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旅1084

天涯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关注《资治通鉴》。罗振宇带着愿意以穿越方式梳理文明脉络的读者们,到公元1084年的开封,看看司马光历时17年写出来的行政治理参考书。</p><p class="ql-block"> 原来司马光是奉旨著书。资治通鉴是皇帝亲自取的书名。司马光像得到天时地利人和一样,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资治通鉴的作者,资治通鉴也就成为了独一无二。罗振宇的原话是:四个条件:大学问家、大政治家、赋闲在家大段时间,皇帝支持大把钱,还有司马光个人有大毅力和大愿力。用现在的口语就是:司马光写史具备了,需要同时满足有钱有闲有能力有愿力这四个条件,这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才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资治通鉴和司马光。得来非常不易,得之珍惜矣。</p><p class="ql-block"> 对比《史记》和《资治通鉴》,一个是以人为本的英雄史诗。一个是以时间为序的时政归纳概要。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大。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行政参考书,名字就一针见血:供治理通用借鉴的历史案例。史记是写给后人进行评判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个一家之言不是史记之言,而是读者之言。也就是:元芳,你说了算!</p><p class="ql-block"> 我翻阅过司马这个职务,在古代是指军事行政长官。如果说每一个历史的读者都是自己的君王,那《史记》和《资治通鉴》就是为你的精神领域开疆扩土的两个大司马(司马迁和司马光)。生在这个时代,可以豪气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可以捧读《资治通鉴》,就是一种古代帝王的待遇。</p><p class="ql-block"> 《资治通鉴》是为皇帝量身订制,供皇帝亲读的行政参考书,那为什么后来就成为了很多人的必读书目呢?我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读史可以明理知兴替、识变迁,从认知过往,认知世界,抵达认识自己吧!毕竟,每个人都是自我王国里的国王,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君主!资治通鉴嘛!</p><p class="ql-block"> 这里除了盛赞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伟大之处,还通述了历史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以至于生生不息的大功能。历史是传承,就像苏东坡认为他是陶渊明转世,陶渊明可能也认为自己是孔子、颜回或者屈原。历史是自信,是李广、霍去病、卫青或者岳飞,是虽远必诛的不可侵犯。历史是亲情友情爱情和家国情。历史是前世今生和未来。历史也是教育的本质,正如罗振宇所说:一代代的中国人,来了,走了,他们之间,永远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支火把点燃另一支火把。历史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水塔。他永远盛满清泉,搁在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滋养着所有华夏儿女的灵魂,像明月清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p><p class="ql-block"> 这可能就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密码。</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