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请点击图标收听)</b></p> <p class="ql-block">作者 李保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老兵社区日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老兵永远跟党走</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外记者”</b></p><p class="ql-block"> 作者 李保忠</p><p class="ql-block"> 11月8日,第26个记者节翩然而至。在这个属于新闻人的特殊日子里,我满心羡慕地望着那些记者们,他们仿佛站在时代的潮头,风光无限,用镜头和笔触记录着世界的千姿百态。</p><p class="ql-block"> 我并非科班出身的记者,文化水平有限,但我对文字的热爱却从未消减。在部队时,我曾担任营首长的文书,时常撰写关于部队训练的报道,那些激昂的文字,承载着我对军旅生活的热爱与敬意。退伍后,我来到长青林场工作,每天坚持写日志,记录下林场的生产点滴:春天补植补造、浇灌返青水;夏天抗洪抢险、排除积水;秋天修剪树枝、施肥保墒;冬天护林防火、守护家园。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工作,却是我为月季度报表、半年汇总和年终总结积累的宝贵素材。</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夏天,在京密路清理林下落叶时,为了降尘,我们用水车喷雾。当水雾在阳光下达到饱和状态时,一道绚丽的“冬日彩虹”悄然出现,那景象美得令人窒息。我迅速用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没想到,北青报的侯毅君社长得知此事后,立刻派谢德良,韩雪梅记者与我联系采访,并进行了及时报道。正是这道“冬日彩虹”,让我的日常工作变得充满意义,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记录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并未停下脚步,而是成立了“首都老兵石园街道北一社区志愿服务队”。在疫情期间,我们冲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兵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事迹得到了北京日报张淑玲老师的关注与报道:“北京顺义区活跃着一支老兵志愿服务队,老有所乐,光热献社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牟汉杰、蒋若晴也对我们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与呈现。顺义电视通,顺义时讯,李保忠:“给自己下命令,做助人为乐的老兵”。此外,《老兵社区日记:书香伴银龄》《大众生活汇关注》等作品总编薛军给予了高度评价;《老兵日记:特殊的军礼》一文被京西文学收录,总编孙海潮对方言版的《退而不休的李保忠》(作者史晓燕),老战友李卫老师女兵晨读女兵晨读》—— 老兵社区日记,追寻梅山的红色足迹 。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此,我要向所有伟大的记者、作家以及全体媒体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你们用笔触描绘出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的壮丽画卷,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而我,虽然只是一名“编外记者”,但我也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每天,我都会把从事的志愿服务以“老兵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我看来,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赋予生活意义的方式。通过写作与记录,我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与有意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向伟大的记者节致敬!愿我们都能像记者一样,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用真挚的情感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感谢记者老师</p><p class="ql-block">感谢所有的新闻工作者</p><p class="ql-block">祝您们健康节日快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11-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