block">作者题赠我一本《面道(一把挂面)启示录》。</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沿着沿黄公路继续北上。这一路始终与黄河相伴,岸边点缀着许多小型景观,让人不禁走走停停,随兴欣赏,旅途轻松而惬意。</p> <p class="ql-block">黄河西岸古渡口</p> <p class="ql-block">从黄河西岸隔河相望陕西碛口古镇,这里河水流淌湍急</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游览了佳县的赤牛坬村。作为一处4A级景区,这里以陕北民俗文化为核心,完整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农耕传统与民间风情。</p> <p class="ql-block">村中不仅保留着独特的窑洞建筑与丰富的农耕民俗展馆,还不间断地上演由本地村民自编自演的各类社火、歌曲与小短剧。其中,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作为核心剧目,尤为引人入胜,真实再现了这片土地上质朴而鲜活的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在赤牛坬游玩并用过午餐后,我们继续沿着沿黄公路北行。公路东侧是滚滚南流的黄河,西侧则是连绵陡峭的山体。构成这些山峰的岩石形态奇特,凹凸有致,各具姿态,几座寺庙就建于嶙峋巨石之上,别具一番风情。途中我们特意停车,观赏了由天然巨石形成的“蒙汉天书”景点。</p> <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早餐后我们早早抵达府州古城。这座老城位于府谷县城以北数公里处,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曾是扼守宋、晋、蒙三地的军事要冲。古城依山临河而建,保存完好,且向游客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南门拾级而上,先参观了凿刻于满布题记摩崖的石窟——千佛洞,随后经书院旁的城门进入城内。沿城墙一路行走,依次游览了城内的文庙、城隍庙、关帝庙与钟楼。令人倍感温暖的是,在文庙内还收到了工作人员免费赠送的矿泉水和当地特产水果——海红果,为这次古城之行增添了一份特别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离开古镇,继续北上,当车驶上小山的观景台,黄河入陕第一湾的壮阔景致扑面而来。适逢国庆长假,这片被誉为“龙湾”的山水在鲜艳国旗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平和。景区待客周到,不仅赠送矿泉水,还送上了金黄焦香的烤红薯与新鲜水果,令人倍感温暖。在他们的热心指引下,我们又欣然前往长城管理所,探访了苍劲古朴的明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遗址-府谷段</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莲花辿,免费区有玻璃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立足于此,近可俯瞰脚下由红、黄、绿等多色交织而成的“五花肉”般绚烂岩群,远可眺望黄河龙湾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此处既是陕西沿黄旅游公路的零公里起点,也是“鸡鸣三省”的晋陕蒙三省交界之地。</p> <p class="ql-block">下午沿高速抵达山西偏关县的老牛湾景区——因旅游开发之故,“老牛湾”之名在偏关县与内蒙古清水河县两地皆有使用。实际上,老牛湾村位于偏关县境内,若从内蒙古一侧望去,则可更完整地欣赏到河对岸村落的全貌。蜿蜒的黄河在此划开了内蒙古与山西的省界,成为一道自然的疆域风景。</p> <p class="ql-block">当晚夜宿偏关老牛湾村农家,住宿和饮食都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第五天,天气逐渐放晴,迎来了此行中难得的蓝天白云。从老牛湾的农家出发,沿途风景如画。远山层叠,房舍隐约,薄雾缭绕其间;路旁的长城遗迹与烽火台静静伫立,与收割后的田野默然相对,仿佛岁月在此凝固。眼前这般安宁的景象,是多少先辈奋斗与坚守才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途经偏关县的乾坤湾景区,这里不仅免费开放、允许车辆驶入,而且游客稀少。天空澄澈,云彩舒展,成为此行中唯一见到蓝天白云的景区(包括后续所有行程)。这一路虽然见到多处黄河大湾,景致看似相近,却各有风姿;而乾坤湾之行,终于圆了我多年来亲眼目睹黄河大湾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抵达朔州山阴县的广武长城段,特意前来,只为亲眼一见那闻名已久的“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月亮门,原是明代内长城雁门关防御体系中的一座敌楼残迹。因常年风化侵蚀,敌楼部分坍塌,竟自然形成了一道苍劲的拱形门洞,因而得名“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原址门洞在大风中坍塌。至2020年8月,当地采用先进的3D修复技术,依据原貌成功复原了这一景观。重建后的月亮门,严格沿用古法工艺砌筑砖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历史风貌。立于其上,可远眺山阴盆地的开阔景象与山脚下旧广武城的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离开广武长城,我们抵达了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长城平型关。与巍峨险峻的雁门关、娘子关相比,平型关在形制上虽不显雄奇,却因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而名扬天下,成为长城之旅中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平型关旧址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相距数公里,而真正的战斗遗址则位于纪念馆附近的乔沟一带。我们先行参观了纪念馆,随后折返游览了平型关旧址,在实地的行走中,完成对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的整体理解。</p> <p class="ql-block">离开平型关时,天色已晚。我们行驶了近三十公里夜路,当晚便宿于灵丘县城。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中秋佳节,一家设施高档的宾馆报价竟低至105元——这价格在国庆长假期间实属难得,还包含了早餐,并贴心地赠送了月饼与水果。在他乡的宾馆里,我们于窗前月光下,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温馨的中秋之夜。第六天早晨八点半,我们启程返家。途中经历了零星小雨与浓雾天气,部分路段只能缓慢通行。中午在服务区享用了一顿丰盛的自助午餐后,终于在下午六时平安抵达。至此,这段丰富多彩的六天自驾之旅圆满画上句号。回顾此行,历时六天,行程跨越两千多公里。我们沿着陕西的沿黄旅游公路与山西的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公路,遍览黄河多个著名河湾,探访两省的古长城遗址,沿途风光尽收眼底。不仅充分享受了长假自驾的乐趣,也成功避开了人潮拥挤的喧嚣。内心满是欣喜——又是一个充实而快乐的黄金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