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孩子们的只言片语,像春风里撒下的花种,不经意间,已在我心间开出一片锦绣。原来,师者的模样,早已被童言最精准地描绘。</p> <p class="ql-block"> 新学期伊始,我作为家长志愿者,和孩子一同去布置新换的教室。推开门的瞬间,积灰的角落、凌乱的桌椅、蒙尘的地板扑面而来,一场“大扫除”势在必行。我们两位家长带着孩子,刚商量好分工,孩子们已经拎起扫帚干了起来。可没扫几下,他俩突然停下,环顾四周,然后很认真地同时冒出一句:“这教室……也太邋遢了吧。地板黑的快反光了,然后桌椅全都脏兮兮的……唉!”我笑着问了下:“看来咱们班不是这样的?”“那当然!”孩子们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骄傲,“郑老师经常带我们一起大扫除,哪儿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跟这儿比,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说完,他们还惦记起旧班的卫生工具,转身就要跑去拿“自己干净的那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这几句无心之言,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我心里漾开了层层涟漪。我停下手中的动作,望着他们奔跑的的背影,瞬间被深深触动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一位好老师的样子,早已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镌刻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成为了他们评判世界的“标准答案”。</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未曾亲眼见过郑老师带领孩子们大扫除的场景,但通过孩子们的描述,那个画面却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郑老师定然不是袖手旁观的指挥者,而是挽起袖子、弯下腰,和孩子们一起挥汗的同行人。她手把手教他们擦亮每一张桌椅,清理每一个死角。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教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她是在用行动,将“整洁”与“责任”的种子,亲手栽进孩子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这件小事,让我看到了郑老师超越知识传授之外的育人智慧。她不仅在传授知识,更在教孩子们如何生活。她用大扫除,为孩子们建立了一套关于“整洁”、“有序”和“责任”的价值标准。所以,当孩子们面对一个新环境时,他们内心拥有的不是抱怨,而是一把清晰的“尺子”,这背后,是郑老师潜移默化中赋予他们的审美力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感谢郑老师,您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为孩子们的品格大厦砌下了坚实基座。教室会换,窗明几净会成为过去,但您为他们内心注入的那份对“美”与“秩序”的执着追求,必将如一盏明灯,照亮他们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口中那句不经意的对比,无疑是献给您的最高勋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