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游中亚五国 八、(乌)布哈拉

教练王

<div>9月25日,晴</div><div><br>中亚五国游第十一天。</div><div><br>8点出发,从<b>撒马尔罕</b>拉车到<b>布哈拉</b>,约180公里,路况不太好,有些颠簸,行车5.5小时。<br></div> 前往布哈拉的途中,公路两侧都是棉田。乌兹别克斯坦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四金”;黄金、“白金”(棉花)、“黑金”(石油)、“蓝金”(天燃气)。棉花产量占前苏联的2/3。 中途休息两次。参观了一处14世纪时的丝绸之路的古驿站遗址。 下午1点多到布哈拉。先吃午饭,当地餐,三种沙拉,一碗面条,馕饼,大家吃差不多了,上来一大串烤肉。大家连呼上当,早知道少吃点面条和囊啊,吃撑着了。 <b>布哈拉</b>(Bukhara)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泽拉夫尚河三角洲畔,沙赫库德运河穿城而过,人口约25万,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9至10世纪时为萨曼王朝首都,这段时期,文化艺术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布哈拉成为中亚的学术中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1220年为成吉思汗所侵占,城市遭受破坏;1370年突厥人帖木儿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建立帖木儿帝国统治布哈拉,城市得到很大程度复兴。16世纪中叶,乌兹别克人建都于此,史称布哈拉汗国,城市进一步发展。<div><br></div><div>中国古书中所说的不花剌、新唐书中的戊地国、唐代昭武九姓中的毕国、安国,都是指布哈拉。 布哈拉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之一,曾在东西方贸易、文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至今保留着许多当时的集市贸易遗址。丝绸之路上流传着一首歌谣:时间的光明,都是从上苍降到地上;唯有布哈拉,光明从地上升到天上。</div><div><br></div><div>“布哈拉”一词源自梵语的“维哈拉”,是“佛教寺院”的意思。公元 9 世纪,萨曼王朝容忍和鼓励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加上布哈拉优越的地理位置, 很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伊斯兰教文化和学术中心。</div><div><br></div><div>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开始在布哈拉传播和盛行,布哈拉兴建了上千座清真寺、神学院和其它祭祠场所,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术重镇。布哈拉是伊斯兰教七个朝圣的城市之一,号称是第二个麦加。每到新年,大批穆斯林信徒就会到这里来。</div><div><br></div><div>素有“中亚城市博物馆”之称的布哈拉,自建城以来,布哈拉的位置没有改变,而在地下 20 米的纵深范围内,却埋藏着不同时期的大量文物和古迹。地面上则分布着 170 多座中世纪以来各种风格的伊斯兰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夏宫、雅克城堡、萨曼陵墓、波伊卡扬广场、兀鲁别克神学院、米利-阿拉伯伊斯兰神学院等,无论从景观造型,或是内部陈设和装饰都保留着古风古貌。这些建筑设计元素及城市布局影响了中亚地区大多数城市的建设风格,是中亚建筑艺术史上的瑰宝。</div><div><br></div><div>已有2500年历史的布哈拉,是中亚最神圣城市。1920年,苏联红军攻打布哈拉,城墙及大部分建筑,几乎全毁。在近现代,由于长期受沙俄和苏联的统治,它独有的辉煌,被俄罗斯文化所掩盖和淹没。直到苏联解体,乌兹别克独立后,这座古城的建筑艺术珍宝和文化古迹开始恢复本色,布哈拉才重放光辉。不过,余下部分的残缺城墙,好像是特意留存下来的,留点记忆也好。</div><div><br></div><div>至今,保存下来的众多历史建筑,正以精美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昔日的辉煌。