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埋忠骨 铁魂照初心——谨以此文追忆机务二连牺牲的三位战友

大漠胡杨卢新民

<p class="ql-block"> 作者:卢新民</p><p class="ql-block"> 作为曾服役于南疆新管处机务二连的老兵,亦是一名执着的记录者,当洛阳郭海亮、山西王爱忠、李玉红、靳建良等战友在乘务连新疆聚会期间,重走南疆线时提议前往和静步兵十团烈士陵园,寻访常林芳、王付生、刘晓天三位牺牲战友的踪迹,我心中尘封四十余年的记忆瞬间被唤醒。</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曾陪同各地战友往返鱼尔沟、胜利桥、巴伦台、和静等地无数次,只为追忆那段燃情岁月。奈何百余人的行程早已敲定,悼念仪式安排在和静烈士陵园,我们终究未能单独前往和静步兵十团烈士陵园。(地名:和静县和静镇查汗通沟村南侧)亲手为战友的墓碑拂去尘埃。</p> <p class="ql-block">这份未能了却的遗憾,化作我返回乌鲁木齐后持续寻访的不竭动力——多方打听自治区五建王付生战友的家人未果,幸得联系上与他从新兵连到机务二连始终同班的杨水利、刘海新两位老战友。通过细致采访与深情追忆,那些关于青春、奉献与牺牲的往事,终于得以完整呈现。</p> <p class="ql-block">一、戈壁铸军魂 青春赴使命</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困难”的誓言响彻天山南北。我们这群铁道兵战士,响应祖国号召,奔赴南疆铁路建设一线,在“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极端环境中,用青春与汗水铺就贯通南北疆的钢铁动脉。</p><p class="ql-block"> 鱼尔沟的风沙、巴仑台的严寒、和静的戈壁、库尔勒的酷暑,见证着我们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那时的机务二连,蒸汽机车是最亲密的战友,司炉工14分钟铲煤280铲的坚守、副司机瞭望操控的专注、维修班日夜不辍的保障,构成了铁道兵“特殊”生活的日常。</p><p class="ql-block"> 清苦的岁月里,一碗热腾腾的姜汤、一句危难时的鼓励,让战友情谊在艰苦磨砺中愈发深厚,成为一生难以磨灭的精神印记。</p> <p class="ql-block">二、热血赴国殇 英名留天山</p><p class="ql-block">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三位年轻的战友,永远将生命定格在了南疆铁路建设的征程上,他们的忠魂,永远镌刻在了天山深处。</p><p class="ql-block">王付生:用镜头定格热爱,用生命践行使命</p><p class="ql-block"> 1958年出生的王付生,生前是新疆自治区建工局五建职工,1978年元月响应号召应征入伍,与战友许明全(已故)一同加入铁道兵六师二十七团。在库尔勒新兵六连十六班完成集训后,他于当年四月分配至二十七团一营四连三班木工班,在焉耆铁路大桥的建设工地上,以共青团员的热忱兢兢业业地奉献着。这位热爱生活的青年,为了记录施工中的珍贵瞬间,毅然卖掉自己的手表,加上微薄的津贴,购置了一架海鸥120照相机,镜头下定格的,是战友们战天斗地的身影,也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p><p class="ql-block"> 1979年初,王付生调入89112部队南疆线新建铁路管理处工务一连八班,后因连队解散,与杨水利一同分配至机务二连,从学习司炉起步,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蒸汽机车副司机。1980年5月,他登上4037号宿营车,继续在铁路线上挥洒青春。然而天妒英才,同年7月,在和静到库尔勒出乘途中,行至孔雀河水渠边的他意外落水,湍急的天山融水裹挟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中。三天后,战友们才在下游水闸寻得他的遗体,刺骨的冰水未能冷却战友们无尽的思念,年仅22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上。</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王付生生前军装照,杨水利提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刘晓天:青春定格瞬间,忠诚镌刻征程</p><p class="ql-block"> 来自山西长治市潞城县下黄公社翠安村的刘晓天,1977年1月怀揣报国之志入伍,成为机务二连的一员。在那个机车轰鸣、使命在肩的年代,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乘务工作。然而一次出勤时,因乘务人员瞭望疏忽,当机车驶出机库的瞬间,刘晓天不幸被前排障器引道夺去生命。这位年轻的战士,还未来得及见证南疆铁路的全线贯通,便将22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奉献路上,用生命诠释了铁道兵的忠诚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刘晓天生前军装照(战友郭海亮提供)</p><p class="ql-block">常林芳:焊花映初心,风雨铸英魂</p><p class="ql-block"> 常林芳是山西长治市潞城区石梁公社(乡)上村人,铁道兵南疆新线铁路管理处机务二连的战士,作为机务二连维修班的电焊工,常林芳以精湛的技艺守护着蒸汽机车的安全运行。