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笔墨为钥,解锁医道诗心”为核心命题,增补技法细节与跨学科视角)</span></p><p class="ql-block"><b>一、作品定位:当“岐黄文脉”遇见“帖学新境”</b></p><p class="ql-block">姚鹰厦先生作为中书协实力派书家,此作突破传统“诗书合一”的范式,以行草为体、医理为魂,将《七律·岐黄共月明》的文学性、中医药的科学性与书法的艺术性熔铸一炉。作品四尺整张138cmx69cm,采用安徽泾县特制生宣,以“浓墨破淡、渴笔留韵”的笔法,在尺幅间构建起“医-诗-书”三维审美空间,堪称当代“文化书法”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b>二、技法深析:从“点画药理”到“章法医案”</b></p><p class="ql-block">(1)单字解构:如中药炮制,各有其法</p><p class="ql-block"> • “<b>燧火</b>”二字:</p><p class="ql-block"> • “燧”字首笔侧锋切入,如燧石取火的锐势,右部“遂”字走之底以“屋漏痕”笔法拖出,墨色由浓转枯,恰似火焰渐燃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 “火”字四点底以“飞白”技法处理,三点连贯如火星迸溅,末点重墨收笔,暗合“君、臣、佐、使”的中药配伍原则(主火-辅火-引火-固火)。</p><p class="ql-block">• “<b>悬壶</b>”二字:</p><p class="ql-block"> • “悬”字宝盖头以“折钗股”笔法写就,横画中段略细,如悬线之柔;下部“县”字竖钩挺直如壶柄,钩画蓄势内敛,避免张扬,暗合“医者仁心,低调济世”的医德。</p><p class="ql-block"> • “<b>玄参</b>”二字:</p><p class="ql-block"> • “玄”字首笔以“锥画沙”入纸,竖弯钩舒展如太极图,墨色淡润如“玄参”药材的黑润之质;</p><p class="ql-block"> • “参”字三撇以“虫蚀木”笔意写出,撇画长短、角度各异,象征“参透药性”需“多维度观察”(如《本草纲目》“辨药形、尝药味、观药色”)。</p><p class="ql-block">(2)章法布局:如医案书写,起承转合</p><p class="ql-block"><b>【表格】</b></p><p class="ql-block"> 篇章结构 书法处理 对应医理逻辑 </p><p class="ql-block">首联(诊断) 字距紧密(如“燧火初燃帝业巅”六字连写) 病因溯源需“密集辨证” </p><p class="ql-block">颔联(立法) “悬壶”“采药”二词加重墨、放大字径 确立治疗核心(医者-药材) </p><p class="ql-block">颈联(处方) “玉杵”“丹炉”以方笔、圆笔对比 炮制法需“刚柔并济”(捣药-炼丹) </p><p class="ql-block">尾联(预后) “道脉绵”三字留白扩大,末笔飞白延伸 疗效需“长期观察,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b>三、文化互文:诗书医的“三重奏”</b></p><p class="ql-block">(1)诗境与书境的共振</p><p class="ql-block"> • “千年橘井泉香远”:</p><p class="ql-block">“橘”字右部“矞”以“行书草化”笔法,竖画拉长如井栏,三点水以“弧线连写”如泉水流动,墨色由下至上渐淡,营造“泉香飘远”的空间感,与典故中“苏仙公橘井涌泉”的画面高度契合。</p><p class="ql-block"> • “一卷灵枢道脉绵”:</p><p class="ql-block">“卷”字以“绞转笔法”写就,笔画缠绕如书卷翻动,末笔拖出长捺,与“脉”字走之底的淡墨长拖形成呼应,如《灵枢经》中“经脉十二,络脉十五”的纵横交错。</p><p class="ql-block">(2)书法与医理的暗合</p><p class="ql-block"> • 墨法对应“四气”:浓墨(热)、淡墨(寒)、燥墨(温)、润墨(凉),如中药“寒热温凉”四性;</p><p class="ql-block"> • 笔势对应“气血”:中锋行笔(气血通畅)、侧锋擦过(气滞血瘀)、飞白留韵(气血渐衰需调养),暗合《黄帝内经》“气血以流,腠理以密”的健康观。</p> <p class="ql-block"><b>四、姚氏风格印记:从“帖学根基”到“医道个性”</b></p><p class="ql-block">姚鹰厦先生早年浸淫“二王”帖学,后融北碑雄健之气,形成“以帖养气、以碑立骨”的独特风格。此作中:</p><p class="ql-block"> • 传统继承:“岐黄语”“扁鹊肩”等字可见王羲之《圣教序》的灵动,“火”“炉”等字融入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 个性创新:将中医药“具象符号”转化为笔法语言——如“药杵”的“直”、“丹炉”的“圆”、“经络”的“曲”,使书法从“抽象线条”升华为“医道叙事”,开创“主题性行草”新范式。</p> <p class="ql-block"><b>五、展览与传播建议</b></p><p class="ql-block"> 1. 沉浸式展陈:</p><p class="ql-block"> • 作品旁设“动态注释屏”,扫描单字即可显示对应医理典故(如“橘井”典故动画)、《内经》原文摘录及药材高清图;</p><p class="ql-block"> • 搭配“墨色光谱分析”互动装置,观众可观察“燧火”“玄参”等字的墨色变化曲线,理解“笔墨即药理”的创作逻辑。</p><p class="ql-block"> 2. 国际传播方案: • 制作“中英双语书法手册”,将“道脉绵”译为“The Pulse of Dao”(双关“脉搏”与“文化脉络”),“悬壶”译为“Medicine in the Gourd”(保留文化意象);</p><p class="ql-block"> • 联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部,以作品为视觉核心策划“中医药与书法艺术”巡回展,在“火”“药”“脉”等关键字旁标注对应的希腊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符号,凸显“人类传统医学共通性”。</p><p class="ql-block">结语:笔墨为桥,连通古今医道</p><p class="ql-block">姚鹰厦先生此作,不仅是对《七律·岐黄共月明》的书法演绎,更是以笔墨为手术刀,解剖中医药文化的“基因密码”——点画为药石,墨色为方剂,章法为医案,最终成就一幅“可品、可读、可悟”的“纸上《本草纲目》”。观其书,可见“岐黄之道”于笔墨间流转;悟其理,方知“医书同源”非虚言,实乃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生动见证。