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中华建筑赞

天亮

<p class="ql-block">  谈古论今中华建筑赞</p><p class="ql-block"> 原创 天亮</p><p class="ql-block">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它所属于的那一个国家的立体的说明书。</p><p class="ql-block">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背面,书写的是它的文化。</p><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也像一个人一样,乃是有气质的。而所谓城市的气质,归根到底是由它的文化成因所决定了的。正如一个人的气质,肯定与之所接受的先天的文化遗传和后天的文化教养关系密切。城市文化作用于城市的各个方面,也必然作用于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怎样,是城市人居家有感,凭窗可望,出门面临,终日身在其中的事</p><p class="ql-block">情。谁都承认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于是必须承认,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优劣,在一定的方面,往往也从正面或负面,决定着生活在一座城市里的普遍之人们的趋同心性,以及愉悦指数。而后一点,是在城市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p><p class="ql-block"> 旧中国1949年前遗留下来的触目皆是的危旧房,其后大部分根本不曾获得到任何改造和维修。每一座城市里,砖石结构的建筑物的十之七八,要么是1949年前大官僚大军阀的豪宅,要么是殖民主义和列强侵略的佐证。细分析起来,我们某些同胞崇洋心理的形成,实在也是情有所谅。想想吧,我们土木结构的,经得起百年以上风雨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而某些殖民主义和列强侵略的佐证性建筑物,却在我们的城市里坚如磐石;想想吧,毛泽东1949年后仅到过哈尔滨市一次,仅住了一夜,而他的下塌处,却是沙俄时期驻哈铁路官员的俱乐部改成的中央首长招待所。</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中央大街集中了上世纪自二十年代以来,欧州及阿拉伯国家的洋建筑,也是外国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佐证”。</p><p class="ql-block"> 汕头“小公园″一条街,矗立着东南亚国家的建筑风格,像是一部教科书,在无声地叙述着解放前广东沿海华人出国经商荣归里后,邻街毗连接商铺,彰显招财进宝的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名片,也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p><p class="ql-block">北京 讲到中国的建筑,首当其冲就是北京的故宫(紫禁城),它是明清皇家宫殿,世界现存最大木结构古建筑群,代表中国古代宫廷建筑顶峰。</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它是中国的国家象征,1949年在此宣告新中国成立,建筑庄严肃穆。而上海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坐落着多座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则是近代上海历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中华历史上最古老的原始建筑则是太原晋祠(国家5A级风景及名胜区)内,那座西周时仅存一座庙寺,历经二千多年沧桑,″原汁原味″展示在后人面前,让人由衷敬畏老祖宗的木制力学结构智慧。</p><p class="ql-block">新中国,特別改革开放以来,以北京、上海、广州标志性建筑为代表性,这些令人叹为观止且犹如座座发声钢琴的建筑,仿佛在向世人弹奏一曲祖国繁华昌盛的赞歌。</p><p class="ql-block">中国尊(北京中信大厦);北京第一高楼(528米),设计灵感源于古代礼器“尊”,是CBD的现代化象征。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体育场,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独特钢结构设计成为现代北京与奥运遗产的标志。</p><p class="ql-block">上海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塔高468米,可360度俯瞰城市景色。金茂大厦高420.5米;上海中心大厦为中国第一高楼(632米),螺旋上升造型别致,共同勾勒陆家嘴天际线。</p><p class="ql-block">广州 广州中山纪念堂。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论及建筑,不得不论及建筑用的主要材料一一水泥。以前叫洋灰(舶来品)。中国人发明的早期水泥,于上世纪60年代,发明人是哈尔滨一位建筑业劳模。据说,用西北的某种黏土再掺和煤灰、骨胶粉制成。</p><p class="ql-block"> 安得广厦千万家。如今的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住宅列世界首位。楼居建筑于万家灯火中。</p><p class="ql-block"> 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是亿万人民心中的金色丰碑;一座熠熠生辉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它静卧于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四十四根擎天的花岗岩明柱,托起一座民族的丰碑。黄琉璃的层檐,在阳光下流金溢彩与不远处正阳门的灰墙遥相呼应,仿佛历史在此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这座方形建筑,格局恢宏,气宇轩昂。没有多余的雕琢,仅以挺拔的线条和素雅的色调,便凝聚了山河的庄重与时代的沉思在喧嚣的都市中心,辟出一方永恒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汉白玉的纯洁,花岗岩的坚毅,黄琉璃的辉煌,共同构筑了这座殿堂的基调。它不像一首轻快的诗,而像一部厚重的史诗,每一块石材都镌刻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敬仰。</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中国,承载着万里长城的雄风,屹立于世界之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稿 2025--11--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