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12日,原南京军区工程兵工兵二团先头部队,到达云南省麻栗坡县集结地大坪镇。</p> <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28日,我军一举收复老山、者阴山。</p><p class="ql-block"> 越军不甘心失败,向河江省调集10个步兵团、4个特工营、14个炮兵营,时刻准备夺取老山。越军武立中将狂言:“拿不下老山的话,老子不当这个司令了”!从五月到八月,越军向我境内发射炮弹30多万发,组织连以上规模进攻70多次。</p><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12日,越军调集313师2个团、316师1个团、312师1个团、345师1个团、1个特工团,在我军刚收复不久的老山松毛岭地区,附近8公里正面防御地区,实施全方位攻势。双方炮战异常激烈,当天12时我军炮兵2.5个基数弹药全部打完。我军夭六地区部分炮阵地暴露直接受敌炮火威胁。</p> <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13日,工兵二团接到昆明军区前指命令,前出夭六地区,帮助炮兵构筑26处炮兵人员避弹所,构筑炮群指挥所1处。</p><p class="ql-block"> 工兵二团铁路运输6个梯队,许多机械刚卸载还没有进点。为了抢时间,工兵二团命令工兵三营前出夭六地区,进行人工作业,完成炮兵人员避弹所(装弹手、瞄准员、射手避弹处,外加炮弹储放点),炮群指挥所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团长蒋华年带领司令部副参谋长余学胜,三营长胡家本,教导员邹金瑞和各连主管干部,冒敌火深入施工地点勘察,制定施工方案。7月14日下午工兵三营施工人员赶赴夭六地区,车辆停到隐蔽处,人员手持锹、镐,低姿进入阵地。全营干部分工,每人带2组人员进行锹、镐人工作业。构筑炮兵人员避弹所,130火炮进位,炮与炮之间距离适应作战要求。填(装)弹手、瞄准员、射手人员的作业部是在炮身的射击部位。需要开挖6米长,4米宽,1.5米深的土坑,安装2节各长2米,直径1.3米,重各1吨的预制钢筋水泥管,两头留出进出道口,上部覆盖土层、伪装。敌军打炮时,工兵战友就地疏散躲炮,敌炮停止射击工兵战友迅速施工,日以继夜连续奋战。</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山地表层土里夹带沙石,铁锹踩不下去,只有用铁镐刨。有的地方遇到风化石,铁镐刨也费劲,又不能用炸药爆破,施工很艰难。夜晚能见度很低,又不能点灯照明,只能凭感觉用镐刨,许多战友手都磨出血泡。敌人打炮时还需疏散躲炮。这一夜饥渴难耐,工兵战友们拿命拼了。</p><p class="ql-block"> 工兵十一连8名干部有6名战前刚从外单位调进,指导员谈克富1979年2月参过战,在执行任务时身先士卒,哪里危险哪里上。连队施工点分散,通信员张文泉为了及时把通知和口令传送到各个施工点,一夜几次冒着敌炮火,摸黑在山坡间奔波。</p> <p class="ql-block"> 经过20小时艰苦奋战任务完成了。 这一夜夭六地区落炮弹500多发,工兵战友有16人负伤。</p><p class="ql-block"> 工兵三营7月12日抵达集结地。铁路运输、摩托化开进12天,行程4000公里。开进那天下午干部战士没吃晚饭,风尘仆仆连续施工20小时,营部干部战士为炮八连构筑2个人员避弹所;工兵十一连为炮八连、炮九连构筑12个人员避弹所;工兵九连为炮七连、炮八连构筑12个人员避弹所。受到炮兵战友们一致好评,受到昆明军区前指通报嘉奖。</p><p class="ql-block"> 致谢马士宏大校提供补充资料。</p><p class="ql-block"> 撰稿:周家文</p><p class="ql-block"> 图片: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 编辑制作:周家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