该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例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iv> <a href="https://tv.cctv.com/2016/06/22/VIDEjtSobX8fIyTWmiqrLbzu160622.s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习近平参观布哈拉古城</a> 午餐后,开始参观布哈拉古城。 <b>布哈拉古城</b>位于布哈拉的中心区域,保存着众多历史建筑,是感受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最佳去处。16世纪时城墙周长12公里,116座敌楼和11座两侧带有塔楼的城门护卫着城市,现今还遗留下来两座城门。<div><br></div><div>布哈拉古城的建筑风格以波斯建筑为主,并融合了阿拉伯、中亚等地区的建筑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建筑材料主要使用土坯、砖块和木材,并大量运用蓝色、绿色、金色等鲜明的色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div> 首先来到波洛·哈兹清真寺。 <b>波洛·哈兹清真寺</b>(Bolo-Hauz Mosque,星期五清真寺),建于1718年,(Bolo Hauz的意思是“水池之上”),可谓是布哈拉样式最优雅的清真寺。位于从前的布哈拉的雷吉斯坦(Registan ,源自波斯语,意为“沙地”。通常,中亚的主要广场被称为雷吉斯坦。最著名的雷吉斯坦位于撒马尔罕。)广场上,是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该区域其他历史建筑基本都已毁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动乱中。 波洛·哈兹清真寺与其他清真寺截然不同,它没有气势逼人的外立面和高大的穹顶,大门掩映在挑高柱廊后,柱廊由20根木柱撑起,木柱雕刻华丽。 该建筑群包括池塘、星期五清真寺和宣礼塔。它最古老的部分是池塘,是布哈拉仅剩下的几个池塘之一。 随后,参观雅克城堡(阿拉克要塞)。<br> <b>雅克城堡</b>(The Ark of Bukhara)也称为阿拉克要塞,其实称为“<b>布哈拉城堡</b>”更合适。城堡位于布哈拉老城西部,建于公元前1世纪,由数千名奴隶建造,是布哈拉中世纪文明的象征,是布哈拉最古老的遗迹。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古堡几经毁坏和重建,多次迭加,使整个古堡形成一座高达18米的丘岗,外边由层层的城墙所围。最上面一层是布哈拉最后一代统治者所建,面积约4公倾。 从公元5-6世纪开始,这里就是布哈拉统治者的宫殿所在地。中世纪的时候,这里是政府官员和军队家属的居住之地,有仓库、银库、商店、学校、政府和监狱。后来屡毁屡建,现存建筑基本是16世纪乌兹别克昔班尼王朝打下的底子,后来的曼格特家族又加以维修、添建。但1920年在布哈拉埃米尔与苏联红军(在米哈伊尔·伏龙芝将军的指挥下)的交战中,大轰炸损坏了大约 80% 的城堡。现在除了少数残存的皇家住所外,其余部分都是废墟。 建于18世纪的城堡大门,算是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两侧是粗壮的塔型圆柱,中间是拱型入口。城门入口处,有兵器库、当时城市军事首脑的接待室、波伊卡扬清真寺、手工小作坊等建筑。 城中有一座乔梅清真寺,19~20世纪装饰风格,有建于19世纪的木刻廊柱。<div><br></div><div><b>乔梅清真寺</b>(Djome-mosque)——城堡中的星期五清真寺。建于18世纪初,当时埃米尔苏班 ·库利汗(1680-1702年在位)统治时期。一座带有木质立柱的木质走廊“艾万(ayvan)”环绕着这座清真寺的三面。天花板上装饰着几何图案和花卉图案,是木雕工艺的一个有趣范例。它有八个正门、四个“米哈拉布(Mikhrab)”。 在清真寺的北部、东部和南部,都有内部装有木质百叶窗、外部有石膏格栅的窗户。最近的一次大规模修复是在埃米尔阿里姆汗(1920年至1940年在位)统治时期进行的。</div> 手抄的古兰经。 目前城堡内的埃米尔宅邸、露天庭院、使臣大厅和马厩还都是原物。