1979年11月14日中午,本该是饭点的休息时间,他却接到任务,前往车站边处理蒸汽火车水柜漏水的故障。正当他专注作业时,突发的大风刮倒了高压线电缆电线杆,漏电的水域无情地吞噬了他的生命。那匆匆奔向工作现场的脚步,竟成了与战友们的永别,他用生命践行了“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的铁道兵誓言。</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常林芳生前军装照(战友郭海亮提供)</p><p class="ql-block">三、战友情未了 精神永传承</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铁道兵已成为载入史册的光荣称号,但“铁道兵前无险阻”的精神从未远去。南疆线上的每一寸铁轨、每一座桥梁,都凝聚着包括三位烈士在内的数十万铁道兵的汗水与智慧,他们用“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坚守,实现了“瀚海变通途”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天南海北的战友们总会自发前往和静烈士陵园,为牺牲的兄弟拔草、焚香、斟酒,用最朴素的方式与逝去的战友“谈心拉呱”。有的战友尸骨已被家人移归故土,但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入南疆的山川戈壁,留在每一位战友的心中。每当我陪同战友们站在墓碑前,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墓碑,仿佛能看到三位战友年轻鲜活的面容,听到他们熟悉的笑声与机车的轰鸣。火车呼啸而过的汽笛,是对他们最深切的致意;山间林间的鸟鸣,是为他们唱响的永恒赞歌。</p> <p class="ql-block">  据二连的老战友们追忆,常林芳、王付生、刘晓天三位烈士的墓碑,是当年连队特意安排专人用水泥精心铸就的。四十余载光阴流转,关于墓碑最初是否安葬于和静步兵十团烈士陵园,具体方位已在记忆中模糊,但经多方查证,王付生烈士的安葬地已明确——坐落于和静县和静镇查汗通沟村南侧,这片他们曾用热血与生命守护的土地,终成忠魂长眠之所。</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口中,三位烈士的墓碑呈一字排开的模样:1979年牺牲的常林芳、1980年牺牲的王付生、同年为国捐躯的刘晓天,以这样沉默而整齐的姿态,与守护之地相伴半生。更让人动容的是,2016年有战友专程跨越千里前往和静扫墓,镜头下的墓碑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常林芳烈士的墓碑已斑驳不堪,仅剩半个“芳”字在风雨侵蚀中依稀可辨;而刘晓天与王付生两位烈士的墓碑,全名尚能清晰辨认。那些脱落的水泥、模糊的字迹,皆是时光流逝的印记,却也无声镌刻着烈士们不朽的忠魂,以及战友间跨越山海、历久弥新的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战友、亲密无间的兄弟,我始终觉得有责任将他们的故事、我们当年的战斗与生活如实记录下来。这份跨越生死的战友情,是超越血缘的羁绊;这种为国奉献的铁道兵精神,是值得代代相传的财富。我愿以文字为媒,让年轻人、让下一代了解南疆铁路建设的艰辛,铭记那些为祖国建设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山低头悼战友,河水呜咽哭英灵。亲爱的常林芳、王付生、刘晓天战友,你们如钢铁卫士,永远守卫着用生命筑起的南疆铁路线。安息吧,我们会常来看你们!铁道兵的精神不朽,战友情谊长存,你们的英名与初心,将永远照亮后来者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感谢杨水利战友提供王付生单人军装照。其他机车照片网络下载,谢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光影留痕:藏在老照片里的时代回响</p> <p class="ql-block">一帧帧泛黄的老照片,是时间凝固的琥珀,既镌刻着时代车轮碾过的辙印,更封存着那些足以照亮记忆的历史瞬间。</p> <p class="ql-block">本文内容基于作者本人回忆,及杨水利、刘海新、郭海亮等战友提供的信息整理而成,谨向各位战友致以诚挚谢意。</p> <p class="ql-block">上图杨水利战友</p> <p class="ql-block">上图刘海新战友</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陈长久、赵永军</p> <p class="ql-block">上图这3张老照片,机务二连的战友们大概率都认得吧?战友们还有印象吗!</p> <p class="ql-block">上图李正林、卢新民、王国强</p><p class="ql-block">卢新民,原名卢兴明,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8年入伍,先后服役于铁道兵六师、五师及南疆新建铁路管理处机务二连;兵改工后入职铁道部十五工程局,后调入乌鲁木齐铁路系统,历任材料员、政工主任干事、党委办公室主任、党总支书记、路风主任监察、工会主席等职,持有新疆报刊记者采访证,长期深耕党务工作。2018年1月30日退休。</p>