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中军区是一支主要靠山东纵队发展起来的军区,山东本地人民组建的军区主要力量,并且鲁中军区还发展了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两支劲旅,那么鲁中军区是如何组建和发展起来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东是华北较早沦陷的省份,自从韩复榘擅自撤退后,整个山东省都沦为日军的魔爪之下。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党从1937年底开始就大大小小在山东组织了十余次反抗日军的起义,黎玉是这些起义的总领导人。1938年底,山东纵队成立,这意味着山东这些起义部队朝着正规化的方向迈进,纵队的军政主官最初是张经武和黎玉,副指挥王建安,其中张经武和王建安是延安派来的干部,黎玉则长期在山东。下辖的第四支队由徂徕山起义抗日武装组建,廖容标和林浩分别担任军政主官,第四支部队是后来成立鲁中军区的主要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要说一下廖容标,他是“双红一”干部,经历了长征,红军时期最高做到团长,抗战开始后就被派往山东组织抗日起义,随后长期在鲁中军区所辖范围内作战,廖容标是军区组建和发展的骨干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0年,山东纵队整军,其中第一旅由原第一支队和第四支队的部分部队编成,旅长由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兼任,汪洋和周赤萍都曾担任过政委,廖容标任副旅长。一旅最初下辖四个团,是山东纵队的绝对主力。次年,山纵进一步整编,以实现彻底正规化,以一旅两个团和第四支队一部组成山东纵队第四旅,军政主官是廖容标和汪洋,该旅同样下辖四个团,也是纵队的主力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沂蒙山区是后来鲁中军区的核心,泰山、沂山、蒙山山脉是其主要阵地,鲁中军区也长期是山东纵队的驻地,进可攻退可守。鲜为人知的是,鲁中军区正式成立前,在筹备组建的过程中牺牲了一位司令员—刘海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海涛是山东本地人,但他在东北参加革命,并加入赵尚志的游击队,后去苏联学习,抗战开始后回到国内,并去山东工作,临行前还曾和教员长谈,刘海涛是一名既有留苏经历,也有游击经验的将领。在山东刘海涛曾担任第二旅副旅长,辅佐旅长孙继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中军区筹备时,刘海涛受命担任司令员,1941年底在“反扫荡”过程中因汉奸出卖被日军诱捕,但他宁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在他牺牲后,鲁中军区的组建暂时中止,鲁中根据地作战暂由山东纵队直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2年,鲁中军区正式成立,山东纵队参谋长罗舜初担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成立时下辖第四旅和三个军分区,后第一旅第二团也划归鲁中军区。次年,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的两个团与鲁中军区合并,成立了新的鲁中军区,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调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原山东纵队的副指挥和参谋长成为了鲁中军区军政主官,说明鲁中军区在山东军区内部的重要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4年8月,鲁中军区在政委罗舜初和参谋处长胡奇才率领下,集中四个主力团和特务营攻下沂水城,击毙300余名日伪军并俘虏近千余人,此役后,鲁中军区的范围扩大,鲁中和滨海军区连成一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5月,鲁中军区二团在山东沂源石桥战斗中当场击毙了一名日军少将旅团长吉川资,还毙伤日军二百余名,伪军四百余名,对于山东军区来说,这也是一场不小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8月,山东军区迎来了一次全方位的整编,鲁中军区部队被整编为山东军区第三、第四师,其中三师下辖七团、八团和九团,四师下辖十团、十一团和十二团。王建安和廖容标分别担任这两个师的师长。此外鲁中军区的四个军分区还分别编为警备第一、二、三、四旅,陈奇、吴瑞林、钱钧、孙继先分别担任这四个旅的旅长。鲁中军区下辖有两个师、四个旅,人数较多,战斗力也很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战结束后,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在司令员罗荣桓率领下开赴东北,其中鲁中军区第三师和警备第一、三旅在军区政委罗舜初、第三师副师长胡奇才的率领下离开山东。挺进东北的鲁中军区部队和冀热辽军区部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冀热辽的曾克林担任纵队司令员、罗舜初任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野三纵在东北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四保临江等战役,后韩先楚接替曾克林担任司令员。在辽沈战役中,三纵承担主攻锦州的重任,平津战役中三纵承担对北平的分割包围工作。在随后的解放海南岛战役和抗美援朝战役中,三纵改编的四十军作为主力军都出色完成了任务。鲁中军区部队在东北表现很优异,是林总手上的旋风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话分两头,留在山东的部队以第四师、后续成立的第九师和鲁中警备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王建安和向明分别担任军政主官,1947年八纵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沙土集等战役,取得了较好战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8年,王建安提任山东军团副司令员,张仁初接任八纵司令员,在济南战役承担打援任务,在淮海战役中参与围歼黄百韬和杜聿明集团,也是华野的主力纵队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中军区作为山东纵队曾经的驻地之一,也曾是山纵直辖的军区,一直备受重视,鲁中虽然不如胶东培育的部队多,但东野三纵和华野八纵这两支部队也都是各自野战军的主力,为取得最终的胜利贡献了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