宅邸已经被作为博物馆,展现布哈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div><br></div><div><b>七个博物馆</b>:<br><div>手稿博物馆(主要展示不同世纪的古兰经等)</div><div>自然博物馆(展示该地区的动植物群)</div></div><div>考古博物馆(在瓦拉赫沙和佩肯德历史定居点挖掘的展品)</div><div>文物博物馆(佩肯德古老定居点的展品)</div><div>历史博物馆(2个,古代壁画、中亚国家的地图、服装、进出 口货物和旧照片等)</div><div>钱币博物馆(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硬币)。</div> 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19世纪布哈拉汗国与世界各地包括伊朗、印度、俄罗斯、中国、日本和西欧贸易的商品,以及国王的宝座、照片、衣物、生活器具等。 埃米尔接待贵宾和加冕的地方,1910年,末代埃米尔(国王)阿里姆汗,就是在此举行加冕仪式。 在城堡上瞭望布哈拉,想当年成吉思汗带领大军围攻布哈拉城,城下围满了全副武装黑压压的蒙古士兵,旌旗蔽日,鼓角争鸣。攻城器械驽炮、投石机整装待发。花剌子模国守军在强大的攻势面前,顽强地坚守了7天,最终蒙古人还是占领了布哈拉城。 步行走到老城区中心的<b>帕伊卡兰广场</b>(Poi Kalyan,意为“尊贵之足”)。这里有喀龙宣礼塔和喀龙清真寺,还有米尔·阿拉伯经学院。 <div><b>喀龙宣礼塔</b>(Kalon Minaret)有着中亚第一高塔美誉,建成于1127年,高46.5米。宣礼塔是用烧过的砖建成的,地基深达16米,勒脚直经达9米。巨大的锥形细脚到顶部时则成为圆筒形悬楼。悬楼有16个拱型透光窗,上面装饰有钟乳石状的檐。顶部有狭长的拱形回廊通往梯子。回廊由16个透光与主体建筑物相连的拱门组成,回廊的外部被建成两个相连的半圆柱形,托着两个拱门。宣礼塔的楼身布满了砖制装饰图案。楼身共分成14个装饰带,每个装饰带里都有清晰图案作装饰,所有的图案都不同。</div> “喀龙” 在塔吉克语中是“伟大” 的意思。宣礼塔,起初是用于高声召集大家祈祷的。古时候,宣礼塔也是丝路上的灯塔,夜晚,塔顶会燃烧柴火,指引草原沙漠上的商队。<div><br></div><div>13世纪,蒙古西征,所到之处,捣毁一切,唯独攻破布哈拉后,成吉思汗放过了卡扬宣礼塔,是当时幸存保留下来的独一座建筑。只是1920年苏联红军伏龙芝将军下令炮轰该塔,造成一些损害,现在还能看到修补的痕迹。</div> 16、17世纪以后,此地一度曾作为恐怖的刑场,罪犯和政治犯被从高塔顶端推下以示惩戒,因此此塔亦有“死亡之塔” 的名声。<br> <b>喀龙清真寺</b>(Kalon Mosque)位于喀龙宣礼塔前的广场西侧,于1514年建成,它属开放风格。清真寺基本为砖制,装饰面由磨光并涂釉的砖制成,类似马赛克。清真寺长127米,宽78米,比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小四分之一左右。内部庭院约 78 x 39 米,内院周围环绕着一个拱形画廊,屋顶由 288 个碟形圆顶组成,只能从上方看到。208根柱子支撑着拱形画廊。院里中间有四个传统的平顶凉台。清真寺可以同时容纳12000人。清真寺内有很多大小房间,亦有一些改作了手工艺品的售点, <b>喀龙清真寺</b>是布哈拉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第二大历史清真寺(仅次于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它是 Poi-Kalon 建筑群的一部分,根据 Kosh 原则(在古典中亚建筑中,两座建筑位于同一轴线上并相对)建造,对面是米尔·阿拉伯经学院 (Miri-Arab Madrasah)。 <div>喀龙清真寺只有一部分仍用于祈祷场所(只在周五,因此周五 12:00 ~ 14:00不对游客开放)。参观期间游客不必脱鞋。</div> 喀龙清真寺对面是米尔·阿拉伯神学院。 <b>米尔·阿拉伯神学院</b>(Miri-Arab Madrasah)建于1530-1536年。是布哈拉汗国时期修建的最早的一座神学院,是乌兹别克斯坦最著名的伊斯兰学校之一,是布哈拉第二大伊斯兰学校,也是布哈拉汗国时代伊斯兰建筑的典范之作。其建立者米尔·阿拉伯·赛义德·阿卜杜拉·也曼尼(Mir Arab Sayyid Abdullah Yamaniy)是来自也门地区的著名传教士,因此被称为米尔·阿拉伯(Mir是Amir的简写,“Miri-Arab”的意思是“阿拉伯王子”),他后来成为纳克什班迪亚教团的领袖,对当时布哈拉汗国统治者奥拜杜拉(Ubaidulla)有深刻的影响。可汗提供了建造古兰经学校的财政支持。