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北京召开,蔡奇同志的讲话铿锵有力,再次释放出党中央持之以恒转作风、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强烈信号。形式主义是基层工作的 “拦路虎”,唯有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持续整治,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办实事、求实效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br> 问题导向是基层减负的核心逻辑。当前,形式主义仍以多种形态侵蚀基层工作效能:有的地方谋划 “十五五” 工作脱离实际,盲目跟风加码指标;有的统计数据失真失实,违背求真务实原则;有的评比表彰、创建示范活动违规变相开展,加重基层额外负担;还有的 “文山会海” 反弹回潮,督查检查考核缺乏统筹。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整治举措精准发力,从源头纠治急功近利的决策偏差,到刚性约束统计造假行为;从清理规范各类评比活动,到推进 “一表通” 破解数据重复填报难题,靶向施治让基层减负更具针对性、实效性。<br> 筑牢制度保障防线,让基层减负长效常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硬杠杠”,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中央和国家机关要率先垂范,各级党委要扛起主体责任,专项工作机制要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健全常态化问题发现和解决机制,既要及时纠正督查检查过多过频、横向交流流于形式等显性问题,也要深挖隐形变异的基层负担,抓好问题整改的 “下半篇文章”,让制度成为基层干部的 “护身符”,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br>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减负需要久久为功。要弘扬 “短实新” 文风会风,摒弃 “文山会海” 的低效模式,让基层干部从繁杂的报表、冗余的会议中解脱出来。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尺,加强政策研究评估,让减负工作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发展大局展开。通过正面典型引导、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让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抓落实、促发展。<br> 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以 “钉钉子” 精神持续深化整治,既破解显性负担,又深挖隐形变异问题;既靠制度约束,又靠作风引领,才能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激发干劲,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一线担当作为。相信随着基层减负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必将凝聚起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 “十四五” 圆满收官、“十五五” 良好开局,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作风保障。<br>(培丰镇 雷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