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被誉为“浙江绿谷”,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作为摄影爱好者,我们对丽水最深的印象是丽水摄影节,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12届。本届摄影节以“新质创造 万象竞生”为主题,在七大展区呈现1335个展览、18531幅作品,打造了一场多元化的摄影艺术盛宴。 今年摄影节的开幕式没有放在剧院、会堂,而是摆上街头。不仅与会的摄影人能参加,广大市民也能参与,让摄影节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节日。 吸引人们的热点是非遗踩街,丽水市所属各县区都有花车,把当地的非遗项目在踩街中呈现,整个现场像过年一般热闹。 外地来的摄影爱好者,不仅能在现场欣赏非遗文化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还可以现场品尝当地美味的非遗食品。 更不用说,一个个非遗项目的展演,就像一幕幕精彩的大戏,是摄影人采风的最佳时刻,现场响个不停的快门声,是摄影人耳中最美妙的音乐。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摄影节,更有新鲜的感觉。参加今年的丽水摄影节,是因为我们所在的江西科技学院摄影工作室的学生有作品入展,于是与学生一起前来参展。摄影节组委会在古堰画乡新建的艺术中心里设立了一个院校展。 登上二楼,一眼就能看到几十所国内外院校展览的广告,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作品展览的广告,忍不住在广告墙下拍了张合影。花花绿绿的广告衬映着他们心中的喜悦,作为指导老师当然也为他们高兴。 二楼到三楼的的回廊,集中展示了70所院校的学生作品,各种题材都有,展板大小不一,数量多少不同,版面五颜六色,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摄影工作室学生入选照片的主题是《水墨三清》,是去年三月组织学生在三清山采风时拍摄的。三清山是AAAAA级景区,又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摄影作品很多。因此特意把学生拍的照片转成黑白,形成中国画风格,展示了三清山的另一种面貌。 也许是展板相对较大,黑白颜色在一片彩色中又特别显眼,观看我们学生作品的观众不少。他们有的伸出手指,指着照片评头论脚。 有的伫立墙前,细细地品味。 有的忙不迭地掏出手机,把学生们的作品一张张拍下。 甚至把其他的拍摄者也框进自己手机的画面。 还有一位观众用手机一张张拍下同学们的作品后,还突发奇想,请同学们站在照片前,让作者与作品同框。 我们的丽水观展之行不仅是分享喜悦,更重要的是学习提高,了解国内外摄影发展的趋势,学习入展者拍摄的创意和技巧,观摩国内外顶尖摄影大师的作品。 原油泵厂展区是丽水摄影节最早的中心展区,由旧厂房改造成的文化街区。这里的展览以群展、个展以及画廊展的形式出现。 在原油泵厂展区3号楼展出的“浙水好喝”主题摄影展,反映了几十年来浙江城乡供水的变化历程,有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 这一组少见的大幅人像摄影,是“光影看西藏”---西藏摄影精品展,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用视频和灯箱展示摄影作品也是一种不错的呈现方式。 对于自己心仪的照片,观众会不时用手机拍下。 有的观众甚至用视频把整组的照片都拍了下来。 这位作者拍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将照片印制在不大的小布块上,她正在向观众讲解自己的创作理念。 原油泵厂展区的4号楼里是丽水摄影节的画廊展,大多数是国内摄影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现场购买。 德国著名摄影家托马斯·鲁夫也专程来这里参观,一家参展机构的工作人员特意找来一部大画幅相机为鲁夫留影。 丽水市美术馆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在这里展出的是4个国际特邀作品展。 《无界限——国际影像与艺术联合会群展》,集结了众多意大利艺术家的创作,探索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 “美美与共国际友城摄影展”特邀了智利圣地亚哥市、韩国丽水市、意大利曼托瓦市、柬埔寨暹粒市、塞尔维亚尼什市等5个国际友城的28幅摄影作品前来展览。柬埔寨古迹的静谧庄重、智利港口的繁忙热闹、韩国海岛的潮起潮落,让观众一睹异国风貌。智利驻上海总领事龚萨罗·费盖劳尔也专程前来参加。 英国籍印度裔女摄影师苏嘉塔·赛提亚的作品“千痕百缕”,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呈现方式,把剪纸艺术与摄影影像相结合。独立枝头的鸟儿剪纸与一位女性的影像交织在一起,通过灯光把剪纸又透视到墙上。 这是苏嘉塔·赛提亚在现场与观众互动。 美国帕森斯艺术学院师生的展览“语言是皮肤”,集结了学院16位新锐影像创作者,以跨媒介实验打破摄影边界,从静态画面到动态雕塑,构建起多元艺术形态的对话空间。 这是展览的执行策展人向观众介绍创作者的意图。 这位美国摄影师把相机拆解,然后拍下这些照片,他也正在向观众解释他的创作理念。 丽水市美术馆由于多数展览的作者来自国外,因此前来参观的外国摄影爱好者特别多。 这位中国的摄影爱好者不放过这难得的机会,抓紧把这些有独特创意和异国风情的图片拍下来。 2025年新开馆的丽水摄影文化中心,是今年丽水摄影节的新地标。这座建筑共有三层,本届摄影节的重头戏托马斯·鲁夫的个展就位于中心的顶层。 托马斯·鲁夫作为杜塞尔多夫学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全球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这次展出的《摄影的思维导图》是本届摄影节的一大亮点,展览包括鲁夫40年艺术生涯创作的18个系列。这是他的“肖像”和“楼房”系列。 