传说这笔钱不是来自税收或关税,而是出售了 3,000 名战俘。<div><br></div><div>神学院入口两侧有两个蓝色穹顶,北侧的穹顶之下是清真寺,南侧的穹顶之下是米尔·阿拉伯和奥拜杜拉的陵墓,这座建筑至今还在作为神学院使用,一般不让游客深入,只能走到入口参观。可以站在大门入口透过镂空的窗棂看内部庭院的样子,入口处顶部的马赛克瓷砖和灰砖的嵌拼非常精美漂亮。</div> <div>该建筑具有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学校的经典形状。</div><div>建筑为长方形( 73 x 55 米);中心有一个庭院(37 x 33 米)。院子周围有两层楼的 114 间学生房间(hujras),与《古兰经》章数相同。高高的入口非常引人注目,装饰精美,饰有马赛克和珐琅。入口左右两旁是两个大厅:一个用作清真寺,另一个用作也门谢赫阿卜杜拉汗、乌拜杜拉汗及其亲属的陵墓。庭院还装饰着蓝色调的釉面砖。</div> 建成初期,该座神学院是中亚地区唯一的伊斯兰教神学院,来自中亚各地的伊斯兰教徒都到这里来进行伊斯兰教学术研究。伊斯兰学校在苏联早期关闭。它于 1946 年重新开放,至今仍用于教育年轻人(是乌兹别克斯坦仍在使用的两个神学院之一)。米里-阿拉伯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施行九年义务教育。通过考试入学,每年只招收 24 名学生。除宗教科目外,所有世俗科目都包含在教育中,学制为四年。 步行穿过一个小巴扎,<br> 摊主在向我们展示乌国的民族乐器。 到<b>兀鲁别克经学院</b>(Ulugbek Medressa)参观。兀鲁别克是帖木儿的孙子,是一位开明的知识统治者,他非常关心王国的科学发展。他主建了三所兀鲁别克经学院,除了撒马尔罕雷吉斯坦广场上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校和吉杜瓦(乌兹别克语:Giiduvon 也拼写为 Gizhduvan )伊斯兰教学校之外,他下令在中亚的伊斯兰首都布哈拉也建立严格的伊斯兰教学校,希望这座城市成为科学和教育的中心,兀鲁别克经学院一直以来是其他中亚城市伊斯兰学校建设的典范。<div><br></div><div>这座兀鲁别克经学院和撒马尔罕的兀鲁别克经学院大同小异,且几乎是同时修建(这一座修建于1417年),后因为地震、战乱等原因不断被损毁,又历经昔班尼王朝的奥拜杜拉和许多后来者不断地修复而变成现在的样子。拱门上还有直到近几年才被发现的一段文字——“求知若渴是每一名穆斯林男女的义务”。</div> 内部已变成手工艺品市场。 摊主在展示自己手工制作的挂毯。 <div>兀鲁别克经学院对面就是阿卜杜拉齐兹汗经学院。<b></b></div><div><br></div><b>阿卜杜拉齐兹汗经学院</b>(Abdulaziz Khan Madrassah)是由阿斯特拉罕王朝时期的布哈拉汗国的统治者阿卜杜拉齐兹汗主持修建的,这座经学院几乎没有被修复过,内部瓷砖脱落严重,显得很破败,但拱门上的浮雕却金碧辉煌,是布哈拉众多伊斯兰建筑中最漂亮的拱门。这座经学院内部也变成了工艺品匠人的作坊和商铺,里面有很多卖细密画的画师。 欣赏完古老的建筑,一定要到布哈拉的市场走一走,才能发现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各种果蔬中,布哈拉的石榴最有名,不但粒大、色红,而且香甜可口,据说中国的石榴就是从这里传入的。除了瓜果蔬菜外,最吸引人的是工艺品。有编织精美、色彩鲜艳的毛毯、刺绣,也有陶罐、碗碟等日常用具,还有花样繁多、质地不同的各式帽子,让人爱不释手。琳琅满目的货品,加上吆喝声、欢笑声、讨价还价声,整个集市洋溢着鲜活热辣的市井气息,昔日丝路重镇的繁华,也能从中窥见一二。 游览“<b>托吉扎拉嘎隆</b>”古商业街区。布哈拉处于丝绸之路要道上,因而市面繁荣,商业发达,池畔广场以西从昔班尼时期开始就是一片繁华的市场区。带拱廊的街道和小巷乃至十字路口都成了拥挤的市场。传统的市场称为<b>塔吉</b>(Taqi),就是建在十字路口中央附近交叉点上的圆顶商场。 当前保留下来的了三个市场:<div><b>扎尔迦朗圆顶市场</b>(Taqi-Zargaron)原为珠宝市场;</div><div><b>特帕佛洛圆顶市场</b>(Taqi-Telpak Furushon)原为帽子商场;<b>萨拉丰圆顶市场</b>(Taqi-Sarrafon)原为兑换市场,</div><div>如今均保持原貌,但市场内商铺不再严格分类。<br><br>布哈拉古城的圆顶集市,被誉为手工匠人的艺术世界,在这个 市场里展示着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手工作品,如陶器、木雕、金银器雕刻、挂毯制作和细密画等。