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二、金融文化与巴蜀商业文明的互动关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2.1 商业繁荣催生金融创新:从交子诞生看商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的辩证关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巴蜀地区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与商业繁荣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互动关系。交子的诞生就是这种互动关系的典型体现,它生动地展现了商业需求如何催生金融创新,以及金融创新如何反过来促进商业发展的辩证过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首先,巴蜀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巴蜀之地四周山川险固,受青藏高原板块的影响,入川的道路很少,易守难攻。这种地理环境一方面保护了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早在先秦时期,巴蜀地区就已经形成了以成都平原为中心、辐射四面八方的商业网络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次,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巴蜀地区的商业贸易具有显著的跨区域性特征。从先秦时期的"蜀身毒道"到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巴蜀商人通过这些贸易通道,将蜀地的丝绸、茶叶、井盐等商品运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同时又从各地输入商品。这种大规模、远距离的商业贸易对货币的便携性提出了迫切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交子的诞生正是商业需求推动金融创新的典型案例。北宋初期,四川地区商业发达,成都成为当时最大的粮食集散地、茶叶集散地、纺织品集散地和纸张书籍集散地,是西北地区的物资供应基地,在茶马、茶盐贸易中互有巨额的货币周转 。然而,铁钱的笨重严重制约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成都商人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他们为解决铁钱不便的问题,自发发行了交子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交子的成功发行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交子一出,"民解其困,货畅其流",实现了"一纸贸百金之货,走千里之途"的便利 。这种便利的货币形式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扩大了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正如研究交子多年的学者奉友湘所表示,交子从产生到流通,无不体现出当时成都人民的首创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2.2 金融工具促进商业发展:茶马古道与金融支撑体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巴蜀地区的商业文明与金融文化在茶马古道这一重要贸易通道上得到了完美结合。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金融创新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茶马贸易中,茶叶本身具备了货币功能,尤其在边疆地区,茶叶因其稀缺性和实用性成为"硬通货" 。潞商通过"汇票"(即早期票据)实现跨区域结算,尤其在中俄恰克图贸易中,汇票作为信用工具替代了金属货币的长途运输 。这种金融创新极大地便利了跨区域贸易,降低了运输风险和成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宋代茶马贸易的繁荣更是催生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工具。茶马贸易催生了"交引"票据制度,商人可凭茶引异地兑换。绍兴十二年(1142年),四川发行"茶马司公据",允许进行期货交易。这种信用体系使边疆贸易规模扩大至年交易额300万贯,相当于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的6%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康定地区,锅庄在金融层面承担着早期"银行"的功能。商队可将货物寄存在锅庄,换取信用凭证"茶票",凭票在其他锅庄兑换货物或银钱。这种信用体系极大便利了长途贸易,使商人们无需携带大量现金,降低了运输风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代,金融机构继续为茶马古道沿线的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汶川地区,茶叶收购旺季每天现金支出在20万元以上,阿坝农商银行映秀支行提供的金融支付服务,保证了每天收购茶叶、野生金银花的流动资金和小面值的现金,并制定了授信100万元流动资金的金融方案 。邮储银行雅安市分行深入调研后,充分运用"数据授信"模式,通过分析企业中标历史、合同金额、回款记录等真实经营数据,为雅安茶厂、友谊茶叶等龙头企业精准匹配线上"小微易贷"产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2.3 金融文化塑造商业精神:巴蜀商人的诚信传统与创新品格</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巴蜀金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精神和价值观念,这些精神特质反过来又推动了金融业和商业的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诚信是巴蜀金融文化的核心价值。交子能够成功发行和流通的关键在于信用机制的建立。交子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著名戏剧家魏明伦深刻指出:"无诚信即无交子,有良知才有贸易。交子之所以能够通行,我觉得就是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交子。交子的兴旺衰弱都跟诚信有关,有了诚信它就兴旺,没有诚信的时候它就衰弱,以致消失"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种诚信传统在巴蜀商人中代代相传。历代巴商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坚持义利并重,坚守"利从诚中出,誉从信中来","平则人易客,信则公道著"的行事准则 。在藏茶贸易中,"藏茶章程"为公司作了明确、具体的诚信规定,如"所有股东交银存银,以及公司中一切银钱事件,由众股东会议公举殷实号商经理收款,按月榜示,以昭大信"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创新精神是巴蜀金融文化的另一重要特质。从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新中国第一个民间股票市场"红庙子",巴蜀地区始终走在金融创新的前沿。1992年,成都自发产生了买卖内部职工股等未上市股票的市场——红庙子,这是全国第一个民间股票市场,也是全国第一个股票场外交易市场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正是巴蜀金融文化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巴蜀商人还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品格。他们低调团结,干练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商帮文化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川商精神体现为"执着果敢、百折不回,明礼诚信、厚德务实,开拓创新、义行天下",蕴含着家国情怀、为富当仁、志在必达、兼济天下的理想与信念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川商多次在危难关头化身川军,踏上救国之路,将川商团结拼搏、爱国爱民等人文精神内涵展露无遗 。这种将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精神,体现了巴蜀金融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2.4 金融网络支撑商业体系:从古代票号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巴蜀地区的金融网络建设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每个阶段的金融网络都为当时的商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巴蜀地区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金融网络。明代"开中制"实施后,商人运粮草到边关就能换盐引,相当于拿到了全国贩盐的"许可证"。山陕商人嗅觉最灵,扎堆跑到巴蜀做盐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后,就开始修会馆炫实力。福建商人修天后宫,江西商人建万寿宫,湖广商人造禹王宫,这些会馆说白了就是盐商的"办事处+社交场",沿着盐道一路蔓延,把生意做到了四省边界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代,客家商人随"湖广填四川"的洪流进入巴蜀,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更将构建信用共同体的"联保"基因深植于当地商业土壤。客家商人在巴蜀创造的辉煌远不止于金融制度的创新,更在于构建了一套独特而高效的家族资本运作模式,完美融合了商业利润、土地根基与科举功名,形成驱动家族长盛不衰的"金三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代,巴蜀地区正在构建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网络。四川省融资信用基础服务平台"川易贷"采用"1+21+N"架构,以省级总平台为核心,建设21个市(州)子站点及N个线下金融服务站,形成全省一体化服务网络 。针对"川猪"产业链,交行推出"生猪链融通",通过"产融链"平台整合核心企业订单、物流数据,农户在线申请即可自动匹配授信额度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文旅产业方面,建行四川省分行已在阿坝当地设立229个"裕农通"服务点,为近900户文旅产业客群提供支持。针对文旅企业轻资产、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建行提供期限长、成本低的贷款服务方案 。</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