这是鲁夫的“卡西尼”系列,他利用网上免费获得的美国卡西尼号太空探测器传回地球的影像,用电脑大幅放大相对较小的影像,并着色处理,形成了展出的这些图片。鲁夫说:“I don't take pictures, I make them.” 这是鲁夫的“人体”系列,是使用限制性图库中像素极低的图片加工而成,赋予这些图片一种绘画般的外观。 这是鲁夫的“中国图景”系列,他扫描了1950--1970中国出版的书籍中的图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的新的影像。 这是鲁夫的"d.o.p.e"系列,他把相似的几何结构视觉外观互相叠加,创作出迷幻的伪自然模仿,并将完成的主题印在丝绒地毯上,创造出具有明显空间深度和柔软自然般表面的作品。 在丽水摄影文化中心一楼有个“仁山智水”的九院士摄影作品联展,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拍摄了12位院士,是名副其实的院士拍院士,引来不少观众观看。 牛红旗的《汗土·我的西海固》,将搬运到展场的西海固石头与照片中西海固的“土”紧密关联,也算是影像呈现方式的一种创新。 浙江省瑞安的摄影联展,展厅的设计很有新意。透明的门帘上印有几株粗大的树干,在灯光的照射下,与进出的观众形成一种独特的画意。 可能由于展馆体量大、展品质量高的原因,丽水摄影文化中心看展的观众特别多,说人满为患恐怕也不为过。 观众们仔细地观展。 创作者认真地解读。 这位作者还详细地给我们讲述拍摄的地点、方法和过程。 不少观众背着相机来回走动,搞不清楚她们是拍作品还是抓拍看展的人。 当然,用手机拍摄的人更多,有的不仅拍照片,还会拍下策展的说明。 丽水摄影文化中心外国观众虽然比不上市美术馆,但还是能不时遇上。 丽水摄影文化中心的布展也有不少新招,引起了观众的好奇。三只不同角度、不同颜色的射灯,让拍照中的孩子在墙上留下几重影子,一下就成了有兴趣人们的新打卡点。 “容华阁照相馆”的展览现场,相纸的材质、银盐的颗粒、信笺的泛黄与脆化、家书上独特的书写笔迹,将观者拉入错位的时空。现场一台老式的座机,也勾起不少观众的兴趣。 《杨梅红了》展出的百余件摄影和装置作品,不仅涵盖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在仙居创作的影像作品,还展现了当地居民提供的生产生活素材,包括杨梅、杨梅枯树枝、杨梅酒、杨梅无骨花灯、杨梅诗歌、杨梅漫画等,吸引了大批“打卡”拍照的观众。 <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有5个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场景,是AAAA级旅游景区,又是摄影节的重要展区,虽然离市区20多公里,来这里看展的人照样不少。</p> 离展馆不到100米的江滨古街,长约550米,宽约3米,街内建筑基本为砖木结构的南方两层楼民居,多为二进或者三进,青砖素瓦、木楼飞檐,显现了典型的江南古镇建筑风貌。看完展览后,观众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美食,顺便买一点丽水特产。 古街末端还有一棵千年古樟,旁边就是码头,树下有一些小摊,售卖着当地的土特产品和旅游商品。 大樟树下有定时的演出,写生的学生,充满着文化的气息。 一到刚刚启用的艺术中心门口,就让人耳目一新。大门口的签字板一长串的胶片造型,勾起人们对摄影的联想。站在签名板前签名,胶片里还真出现了自己的影像。 硕大的真人相机,开始还以为只不过是个模型和象征。 想不到面对硕大相机的镜头时,相机还真的“拍了拍你”。 在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展出的作品,除了汇聚70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国际高校师生作品展“万象镜城”外,还有不少其它的展览。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秦岭—生态与人文影像作品巡展》,是古堰画乡艺术中心的一项重磅展出。巡展通过112位艺术家的166幅(组)摄影作品,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生态与人文”影像空间,用艺术的方式呼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百县摄影联盟交流展,集中展示了联盟成员近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题材涵盖民俗风情、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江西婺源、德兴、玉山三县加入了联盟,他们的作品也在这里展出。 “向光而行”是国家艺术基金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项目的作品展,反映这些摄影人对摄影艺术边界拓展的勇敢尝试,为观众带来对摄影艺术在人工智能时代全新走向的深刻思考。 把图片印制到树叶上,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实现这种呈现,首先要选择一片合适的叶子,接着选择一个图像并创建正片,然后固定底片和叶片,并把它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最后检查并剥离印相。制作完成后,树叶上的影像就可以任意安装和展示。 “母亲河的叙事诗——丽水摄影主题展”,是丽水本土摄影家作品的专题展览。它以瓯江流域的自然风貌、乡土人文、发展变迁为脉络,是丽水摄影群体与故土的深情对话,也是对山水文化名城建设的生动注解。 两天半的观展,带来了满满的收获;两天半的观展,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还有几个展区没有参观,一次讲座都没有听上,有不少影展来不及细看,有不少影友没时间深入交流。丽水希望通过这个盛会,让世界读懂丽水。作为摄影爱好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参会,让自己读懂摄影,让声声快门记录下更多美好瞬间,让小小相机讲述出更多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