细密画更是波斯艺术的瑰宝 <br></div> 最后来到来比豪斯池塘广场。 观看<b>霍加·纳斯尔丁(阿凡提)雕像</b>,从小熟知的阿凡提其实是全世界苏菲派教科书中一个有智慧的大人物。阿凡提雕像所在的区域是目前布哈拉的游客中心。<br><br>“阿凡提”并非人名,在突厥语中,是“老师”的意思,是对有学问、有知识的人的尊称。他的真名是霍加·纳斯尔丁(Hoja Nasruddin)。传说阿凡提的故乡是布哈拉,不过阿凡提的国籍一直不明,维吾尔族人说他出生在中国新疆的喀什 ,乌兹别克人说他出生在布哈拉 ,阿拉伯人说他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达, 土耳其人则说他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阿克谢海尔城。<br> 阿凡提身后的建筑是纳迪尔·迪万别基修道院。 <b>纳迪尔·迪万别基修道院</b>(Nadir Divavbegi Khanaka)是一座用于宗教仪式、辩论和指导的苏菲派修道院。<br> 晚上在古城的露台餐厅用晚餐,品尝了火罐牛肉,喝啤酒、观日落。 古城的夜景。 <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83%E5%93%88%E6%8B%89/335431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漫步中亚千年古城布哈拉</a> <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83%E5%93%88%E6%8B%89/335431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凝固了时间的布哈拉</a> <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83%E5%93%88%E6%8B%89/335431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在乌兹别克斯坦,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听听当地人怎么说</a> 9月26日,晴<br>中亚五国游第十一天。<br><br>早餐后,在小巷子里穿行了半天,参观了四塔清真寺。<br> <b>四塔清真寺</b>(Chor Minor Medressa,琼米纳经学院)坐落于布哈拉Lyabi Hauz广场东北方向,是一座建于1807年的经学院的门楼,经学院早已不在了。Chor Minor在波斯语中是“四座尖塔”的意思,很好的诠释了这座建筑的风格。该塔是由布哈拉富有的土库曼人哈里发 Khalif Niyaz-Kul 建造的。最初,这里其实是一个建筑群,但是都已经被毁了。<div><br></div><div>现在所看到的建筑只是其中保存至今的一部分,当时这个经学院还有附属的花园和纪念碑。这座四塔建筑内分两层,第一层是用作礼拜的清真寺,内壁和穹顶上还有阿拉伯铭文。第二层是图书馆,在那里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书稿。</div> 四个尖塔的圆顶覆盖着绿松石,每一座塔都有不同的装饰图案,反映了中亚人所熟知的四种宗教,祆教(拜火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反映了中亚多种宗教的文化融合。四塔清真寺不仅是布哈拉的重要地标之一,它的独特形象在中亚伊斯兰建筑中独一无二,因此入选了《孤独星球》中亚版的封面!以显示出其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在以前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四座塔都成了白鹭的安逸窝,现在经过整改鸟窝不见了,但人们在其中一个小塔上安了一个鸟窝模型。 马路对面有一家旧物店,满墙别满徽章的军装很吸睛。 然后拉车从布哈拉去希瓦古城。 <a href="https://m.ixigua.com/video/699737432430267648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天方夜谭的古城——布哈拉</a> 待续。<br><br><br><br>更多的内容<br><br>请关注我的美篇号:61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