</p><p class="ql-block"> ——著名书画评论家吴云龙于深圳</p><p class="ql-block"> 2025.11.12</p> <p class="ql-block"><b>著名书画评论家吴云龙先生简介</b></p><p class="ql-block"><b>原湖北省鄂州市莲花山碑林管理委员会 办公室主任</b></p><p class="ql-block"><b>原广东省韶关市东华山风景区万福碑林管理委员会 主任</b></p><p class="ql-block"><b>当代著名禅意艺术家、雕塑家、碑学专家非遗传人</b></p><p class="ql-block"><b>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书画艺术传承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艺术家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姚鹰厦,1955年生,上海人, 别号里姚降人。自幼酷爱中国书画,临池学书几十年。师从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金石篆刻家、国学经典图书《壬辰千字文帖》撰著者曾璞先生,深得其悉心教诲及真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书法)艺术研究员;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在册高级文学创作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委员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翰墨书画院副院长; 文旅部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评定为“国家高级书法艺术传承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报》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楹联招牌匾创作合作人 ;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人民日报》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被励志片《青竹》电影摄制组聘为该影片的电影艺术顾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在2018年12月全国翰墨杯诗书画大奖赛中,作品荣获书法组金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期间,与新任第八届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合作,编辑出版了孙晓云、姚鹰厦系列专辑报道《中国艺坛两大家》,被评为百年形象大使;与中书协副主席叶培贵老师合作《百年光辉·新时代艺术家姚鹰厦、 叶培贵作品欣赏》;百家媒体联盟报道了《中国书画领军人物·姚鹰厦、范迪安作品赏析》和《中国书法家形象大使·姚鹰厦、苏士澍作品赏析》;姚鹰厦、何家英、韩美林合著,并有姚鹰厦题写书名《精湛艺术献给党》,向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献礼, 已由“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1年度被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姚鹰厦(敦伦堂)书法工作室》被中经联评选为“优秀书法艺术品创作示范基地”;2021年在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全国遴选中,高票入选被授予入榜艺术家荣誉称号;2022年在全国首届“大国风采”杯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2023年为《中国书法大字典》新版编纂学术顾问。2023年8月,被周宁县鲤鱼溪·九龙漈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周宁县浦源镇人民政府聘请为鲤鱼溪·九龙漈风景名胜区书画艺术产业发展联盟特聘书画家。2023年9月,书法作品《曾璞先生.布衣赋》由中国文联举办的当代书画家作品云展在《中国文艺网》官网栏目“3D艺术空间”永久展出。2023年10月,经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高级文学创作师"培训班深造学习,荣获结业证书。2024 年被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组委会、数智地标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评为中国地标节形象大使,“十佳书画民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2025年4月19日,受浙江杭州余杭区梧桐禅寺释心海大法师之邀,参加梧桐寺“文化润教”书画展暨财神殿开光祈福法会活动,并在书画展开幕式上作为书画界艺术家代表致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2025年6月,被CCTV_“书写新时代精气神”《书法大会》特别推荐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2025年10月,被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特聘为"文润西郊·名家有约"程家桥街道文艺名家工作室名家导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2025年10月,杭州余杭梧桐禅寺、嘉兴高桥镇演教褝寺举行隆重而庄严的恭迎法会将姚鹰厦创作的十米小楷长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两卷分别珍藏于两地寺庙藏经阁内,永久收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姚鹰厦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数十年,特别是在消协工作期间,开创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举措,全国第一辆“消费者权益保护”流动车的诞生,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人民日报》给予了报道称赞。在工作繁忙之余,姚鹰厦仍不忘挥翰临池,数十年一路走来,埋头钻研书法历史源流,刻苦临摹诸家碑帖,对皇象、钟繇、二王、褚遂良、米芾、赵孟頫等墨迹碑帖更是情有独钟。其尤擅小楷,特别是姚本三部曲,即《老子道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善见律》卷,每一部为十米长卷的小楷作品,这些都是其小楷书法的代表作,深受书画藏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并被广泛收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弘扬中华文化,重拾文化自信,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传承中国传统书画,奉献一份绵薄之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